【摘要】美國國防部網站(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ial Website)屬美國官方網站。在塑造美軍形象上有著天然的使命,而在這方面,美國國防部網站的“SPECIAL REPORTS”則表現得更為明顯。“SPECIAL REPORTS”是一種報道組織形式,它運用多種報道手段,把同一主題的相關新聞集中起來進行翔實的報道。在塑造美軍形象、影響輿論方向上,“SPECIAL REPORTS”有著比較成熟的做法,主要體現在占有信息資源、增強感性認識、加強互動等方面。
【關鍵詞】專題性報道 信源 多媒體傳播 分享
美國國防部網站(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ial Website)屬美國官方網站。其任務是及時、準確地提供有關美國防務政策、組織機構、職能任務和作戰行動等官方信息,服務對象包括美國軍人、國防部文職人員、軍人家庭成員、美國公眾、美國國會和新聞媒介,同時該網站還是進入美軍信息網絡,獲取相關信息的門戶和導航站。美國國防部網站在塑造美軍形象上有著天然的使命,其“SPECIAL REPORTS”欄目在這方面則表現得更加突出。
SPECIAL REPORTS是美國國防部網站很重視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讀者瀏覽頁面時,可以通過頁面右側邊欄上的 “TOP FEATURES”鏈接進入“SPECIAL REPORTS”的界面。可見,在實際操作中,美國國防部網站沒有明確界定“TOP FEATURES”和“SPECIAL REPORTS”的區別。本文為了更清晰地對其進行分析,先對“SPECIAL REPORTS”這種報道方式進行界定。
學界經常將美國的“FEATURES”這種新聞樣式對應到我國的“特寫”,即以文藝手法寫所報道的人物,再現場景和氣氛,使之有強烈的感染力。但要求完全符合事實,不允許虛構。從這個角度看,“FEATURES”和國防部網站的“SPECIAL REPORTS”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國防部網站的“SPECIAL REPORTS”更強調運用多種報道手段,把同一主題的相關新聞集中起來進行翔實的報道。從這一點上看,和電視新聞中的“專題報道”有類似的地方。電視專題報道主要針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義和較高新聞價值的新聞人物、事件、問題和社會現象,通過記錄調查分析解釋評述等方法,深入系統而又生動地反映其發生發展和結果及影響的全過程,揭示一定的意義。但“SPECIAL REPORTS”與之相比,還是有些差別,盡管它也是圍繞某一中心主題,但內容更為分散。在本文中,暫用“專題性報道”這個名稱來指稱“SPECIAL REPORTS”,那么“專題性報道”是如何塑造美軍形象的呢?
方式一:努力占據“第一信源”
美國國防部網站的定位就是發布與軍事有關的權威信息,使之成為受眾獲取軍事類信息的第一選擇。“專題性報道”在這方面與國防部網站的定位是一致的。
(一)提供全面詳盡的涉軍信息
美國國防部網站的專題性報道題材廣泛,涵蓋了軍隊生活的方方面面。筆者就2010年1月至4月美國國防部網站的專題性報道所涉及的主題和報道數量進行了統計:
由表1可知,美國國防部網站在2010年1月至4月間共制作專題性報道33輯。在內容選擇上并不拘泥于某個特定的范圍,凡是與軍隊、軍人、軍事相關的具有一定社會意義的內容都包括之內。例如在以“醫療保健”為主題的專題性報道中,既有介紹軍隊醫療機構,如“The Defense Centers of Excellence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卓越的心理健康護理和創傷性腦損傷治療中心)”、也有說明軍隊傷病員的護理情況,如“Warrior Care(勇士護理)”;在報道軍隊開展的主題性活動時,既有紀念黑人權利運動先驅的“Martin Luther King Jr. Holiday 2010(2010年馬丁路德金紀念假期)”,也有關注軍人子女成長的“April 2010—Month of the Military Child(2010年4月—軍營兒童月)”;隨著Twitter、Facebook等社交類網站的流行,國防部網站就如何面對這些新鮮事物,制作了2輯專題性報道:“Social Media @ DoD(國防部與社交新媒體)”、“Cybersecurity(網絡安全)”;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之際,國防部網站又順勢推出 “DoD Goes Green(走向綠色國防部)”,介紹了美軍在進行節能減排方面的情況。這些報道勾勒出美軍軍隊建設、軍人生活、軍事訓練等方面的圖景,大量權威的信息集成也成功地使這些專題性報道成為受眾了解美國軍隊的重要窗口。
此外,國防部網站還在每輯專題性報道后面設置了“Related sites(相關站點鏈接)”一欄,受眾可以通過超鏈接閱讀國防部網站下屬的數百個子站和其他政府網站中與本主題有關的報道,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信息網,有效搶占了受眾獲取軍事類信息的信源資源,也為國防部網站對受眾進行議程設置、施加影響提供了一定的受眾基礎。
(二)突出重點、引發受眾關注
在表1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美國防部網站的專題性報道中數量最多的五類主題為“軍隊領導人活動”、“人物群體”、“科技生活”、“戰爭后續報道”、“醫療保障”。這五類報道共占所有報道數量的70%,其中“軍隊領導人活動”占28%,成為專題性報道的第一大類。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國防部網站在制作專題性報道時,始終堅持“政治正確”的原則:1、放棄新聞報道的平衡原則,在本次統計的時間范圍內所做的專題性報道沒有任何一輯是進行負面報道的;2、“專題性報道”主題的選擇不是以新聞價值而是以政治價值為判斷,首要關注點是軍方高層的活動。而且國防部網站制作專題性報道的預期傳播目的也是很明確的,即塑造軍隊形象、引導輿論傾向。
方式二:充分利用多媒體傳播優勢
運用多媒體是美國國防部網站進行專題性報道的一大特色。在2010年1月至4月期間所推出的33輯專題性報道共運用圖片1023張,除了4輯專門的圖片報道外,其余29輯報道平均運用圖片近20張;加入視頻27段,有36.3%的報道中加入了視頻;還有3輯報道添加了音頻。而國防部網站在制作這些專題性報道時也沒有機械的添加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而是將這些報道手段進行集成,以提升整體效果。
1、注重整體設計。國防部網站的每一輯專題性報道的頁面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每一輯都設計了特有的標識。在“SPECIAL REPORTS”的主頁面上,每一輯報道前都添加了這種形象化的標識,強化了受眾的指代印象;每一輯都根據所報道內容,從色彩、編排等方面進行了整體設計。如“DoD Goes Green(走向綠色國防部)”的頁面就運用了大量的綠色,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的氛圍;而“Nuclear Posture Review(核態勢評估報告)”則將色彩基調定位墨綠色,顯得莊嚴甚至有些壓抑;“Martin Luther King Jr. Holiday 2010(2010年馬丁路德金紀念假期)”整個頁面只有黑白兩色,標題區也采用英文的手寫體,契合懷念的主題。
2、依據內容對報道手法進行取舍。“Cybersecurity(網絡安全)”這輯報道就沒有圖片和音視頻,都是文字報道,這樣更有利于官兵和民眾清楚了解軍隊現在網絡建設的狀況;而“Afghanistan Today: A Photo Essay(今天的阿富汗)”、“ Life in Iraq:A Multimedia Slideshow(生活在伊拉克)”則采用了純圖片的形式,配以輕快而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樂,有效避免了用文字闡述此類主題時,在遣詞造句上不可避免的主觀性,甚至由于顯露了自己的立場而招致受眾的反感;“Those Who Serve(戰士)”專題的制作極具突破性,在背景圖片上,文章隨著播放的音頻逐字逐句地顯示,將聲音的感染力發揮到了極致。
3、注重“視覺中心”的打造。和現在報紙編排一樣,“專題性報道”幾乎每輯都有由大幅照片構造而成的“視覺中心”,照片區域占到整個可視界面的20%—40%,并實現了幻燈片播放,有效地增強了吸引力。
4、創新圖片報道模式——“PHOTO ESSAY”
“PHOTO ESSAY”是一種圖片報道的新模式。“PHOTO ESSAY”翻譯成中文意為“影像隨筆”,即對某一新聞事件,運用一系列內在關聯(多以時間為序)的新聞圖片進行報道,并在網絡上以幻燈片的形式連續播放,連成完整的事件。用這種方式報道新聞事件時,每個事件運用的圖片多在20幅以上。這種方式與文字報道相比,更加生動,直觀;與傳統的圖片報道相比,更加完整,而且所能承載的信息也更多;與視頻相比,這種方式對設備要求更低,而且數據量也要小,適合及時傳送。這是適應網絡報道特點而發展出的一種新聞報道新樣式。在國防部網站的專題性報道中,絕大多數主題都有運用此種模式進行報道的新聞,以增強報道的感染力。
方式三:借由互動激發受眾參與熱情
當Youtube、Twitter、Facebook等應用型網站風生水起,并日漸成為人們發表觀點、聯系感情的重要方式時,國防部網站敏感地意識到這些網站必將成為信息流動、輿論消長的重要場所。于是,與知名商業網站、社交網站進行互動便成為國防部網站直面這種趨勢的不二選擇。而這種互動主要是通過“分享”來實現的。對于專題性報道中的任何一則報道,不管是文字還是視頻,都可以實現“分享”。在視頻播放界面的工具欄上,有“Share”字樣,點擊,便可以在國防部網站提供了分享權限的網站,如Facebook、Twitter、Linkedln等網站上實現視頻的分享或者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出去;而對于文字報道,國防部網站提供的可以分享的網站名單就包括了Facebook、Twitter、甚至百度在內的共257個知名商業、社交類網站,這些網站有著龐大的固定用戶群,通過分享,便可進一步擴大這些報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對于圖片,受眾可以點擊“download Hi-Res”,即可下載高清圖片,國防部網站提供的很多高清軍事圖片,自然是軍事愛好者收藏的重要來源。通過這種“分享”的方式,受眾充當了這些報道的“二傳手”,從而將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有效的銜接起來,而且,經由受眾 “分享”出去的新聞報道也更具說服力。
但目前還未允許受眾就文章進行及時評論,即我們常說的“跟帖”。由此可見,國防部網站也注意網絡輿論管理,防止在站內出現相左的輿論傾向,造成被動局面。這也是由其網站屬性決定的,國防部網站是國防部的官方網站,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上注重擴大題材范圍,還是在形式上活潑多樣,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影響、塑造形象、引導輿論,營造有利于美國軍隊發展、美國戰略實施的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①馬俊,《淺析外軍軍事網站的宣傳手法》,《軍事記者》,2008年4期
②柯林,《上網觀美軍——從INTERNET上看美國軍隊的動向》,《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1998年4期
③思凌,《精彩的美國軍事網站—INTERNET網上的美軍主要站點簡介》,《自動化博覽》,1998年0期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