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全行業和公共管理部門而言,借由此次契機,分析借鑒有益的國際模式和經驗、結合本土實際情況展開深度思考和審慎謀劃,推動收視率調查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刻不容緩
全球收視率調查主要有兩大特點:各國(地區)的收視率調查通常被一家調查公司壟斷;少數國際公司掌控全球收視調查市場。從國際通行的操作看,區域競爭性并非收視率調查市場的常態,有監督、有標準的區域壟斷市場形態更為常見。
目前國際上較有影響力的收視率調查公司和機構主要有:AGB尼爾森,經過多次兼并重組,現在為全球最大的視聽率調查公司;英國的BARB(Broadcaster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Limited);法國的TNS(Taylor Nelson Sofres,法國索福瑞集團);加拿大的BBM(加拿大受眾研究及收視率行業協會),其數據采集合作方之一是老牌廣播收聽率調查公司Arbitron公司;日本的VR(Video Research Limited),為日本市場視聽率調查最權威機構。
由于收視率調查對技術和成本的要求很高,所以全球大多數市場的收視率調查均掌控于國際公司,如亞太市場基本被AGB尼爾森和TNS占據,其中只有日本的本土公司VR算得上特例。
具體的收視調查市場形態,全球市場基本可分為三種模式。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劉德寰副教授在去年的一次相關研討會上對這三種模式做過詳細闡述:
一為協會模式。協會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協會負責選擇數據供應商,購買數據,對于供應商來說只有一個客戶——協會,相關成本由數據使用商分擔協調。這種模式在歐洲比較常見,如英國的BARB。BARB會通過競標的方式選擇數據供應商,比如從AGB尼爾森和TNS中選擇一家,同時,它也會針對數據調查的不同環節聘請不同的供應商提供服務。香港市場也屬于協會模式,只不過目前還沒有英國那么完善。
另一種為自由競爭模式,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自然形成所謂一家壟斷的市場。典型代表是美國市場。最初,美國市場上除了尼爾森集團,還有一家頗有勢力的視聽率調查公司Arbitron,后者以廣播收聽率起家,現在這依然是其核心業務之一。在美國廣播電視視聽率委員會這一監督機構的監管下,兩家公司通過市場競爭,尼爾森最終在市場中勝出。
最后一種是媒體控制模式,即由主流媒體籌建公司或制訂收視率調查規則,這是一個媒體聯盟的行為。這種模式主要代表是澳大利亞市場。其主要特點是:媒體聯盟承擔收視率調查的成本,并擁有數據;有特定組織或協會制定相關調查規則,媒體聯盟控制的收視率調查需要遵循這些規則,保證數據的客觀和公正;行業相關數據使用者可通過觀察員等身份,對收視率調查進行監督;其他數據使用者,若要獲得數據,需向媒體聯盟提供數據訂閱費;媒體聯盟通常在同一時段內,委托一家公司進行調查,形成市場壟斷。
收視率調查是一條涵蓋了電視臺、廣告主、受眾和調查公司的重要產業鏈條,其健康發展,小而言關乎廣電行業的良性發展,更大層面上,其對媒介和文化消費生態亦影響重大,甚至也會上升至社會誠信度這一更高層級。所以,全行業和公共管理部門而言,借由此次契機,對分析借鑒有益的國際模式和經驗、結合本土實際情況展開深度思考和審慎謀劃,推動收視率調查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