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退出中國收視調查市場的尼爾森,又悄悄回來了,只不過這次尼爾森選擇的是另一種技術和另一種方式。
2010年年初,尼爾森與杭州華數集團合資成立了尼爾森網聯媒介數據研究公司。公司相關招聘信息中對其業務如此描述:“尼爾森網聯(NCC)媒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是由全球最大的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集團投資的專注于數字電視調查領域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從事數字電視數據監測與研究的專業化數據服務提供商。”
該公司已經開始向電視臺和廣告客戶提供包括“海量收視率監測”“數字電視增值業務及廣告數據監測”及“媒介質量評估”等服務。尼爾森網聯的“海量收視率”概念,針對的正是主流的收視儀樣本戶調查模式,該模式也是尼爾森之前所倚重的。
現在,尼爾森網聯所有的收視率數據都是從用戶的數字電視機頂盒采集而來。在杭州市,內置了收視率監測軟件的機頂盒目前已覆蓋1萬戶左右的用戶。這個數字與收視儀在每個城市只有數百的樣本戶數量相比,顯然可成“海量級”。而且在理論上,這一收視率調查和監測模式可以做到覆蓋所有數字電視用戶。尼爾森網聯現在已經能夠實現對超過100萬戶數字電視家庭用戶的數字電視使用行為實施監測。與此同時,尼爾森網聯還在嘗試建立全新的結合收視率及觀眾收視態度研究的“媒介質量評估體系”,以便實現對電視節目排播及評估的多角度詮釋。目前,該公司正計劃投入1億元人民幣逐步建設面向全國市場的數字電視機頂盒收視測量體系。
在數字電視普及后,機頂盒幾乎會進入每一戶家庭。而且從技術上講,雙向的數字電視網絡已經不需要用收視儀來進行收視數據采集和回傳。更重要的是,基于數字電視機頂盒的收視率調查的硬件投入成本很低,幾百個樣本戶和上萬個樣本戶的成本幾乎沒有差別。而且軟件系統升級還十分方便。“在數字電視時代,家家都可以成為樣本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意味著收視率調查已經不再需要確定樣本戶了。這也使得通過干預樣本戶來干預收視率基本成為不可能。”一位學者稱。
按照尼爾森網聯的研究模式,現在應用在互聯網上的一些數據研究理念將被移植到數字電視領域。尼爾森網聯的數字電視數據研究業務不僅包括頻道收視率,其他諸如VOD、EPG、數據廣播等各類數字電視業務形態也可納入了統計數據研究范疇。
尼爾森此次主動進入數字電視收視調查市場,代表著國際數據研究巨頭對舊有收視率調查模式的調整已經開始。隨著國際數據研究巨頭策略的改變,與收視率緊密相關的若干媒介產業環境都可能隨之發生一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