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熱議此事有段日子了,最近有似乎很有譜的熟人也在說起這事。不妨假設一下,如果迪斯尼真的收購了喜羊羊,可能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
對喜羊羊來說,被迪斯尼收購無疑是又一個好機會,同時也會進一步鞏固其在內地動畫市場的地位。兩部電影的先后大賣使喜羊羊真正把創意變成了品牌和收入。不過要知道在內地,具有電視臺播出基礎的動畫品牌其實還有不少;其中的一些現在也正在做電影,也有再現票房成功的潛在可能。但迪斯尼這樣的國際平臺不是誰都能搭上的,其經驗和資源將會為喜羊羊帶來巨大的提升空間。這也不禁讓人感嘆,在發展潛力巨大的內地市場,先行一步的巨大價值,喜羊羊這樣的鯉魚跳龍門才是文化創意產業應有的魅力。
另一方面,雖然規模懸殊,但對于跨國巨頭迪斯尼而言,此時收下喜羊羊這個中國小弟對其開拓中國市場大有裨益。比如后者在衍生產品等終端現已做得風生水起,這對迪斯尼未來進一步拓展品牌零售渠道很有幫助。此外,對迪斯尼來說,收購喜羊羊的戰略價值或許還不在單純的業務方面。眾所周知,國際傳媒巨頭在中國經營的最大變數還是來自政策。迪斯尼十多年前就拍了中國題材的《花木蘭》,結果當時的苦心圖謀卻因為一個偶然的意外事件而付之東流。時至今日,其在上海的迪斯尼樂園項目也仍磕磕絆絆。這也是為什么在當前的中美合作中,迪斯尼等好萊塢巨頭現在都在強調本土化。那么請問相比在迪斯尼樂園里修幾個亭臺樓閣,與打出喜羊羊、灰太郎這張地道的本地牌,哪個更能體現中國元素和中國特色?
商場沒有絕對的雙贏,但在我看來,迪斯尼收購喜羊羊或許是一樁接近雙贏或是有較多互惠可能的合作。但網上的很多人士顯然不這樣想。我也看了些評論,話題照例又是圍繞著姓美還是姓中,為別人做了嫁衣啦,錢都讓老美賺了等等。不禁感嘆,一個民族最可怕的非他,而是自身想象力的匱乏。越是落后,保護主義越抬頭。
現階段利益上拿小頭,在很大程度上是必然的。哦,喜羊羊不給迪斯尼跑龍套,難道要米老鼠和皮克斯給喜羊羊跑龍套?你現在就是一賣小家電的,難道還能跟國美、蘇寧講價?但若真想把品牌做大,和這樣的強勢渠道合作就是必然的。又要提《臥虎藏龍》的例子了——沒有當時哥倫比亞撿到的大便宜,該片在影史上只會成為又一部賠錢的華語大片,哪會有后來在全球市場的風光,也就更沒有之后的《英雄》等等華語片的發展了。說實話,這錢也該別人賺,你有沒有本事把片子推廣到全球各地?再說了,美國人也沒義務幫咱們弘揚中國文化外加宣教海外友人。大家都會背《蜘蛛俠》里的那句“權力越大,能力越大”,但在現實世界,這句話其實應該反過來說。至于討價還價,等到你足夠強大的時候再說吧。現階段還是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當然,這也要看你想生子如羊還是生子如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