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部影片《飛虎》投資超《赤壁》
最近,吳宇森被威尼斯電影節授予了終身成就獎,其擔任監制及總導演的新片《劍雨》也將正式在全球首映。
《劍雨》比較偏女性
《綜藝》:你之前主要是在槍戰動作片領域發展,為什么最近兩部作品選擇了古裝、武俠題材?
吳宇森:其實我對武俠一直很感興趣,以前我拍的槍戰片里面同樣有很多武俠元素,包括《赤壁》也有很多俠義的情結在。香港的武俠片從我的老師張徹開始,就一直比較陽剛和偏男性,而這次的《劍雨》比較偏女性,主要以楊紫瓊扮演的這個女俠為出發點。
《綜藝》:相比三年前的《赤壁》,這次你在《劍雨》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太一樣,是制片人兼總導演。
吳宇森:之前我也擔任過很多電影的監制,但這次我參與得比較多一點,從劇本的籌劃和修改階段就參加了。蘇照彬的劇本非常好,他也是個很好的導演,只是第一次拍古裝武俠片,所以我在技術上和動作設計方面就盡量幫他。當然在拍攝現場我是尊重蘇照彬的意見的,主要還是在動作方面提供一些幫助。
《綜藝》:上海電影節期間,《劍雨》突然更改了片名,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吳宇森:原先叫《劍雨江湖》,但“江湖”這個詞在以往的電影名里面用得很多了,而這次的片子是不太一樣的,改成《劍雨》感覺會比較新鮮一點。其實電影更名很正常,比如《飛虎》的名字就改過好幾次了,最開始是叫《虎》,后來又改成過《飛虎群英》。
《綜藝》:《劍雨》定于9月28日在內地上映,屆時該片也很可能會遇到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和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
吳宇森:徐克永遠是我的好朋友,他的這部影片我還沒看,其實現在我挺少有機會看電影。我挺佩服徐克,他永遠在求新求變,他的電影里也總是不斷有新的事情發生。徐克總是想在一個畫面里講很多故事,他電影的節奏也很快。但《劍雨》是很不一樣的,我們這次就講了一個故事,主要還是強調情感方面的東西。兩部電影的味道很不一樣,我覺得是各有特色。另外,我也很期待看到張藝謀導演的新片。其實我覺得自己還處于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大家也都是朋友嘛。
我想做受觀眾歡迎的電影
《綜藝》:你和搭檔張家振先生近兩年擔任了很多華人青年導演作品的監制,在選擇新人項目方面是否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和標準?
吳宇森:沒有特定的方向。如果有一個好劇本和好導演,我們就會幫他,比如一些有意義的題材。比如我們最近監制了梁柏堅導演的《激浪青春》,是講當下內地年輕人的故事的。雖然我自己還不夠了解國內年輕人的很多想法,但那個劇本本身很不錯,是一個很有趣的勵志故事;也不會分所謂的商業片和文藝片,我們想做受(觀眾)歡迎的電影。其實文藝片只要拍得動人也是有市場的,像之前日本的《入殮師》。現階段還是希望能夠更多地幫到年輕的導演們,他們現在找資金還很艱難,我們在這方面正好可以幫到他們。
此外在與新人導演的合作中,我們也會盡量把自己一些比較國際性的經驗和觀念教給他們,比如外國觀眾究竟是怎么看我們的電影的等。我也希望在世界性的市場上取得成功。這次的《劍雨》在上映之前就賣出了很多國際地區的版權,北美的版權是被維恩斯坦(Weinstein Co)買了,歐洲也賣了一些國家。現在有相當一部分的投資已經成功回收了。雖然現在內地市場發展得非常好,終于又重新恢復了本地電影市場的實力,但世界市場(的開拓)還是需要加倍的努力,這對我們華語電影的長遠發展非常重要。我希望能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用自己的切身經驗來幫助新人,也希望我們的電影可以做得長久。
《綜藝》:近兩年你合作的青年導演似乎以臺灣地區的新人為多,比如這次《劍雨》的導演蘇照彬和《窈窕紳士》的李巨源等。在你看來,目前兩岸三地的青年導演是否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傾向性?
吳宇森:各自的特點肯定是有的,但我并沒有過多考慮這種差異性。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好的故事和人才,只是說目前我們接觸到的還比較有限而已。就兩岸三地的新人而言,我個人更關注的還是內地的青年導演。現在出來的很多項目都是兩三年前就承諾過的事,不是說偏向臺灣導演。我們現在也在積極尋找適合進入的內地新人項目,比如我們國內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國電影集團和小馬奔騰也都很希望我們扶持內地的青年導演做一些電影。
《綜藝》:剛才提到的兩家公司,中影集團和小馬奔騰,是你和獅子山(Lion Rock)公司在國內的主要合作伙伴嗎?
吳宇森:中影、小馬奔騰,還有一家投資公司一壹影視文化傳媒是我們在內地比較穩定的合作伙伴。中影是從《赤壁》就開始合作了,我們本身也有固定的合約。我們和小馬奔騰的合作也很緊密,他們是一家正在發展壯大中的公司,在電影方面也很有心。像這次的《劍雨》,就是蘇照彬拿著本子找到我們,我們再找到小馬奔騰,這樣一路合作下來的。他們也不止是投資和發行,而是從前期的劇本籌備就參與了。
《綜藝》:之前在做《赤壁》時,你曾提到拍攝的過程特別辛苦,也走了很多彎路。時隔幾年之后,你感覺內地電影的制片、制作等是否有所不同?
吳宇森:進步很明顯。當初《赤壁》我們確實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克服一些困難,因為規模那么龐大的電影,大家都是第一次做,技術上的東西肯定會有所損失。以前還有一種想法是想用美國的觀念來做一個華語電影,像《赤壁》原本也準備用美國的副導演和技術人才,但很多做法在這邊確實行不通,文化上的差異和溝通的難度太大。內地當時的技術也不像現在這么成熟。但這幾年下來,內地很多人的技術都進步了。我覺得現在拍華語片還是要以華人的團隊和班底為主,接下來的《飛虎》也會是這樣的。
《飛虎》將與好萊塢合作
《綜藝》:《飛虎》現在籌備到什么階段了?
吳宇森:目前劇本基本差不多了,正在做美術設計,演員方面要再晚一點才能最終確定,一切順利的話明年應該會正式開拍。
《綜藝》:現在內地與臺灣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時機,《飛虎》和您之前嘗試過的《1949》都涉及到兩岸歷史的大背景。
吳宇森:這個故事主要講的還是抗戰時期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合作。其實我永遠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和設計整部電影的,絕對沒有什么偏向,也不會構成什么問題。我覺得不管怎么樣,我們都是一家人嘛。
《綜藝》:現在有消息說《飛虎》的投資會超過《赤壁》?
吳宇森:現在看確實很可能。
《綜藝》:《赤壁》當時創紀錄的投資基本是在亞洲范圍內解決的,《飛虎》的融資也會是如此嗎?
吳宇森:這次會跟好萊塢合作,因為成本太高。當然我們還是會保持華語制作的面貌,好萊塢的參與不會造成干擾,比如美國電影工會要求用美方的副導演,我們這邊也會出我們的副導演,雙方面都會兼顧到。至于版權問題,我們的電影當然時很希望能在美國發行,他們也肯定會有一些意見,但先決條件還是你的劇本和項目已經有足夠的說服力。現階段,相比電影完成之后再去做海外發行,我覺得還是前期就融入海外的資金比較合適,共同出資也就表明雙方都有足夠的信心,此外項目本身也能具備一定的國際性。
《綜藝》:未來是否有拍攝3D電影的計劃?
吳宇森:有的。我剛從美國回來,去那邊了就是為了解3D的情況。我之前也專門和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談過這方面的事情。我覺得我們的動作片還是比較適合3D表現的,之前在籌備《飛虎》的時候我也想過,但還是考慮到難度太大(放棄做3D)。現在做3D還是需要更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