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電視劇收視率會好?自己喜歡的,一定不會好;大制作,一定不會差;題材決定論——電影已經琢磨出來了,比如警匪、諜戰。
電視淡季來了,就沒有什么時事可說。只好翻翻皇歷,說說電視劇《蝸居》。
去年它很火——有點像今年頭幾個月的《非誠勿擾》,要沒看過會被認為是孤陋寡聞。不過那時我還真沒看過。
直到暑假開始,我把早借來的、一直放在電腦旁邊的、此前看過開頭兩三集但沒看下去的碟片塞進電腦。這一看不要緊,整整耗我兩夜一天,看得天昏地暗。
劇中最有戲的人當然是宋思明。喜歡宋思明的戲,其實和我們都是宋思明有關。我沒敢問男孩,但問了些女孩,幾乎一致的也都喜歡他。這就跟火熱期的《非誠勿擾》搭上點兒關系了。
我一直很奇怪年輕人怎么會喜歡許三多以及《我的團長我的團》這一類其實跟他們沒關系的東西——據說《士兵突擊》等等近年來火的電視劇都是網上炒熱起來的。
《武林外傳》大概是最早被網絡炒熱的劇。那還有點道理,憑那從《大話西游》化來的語言功夫。不過它不屬中國電視劇的正席大餐,它好像更該在網上看,叫它“網劇”也可以。
《潛伏》熱映以后,南方電視臺開研討會我去了。聽著臺里人說他們從劇本起就看好,我就奇了怪——那他們咋不全額投拍呢,讓一個公司做了正主兒?盡管我贊成制播分離,電視臺應該以播出為主,給看好的劇本投點兒資等于出版社預支作者稿費。
我只是以為,電視劇火不火是誰也不敢拍胸脯的。至今中國電視界應該沒人在哪部電視劇的收視率上來前就打包票。硬要找一個,那還不如大街上隨便找位大媽呢——她們才是電視劇真正的觀眾。剛才說《武林外傳》不屬中國電視劇的正席大餐,也就是說大媽大嬸們不中意。
今年頭半年幾家衛視一起播的電視劇《手機》,我們都愛看,但也做不得數,因為大媽們不會太當回事。
當然“新三國”這樣的劇,只要編導不腦殘,十有八九可以先叫好。但這只是例外——也就只有四大名著。《手機》也慘在此——跟“新三國”有一陣兒同時競技。
說回到《蝸居》。
電視劇的大餐須與現實相關。著名的《24》也是現實的反恐,盡管它其實是“炫技派”,跟《007》一路的。《蝸居》里干脆就不斷地拽出有關時局的人物臺詞,大段議論房價、股市及種種時弊。
我有很長時間在琢磨什么樣的電視劇收視率會好。盡管一直無解,但算有點心得,大致有如下幾條——
一、自己喜歡的,一定不會好;
二、大制作,一定不會差;
三、還是題材決定論。電影已經琢磨出來了,比如警匪、諜戰。
《蝸居》屬于哪類題材呢?好像跟電影確立的題材無關。
想來想去,想到《人間喜劇》,巴爾扎克的全部小說;想到《紅與黑》,于連;一直想到盧梭,《懺悔錄》。
突然明白,電影走出文學,電視劇倒是可以走回文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