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日上午,正在巴西舉辦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本次中國唯一一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嵩山歷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二次申遺終獲成功的嵩山建筑群也成為河南省繼龍門石窟、殷墟之后產生的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至此,我國世界歷史遺產的數量增加到39個,居世界第三。
嵩山歷史建筑群包括觀星臺、嵩岳寺塔、太室闕和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筑。
評委認識了“中”字
去年申遺受挫的嵩山歷史建筑群在今年二次申遺時改名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據介紹,“天地之中”凸顯了嵩山建筑群在中華文明中特有的文化地位,而且“天地之中”這一文化理念也比較形象,便于外國評委理解,該概念是此次嵩山建筑群申遺的核心競爭力。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世遺大會現場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釋了“天地之中”與中國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無上的皇權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對這一地區的歷史建筑、宗教、藝術的綜合影響,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的一致認可,最終申遺成功。
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后表示,考察過程中她認識了“中”字。她說:“少林寺、觀星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登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呂宏軍闡釋說:“中國古代就有一種宇宙觀認為嵩山地區是天地的中心。這個‘天地之中’是陰陽交匯的地方,是萬事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為此嵩山也被稱為神山、圣山,招致歷代帝王的祭祀和封禪。”
“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喚匯聚在此,歷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類型的代表作品都得到了保留,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兩千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著名古建筑專家楊煥成說。
郵票出爐門票不漲
8月1日上午,登封市民以過節的方式慶祝嵩山歷史建筑群入選世遺名錄。公共場所掛出了慶祝橫幅,在觀星臺、中岳廟、少林寺等地,人們載歌載舞慶祝申遺成功,少林功夫表演格外引人注目。
之后,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遺產成功郵票首發儀式在鄭州舉行。這也是我國郵政首次為申遺成功而發行郵票。本次共發行6種郵品,其中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遺成功個性化郵票一版共8枚,主圖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性圖案“太陽神鳥”,附圖和邊飾展現8處11項經典建筑。
申遺成功后少林寺等地的門票是否會上漲一直是坊間熱議的話題。在此之前,少林寺方面曾表示:“申遺和商業無關。如果申遺成功,我們也沒有提高門票價格的計劃。”不過也有人認為,少林寺近年熱衷商業運作,申遺成功后少林寺門票是否漲價很讓人懷疑。對此,話題人物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表示,目前沒有漲價計劃,“保證讓大家來得起、看得起”。少林寺所在的河南登封市有關部門也表示,如果申遺成功,將保持“四個不變”:少林寺門票價格不變,原有各方利益關系不變,少林寺獲得門票收入的政策不變,景區的公共文化資源和公共景區資源保持公共性和公益性不變。
北京時間8月1日上午,正在巴西舉辦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本次中國唯一一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嵩山歷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二次申遺終獲成功的嵩山建筑群也成為河南省繼龍門石窟、殷墟之后產生的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至此,我國世界歷史遺產的數量增加到39個,居世界第三。
嵩山歷史建筑群包括觀星臺、嵩岳寺塔、太室闕和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筑。
評委認識了“中”字
去年申遺受挫的嵩山歷史建筑群在今年二次申遺時改名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據介紹,“天地之中”凸顯了嵩山建筑群在中華文明中特有的文化地位,而且“天地之中”這一文化理念也比較形象,便于外國評委理解,該概念是此次嵩山建筑群申遺的核心競爭力。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世遺大會現場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釋了“天地之中”與中國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無上的皇權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對這一地區的歷史建筑、宗教、藝術的綜合影響,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的一致認可,最終申遺成功。
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后表示,考察過程中她認識了“中”字。她說:“少林寺、觀星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登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呂宏軍闡釋說:“中國古代就有一種宇宙觀認為嵩山地區是天地的中心。這個‘天地之中’是陰陽交匯的地方,是萬事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為此嵩山也被稱為神山、圣山,招致歷代帝王的祭祀和封禪。”
“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喚匯聚在此,歷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類型的代表作品都得到了保留,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兩千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著名古建筑專家楊煥成說。
郵票出爐門票不漲
8月1日上午,登封市民以過節的方式慶祝嵩山歷史建筑群入選世遺名錄。公共場所掛出了慶祝橫幅,在觀星臺、中岳廟、少林寺等地,人們載歌載舞慶祝申遺成功,少林功夫表演格外引人注目。
之后,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遺產成功郵票首發儀式在鄭州舉行。這也是我國郵政首次為申遺成功而發行郵票。本次共發行6種郵品,其中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遺成功個性化郵票一版共8枚,主圖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性圖案“太陽神鳥”,附圖和邊飾展現8處11項經典建筑。
申遺成功后少林寺等地的門票是否會上漲一直是坊間熱議的話題。在此之前,少林寺方面曾表示:“申遺和商業無關。如果申遺成功,我們也沒有提高門票價格的計劃。”不過也有人認為,少林寺近年熱衷商業運作,申遺成功后少林寺門票是否漲價很讓人懷疑。對此,話題人物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表示,目前沒有漲價計劃,“保證讓大家來得起、看得起”。少林寺所在的河南登封市有關部門也表示,如果申遺成功,將保持“四個不變”:少林寺門票價格不變,原有各方利益關系不變,少林寺獲得門票收入的政策不變,景區的公共文化資源和公共景區資源保持公共性和公益性不變。
北京時間8月1日上午,正在巴西舉辦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本次中國唯一一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嵩山歷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二次申遺終獲成功的嵩山建筑群也成為河南省繼龍門石窟、殷墟之后產生的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至此,我國世界歷史遺產的數量增加到39個,居世界第三。
嵩山歷史建筑群包括觀星臺、嵩岳寺塔、太室闕和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筑。
評委認識了“中”字
去年申遺受挫的嵩山歷史建筑群在今年二次申遺時改名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據介紹,“天地之中”凸顯了嵩山建筑群在中華文明中特有的文化地位,而且“天地之中”這一文化理念也比較形象,便于外國評委理解,該概念是此次嵩山建筑群申遺的核心競爭力。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世遺大會現場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釋了“天地之中”與中國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無上的皇權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對這一地區的歷史建筑、宗教、藝術的綜合影響,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的一致認可,最終申遺成功。
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后表示,考察過程中她認識了“中”字。她說:“少林寺、觀星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登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呂宏軍闡釋說:“中國古代就有一種宇宙觀認為嵩山地區是天地的中心。這個‘天地之中’是陰陽交匯的地方,是萬事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為此嵩山也被稱為神山、圣山,招致歷代帝王的祭祀和封禪。”
“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喚匯聚在此,歷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類型的代表作品都得到了保留,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兩千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著名古建筑專家楊煥成說。
郵票出爐門票不漲
8月1日上午,登封市民以過節的方式慶祝嵩山歷史建筑群入選世遺名錄。公共場所掛出了慶祝橫幅,在觀星臺、中岳廟、少林寺等地,人們載歌載舞慶祝申遺成功,少林功夫表演格外引人注目。
之后,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遺產成功郵票首發儀式在鄭州舉行。這也是我國郵政首次為申遺成功而發行郵票。本次共發行6種郵品,其中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遺成功個性化郵票一版共8枚,主圖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性圖案“太陽神鳥”,附圖和邊飾展現8處11項經典建筑。
申遺成功后少林寺等地的門票是否會上漲一直是坊間熱議的話題。在此之前,少林寺方面曾表示:“申遺和商業無關。如果申遺成功,我們也沒有提高門票價格的計劃。”不過也有人認為,少林寺近年熱衷商業運作,申遺成功后少林寺門票是否漲價很讓人懷疑。對此,話題人物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表示,目前沒有漲價計劃,“保證讓大家來得起、看得起”。少林寺所在的河南登封市有關部門也表示,如果申遺成功,將保持“四個不變”:少林寺門票價格不變,原有各方利益關系不變,少林寺獲得門票收入的政策不變,景區的公共文化資源和公共景區資源保持公共性和公益性不變。
鏈接
“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簡介
嵩陽書院
在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中,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筑性質,被專家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
嵩陽書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由于宋代名儒司馬光、范仲淹、程頤、程顥等相繼在此講學,嵩陽書院聲名大震,在宋代成為全國四大書院之首。它是中國北方書院建筑的代表和樣板,反映了“禮樂相成”的儒家思想。書院里最著名的是兩株漢封將軍柏和9米多高的大唐碑。
古建筑專家張家泰說:“書院建筑記載了古老的書院教育歷史,是已經消失了的書院文化的載體,也是登封嵩山地區作為東方儒家文化核心地區之一的長久凝聚力的見證。”
漢三闕
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并稱“漢三闕”,建于東漢年間(公元118-123年),是中國僅存的年代最早的廟闕,代表了中國古代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漢三闕上的圖畫、篆書、銘文十分精美,是研究建筑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少室闕和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筑典范;中岳廟和太室闕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
觀星臺
觀星臺位于登封市城東南15公里處,為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所建。它在世界科技史、建筑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也是登封嵩山作為“天地之中”的重要歷史見證。郭守敬通過在觀星臺的實地觀測,于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編制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其精確度與現行公歷僅相差26秒,創制時間卻早了300年。
申遺工作開展以來,登封市拆除了距其不遠的一個小火電廠,搬遷了一個村莊,使一度位于喧鬧集鎮的觀星臺恢復了古代觀測天象時的“空寂”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