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民意的集散地、風向標。”
“我有一個希望:廣大網友做到文明上網、爭做文明網民;我有一個承諾:對網友提出的問題、意見和建議,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
“開微博不是開來秀的,而是開來用的。網友的問題,不要過濾,原汁原味地拋給我,哪怕是罵我也行!”
———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
兩年前,惠州率先合理運用互聯網這一信息化平臺,將網絡信息化納入問政體系,“網絡問政”正式在惠州出現。
兩年來,惠州“網絡問政”可謂風生水起、蒸蒸日上。在網民的積極參與下,惠州市政府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并進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惠州“網絡問政”成了全省乃至全國信息化問政的樣本。
憑借網絡問政制度化和常態化的探索,在今年首屆廣東網絡問政研討會上,惠州被評為“2009年廣東網絡問政年度城市”。評委會認為,在廣東,許多城市都在探索網絡問政,許多城市也都各有收獲。“但將網絡問政工作納入‘行風評議’和‘萬眾評公務’考評范圍,將網絡問政制度化建設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全市各區縣局辦一把手獎懲依據,同時配套建立了傳送、辦理、監督、回饋一系列機制的城市,只有一個,它就是——惠州”。
市委書記開微博
今年3月22日,黃業斌在奧一網開通“微博”,成為廣東首個開微博的地市級領導人。此舉獲得廣泛的贊賞。知名網友“廈門浪”說,這體現了政府的一種犀利的姿態,一種愿意交流的姿態,一種帶頭聽取民意的姿態。“微博是論壇帖子的升級版,書記開微博不僅表明了黨政領導聽取民意決心,也體現了官員吸收民意方式的與時俱進。”廣州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表示。
得知書記開了微博,不少網友前去“拍磚灌水”。曝光爛泥路、抱怨人行道被停車占用、投訴自家房屋開不了房產證,等等,黃業斌的微博很熱鬧,不斷涌現出關乎公共利益或涉及個人利益的聲音。
黃業斌沒有辜負網友們的期望。很快,他對網友的微博留言作了批示,并轉交給相關部門進行處理。據了解,目前,黃業斌已經就微博留言作了14次批示。
領導定期上網與網友交流
惠州的網絡問政開始于2008年6月,網友“hzhqzxs”在惠州西子論壇發了一篇名叫《最迫切的民心工程:淡水到惠州開公交車》帖子。他建議兩地開通公交線路,得到網友的大力支持。黃業斌不久后對該帖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盡快拿出方案。
隨后,黃業斌又連續作了批示。2009年2月22日,從惠州火車站發往大亞灣區的惠南公交K1線開始行駛在惠南大道上。市民盼望已久的“一城兩區”通公交車終于成為現實。
2008年8月14日,網友們欣喜地等到了與黃業斌的“在線交流”。時隔一月,惠州市市長李汝求于9月18日晚上做客“惠民在線”論壇。
黃業斌和李汝求與網友在線交流后,這一在線交流形式沒有中斷。2008年9月23日,惠州市委辦、市府辦專門下發了《“惠民在線”工作方案》,明確每月必須有一位市黨政領導做客論壇與網友在線交流,方案對在線交流機制、信息收集機制、信息處理機制、信息反饋機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網絡問政機制。從2008年8月份開始至今年5月,共有15名市領導、17名部門負責人、13名縣區領導上線“惠民在線”論壇。
“惠州經驗”入選經典案例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收集網上民意,2008年7月開始,惠州市委宣傳部將本地主要網站論壇、政府部門信箱中網民關注較為突出的意見、建議和問題,編成《惠民在線信息摘報》上報市四大班子領導,市領導的批示由市委督辦、市政府督辦轉各部門辦理,領導批示、處理結果統一在三個網站同時公布。
惠州還有另一問政平臺:“惠民在線——網絡問政”綜合平臺。群眾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話提交問題。網民的問題、各職能部門的回復及辦理情況,都在頁面上直接體現出來。
為確保網絡問政工作有效推進,惠州市委、市政府及時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網絡問政工作的通知》。為了防止各有關部門踢皮球或者回復不及時,惠州在網絡問政綜合平臺上推出了“紅黃綠”燈警告制度。對網友提出的一般問題,各有關部門必須做到5個工作日內回復。部門按時回復的,問政平臺將自動亮“綠”燈,超過5個工作日尚未回復的亮“黃”燈,超過15個工作日仍未回復的亮“紅”燈。
一系列舉措,使惠州網絡問政實現了制度化和常態化。憑借這一點,在今年舉行的首屆廣東網絡問政研討會上,“惠州經驗”入選“2009年度廣東網絡問政十大經典案例”,同時被評為“2009年廣東網絡問政年度城市”。
■創新思路
網絡問政推動惠州發展
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
惠州社會的進步、民生的改善、社會的和諧穩定,都與網友的大力支持、關心分不開。2008年8月,惠州市在《今日惠州網》正式開通“惠民在線”論壇,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網絡問政機制,實現網絡問政“三部曲”:一是以轉變執政理念為前提,注重加強組織領導;二是以三大問政平臺為載體,注重暢通訴求渠道;三是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固化網絡問政模式。
近兩年的網絡問政實踐表明,惠州實施網絡問政切實可行。兩年來,網絡問政已成為了解社情民意的“快車道”,成為為民排憂解難的有效途徑,成為政府轉變作風、提高效能的“助推器”。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它是民意的集散地、風向標。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網絡,構建一個集民意、聽民聲、解民困的新平臺。對網友提出的問題、意見和建議,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開微博不是開來秀的,而是開來用的。網友的問題,不要過濾,原汁原味地拋給我,哪怕是罵我也行!
鏈接
據統計,從2008年8月開始至2010年6月13日,網絡問政綜合平臺共收到群眾表揚、建議、投訴、咨詢等39658個,已回復39182個,回復率達到98.80%,已辦理37113個,辦理率達到93.58%。
從2008年8月份開始至2010年5月21日,《惠民在線信息摘報》共編寫80期,摘401條。80期《惠民在線信息摘報》中,書記批示交辦并解決的問題有386個;同時,這段時間,惠州共有15名市領導、17名部門負責人、13名縣區領導上線“惠民在線”論壇,網友現場留言8686個,市領導及部門負責人現場答復問題65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