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該”的先后
據媒體報道,廣東東莞市東城區“藏寶國際大酒店”拖欠裝修工人工資,工人拉橫幅討薪,兩工人被毆打。7月28日,東城區政府信訪辦舉行協調會,信訪辦主任葉柱權稱工人挨打“活該”,還拍桌子罵女工人為“潑婦”,稱工人拿不到工資是為維權“交學費”。
身為信訪辦主任,不幫助上訪群眾解決問題,反而激化矛盾,火上添油,簡直是在破壞社會和諧,破壞社會安定團結。他的行為,已經走向了自己職責的反面。忘記自己的角色,也是一種背叛。
既然如此,組織部門是不是應考慮將他換掉,給群眾一個交代。倘若事情的結果真是如此,到時工人們可以興高采烈地說:“活該!”
(文/丫丫圖/建輝)
沒空問責
今年4月,投入使用不到10年的浙江衢州長風大橋開裂并被迫重修,直接經濟損失可能超過千萬元。該橋按百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修建,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曾被評定為“優良工程”。大橋建成以來,當地并未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知情人反映,事發至今已近百日,沒有一家單位和個人被問責。
事發至今,無人被問責。是不想問責嗎?不是,是因為當地上下“正忙于保暢通”,沒有時間和剩余精力來問責。這就是說,“保暢通”是首要之正事,問責是次要之歪事。出了問題,無人道歉、無人擔責,問責還要看時間和心情,怎么天底下好事都被占全了呢?■
(文/劉敏圖/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