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業形態的變遷和消費者需求形態的改變、企業產品相互競爭及科技進步,制造業市場的需求趨向于多種少量、生命周期短暫、訂單交期短促及采購全球化等特征,時間已經成為影響競爭優勢的一種新的重要資源。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制造企業的決策者發現,企業的成功越來越取決于其對市場的響應能力,而只改善企業的自身管理流程使之最優化,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企業的成功與否再也不局限于單個孤立企業,市場的競爭演變為在企業與其合作伙伴所組成的聯盟與其競爭對手之間展開,而伙伴企業之間有效協同作業是事關成敗的關鍵。因此,基于協同理論和伙伴關系特點,本研究從協同作業的定義分析人手,分析影響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雙方協同作業的主要模式,以此來優化伙伴企業的業務流程,提高快速影響市場的能力,進而提高伙伴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一、文獻綜述
在學術界,學者們對制造企業如何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快速響應市場做了比較多且全面的研究。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協同作業必要性研究
Christopher(1998)在對制造企業價值鏈進行分析時,認為達到“雙贏”的協同效應,制造企業需要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改變過去純粹的交易關系,以求整體收益最大化。Burdiek et al(1999)指出,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演進已經從內部流程系統整合發展到價值鏈整合,演進至目前的協同商務時代。制造企業可以利用與伙伴企業協同作業的力量整合供應鏈,獲得更大的利潤。劉曉紅(2003)討論了制造企業物流外包過程和其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模式的選擇,認為供應鏈管理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可以通過加強企業之間的協同作業來得到解決或者緩解。
(二)協同作業價值取向研究
Mike Tayles與Colin Drury(2001)認為,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之間的協同作業具有規避物流外包的風險、提高個性化和專業化服務、提高客戶忠誠度、降低交易成本等優勢。陳曉屏(2002)認為,協同作業的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利用網絡提升價值鏈上信息的透明度,促進企業間整合活動的進行,人與人之間溝通能力及方式的改進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達到協同系統的兩大效益:溝通效益(達到全體對目標的共識)和信息技術效益(具有共同目標的信息共享)。Surgeney(2002)在研究中提出,制造企業與物流外包服務提供商的協同作業取得的效益可以分為三種類別:即縮短時間、降低成本和強化產品對顧客的優點。
(三)具體協同作業模式研究
在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如何進行協同作業的問題上,國內外學者做了很多細致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協同作業模式。Huiskonen和Pirttila(2002)研究了物流外包雙方的正式與非正式協調機制,提出制造企業需要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建立跨組織團隊開展協同作業。邱華軍(2004)在參照了Lambert、Emmelhaz和Gardrer(1996)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模型的基礎上,認為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應共同規劃工作流程,實施有效的溝通。共同管理業務。趙義勝(2006)提出,建立伙伴關系的制造企業與其第三方物流企業間應構建基于Internet,面向電子商務的信息交換平臺,實現信息協同作業。張光森(2005)提出,物流外包型印刷企業的協同作業可供采用的模式有信息協同、配送協同和服務協同。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缺少對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影響因素的分析,這對于如何進一步促進雙方企業協同作業共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2、盡管國內外學者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協同作業模式,但對于雙方協同作業模式缺少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基于上述不足,本研究分析歸納了影響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的主要因素,在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間構建全面協同作業的基本架構,提出優化工作流程的作業模式,提高雙方企業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
二、影響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的因素
基于伙伴關系的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涉及的領域全面。其在業務層面的協同作業主要體現在協同采購、協同倉儲、協同運輸與配送和協同客戶服務。業務層面上的協同作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協同發展所必需的戰略、管理和信息層面的諸多要素,這些要素影響并決定著伙伴企業業務流程整合的效果和無縫銜接的狀態。本研究結合Dilek等人對影響因素的劃分,將影響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的因素劃分為戰略、管理、信息三個層面。
(一)戰略層面因素
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協同作業需要從戰略角度看待物流業務外包,基于共贏的合作理念來考慮每項經營活動及雙方企業的需要,彼此間要建立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來增強信任度,促進各項作業流程無縫銜接。Roberts佇007)認為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的實施與高度相容的企業文化和員工的知識分享程度有關。Dileketa],(2005)在對土耳其的紡織業進行研究時,發現影響協同作業的因素有信任、共同目標與現存的協調機制。
(二)管理層面因素
Cagliano(2005)在針對網絡制造商的研究中發現,協同的組織形式、協同的創新過程和協同的控制程度三種要素影響協同作業效應。Mentzer et a1,(2000)針對制造企業物流外包的研究指出,相互信任、組織間的協調、信息分享、科技能力皆為影響協同作業的關鍵因素。Barratt(2004)對歐洲6家制造企業進行的個案研究,發現溝通與信息分享程度、促進協同規劃的相關行為等因素影響協同作業效應。此外,在探討協同作業的相關文獻中,高層管理者是否支持是協同作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層面因素
伙伴企業能夠真正立足于競爭市場的關鍵在于獲取基于因特網的協同管理軟件支持,便捷信息傳遞、分享經營信息,使得合作伙伴可以共同對新發生的顧客行為進行交流探討,快速一致地響應顧客需求的變化。Olaen andMyers(1999)在其供應鏈協同的相關研究中指出,新興的信息科技如軟件技術及互聯網絡等,將會大幅改善組織的協同作業。Fleck(2008)通過對IBM公司的訪談中得知,成功實施協同作業應致力于關鍵伙伴的交易彈性與市場響應性。邱燦華等(2005)在對供應鏈協同的研究中指出,通過Intemet技術實現供應鏈伙伴成員間的信息系統的集成與如同,實現運營數據,市場數據的實時共享和交流,可以使伙伴間更快更好地響應終端客戶需求。
三、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的主要模式
(一)戰略界面協同作業模式的要素分析
高效的協同需要以伙伴企業的目標共識為前提。因此,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戰略界面的協同作業首先要達成目標共識,建立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業務資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風險的共擔和收益的共得等。制造企業要準確界定自身的物流需求,在深入分析內部物流狀況的基礎上,了解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深度和幅度、戰略導向、信息技術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業運營經驗等,尤其要確保第三方物流企業有與制造企業相匹配的或類似的發展戰略。由于企業的知識、技能、資源分散在內部不同的管理部門、經營組織和戰略經營單位,怎樣協調、整合不同技術和資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建立統一的企業文化。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要使雙方企業各個部門、戰略經營單位、管理者和員工建立統一的價值觀,在一個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中運作,使伙伴企業達到經營思想和經營行為高度一致,降低合作摩擦,提高合作績效。
(二)管理界面協同作業模式的要素分析
物流外包的深層合作要求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具有內部作業環節個性化整合能力。但無論是作業環節的增加、減少、合并或新的投入性建設,對伙伴企業而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計劃、組織、領導層面上實現協同作業,并加強因利益驅使而產生的投機行為的控制。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管理界面上協同制定訂貨計劃、生產計劃、銷售計劃、倉儲計劃、運輸計劃。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臺,統一運輸合同、統一運力配置、統一運輸管理、統一運價政策、統一服務標準。當制造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調整生產計劃時,第三方物流企業能迅速獲取信息,并相應地調整各個環節,滿足制造企業的需求。在企業高層管理者的支持下,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調整各自組織結構,使職能部門的設置有利于雙方企業的合作,便于雙向信息交通和資源流動,增強伙伴間的信任程度。同時,伙伴企業針對協同作業要建立相應的激勵與監督機制,制訂完善的合作規范。
(三)業務界面協同作業模式的要素分析
業務界面的協同作業要求伙伴企業建立委托代理機制,協同采購、倉儲、運輸、配送及客戶服務。制造企業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供應商選擇和物料采購,協同制定采購計劃,完成進貨、驗貨并將物料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倉庫中。制造企業提供銷售實時數據和生產需求信息給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利用自身的人力資源優勢和長期的倉儲管理經驗,設計科學的安全經濟庫存,協助制造企業做好庫存管理決策。在協同運輸與配送的形勢下,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信息平臺獲取制造企業客戶的檔案數據和交易記錄,同時把車輛信息、司機信息等信息集成到管理系統上,生成最合理的運輸方案,規劃引導車輛運輸。此外,協同作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應該提供其他高附加值的相關服務,發展非資產型物流服務,尤其是開展可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的服務。例如,提供“門到門”送貨服務,反饋客戶信息,代收業務款等。
(四)信息界面協同作業模式的要素分析
信息共享是實現各界面協同作業的基礎。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戰略、管理、業務界面的協同作業必須建立在雙方企業高質量信息傳遞與共享的基礎上。因此,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協同作業要求統一雙方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連接,發揮信息系統的信息交換和信息處理功能。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共享信息進行科學預測,及時制定出更準確的生產計劃來滿足顧客需求。制造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實時查詢貨物的運輸狀態,實現運輸信息的實時網上跟蹤,并接收第三方物流企業反饋的客戶信息和市場信息。合作伙伴通過共享技術進步信息和研發信息,共同開發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促進雙方企業的共同發展。
四、結束語
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如何協同業務環節,充分整合自身的資源和優勢,結成深度合作的戰略伙伴,形成共生發展的局面,對于提升雙方企業的競爭優勢顯得極為重要。結合文獻研究,基于協同理論,本研究提出了影響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的主要因素,構建了全面協同作業的界面架構,并對戰略、管理、信息、業務4個界面協同作業模式的要素進行分析。當然,限于研究者個人的能力、知識與經驗,本研究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制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同作業的影響因素分析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實證檢驗,在實證檢驗的基礎上對界面架構作進一步的修改,等等,這將有待于今后研究的改進。
(作者單位: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