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在河北工程區不同生態類型區建立小麥玉米兩熟核心試驗區、技術示范區和技術輻射區。核心試驗區將“十五”期間及以前研究成熟的多種先進生產技術進行系統集成,進行熟化和適應性示范,為示范區提供先進、安全的示范技術。核心試驗區和技術示范區研究完成的高產、超高產技術體系示范推廣帶動大面積技術輻射區豐產。核心試驗區及技術示范區具有技術集成最直接、管理和地質條件比較統一等特點,在河北工程區具有代表性。因此,研究各要素投入與技術進步,對這兩個區域糧食產量增長貢獻率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將有助于發掘河北工程區糧食增長的潛力。
一、核心示范區要素投入和科技進步對產出增長貢獻率的測算方法
要素投入和科技進步對糧食產量增長貢獻率的測算方法有多種,本文采用了最為普遍的C--D生產函數。在實際應用中最常見的生產函數就是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簡記為C--D生產函數,表達式為:
Y=AKctLB
(1)
其中,Y代表產出量;A代表常數;K代表資本投入量;L代表勞動投入量;a、β代表效益系數,且d+B=1。在本文中,Y為小麥、玉米單位面積產量,主要的投入要素為種子投入費用(元,畝,x。),化肥投入費用(元/畝,x2),農藥投入費用(元,畝,x,),機械費用(元,畝,)(4),灌溉費用(元/畝,)(5)以及生產用工量(元/畝,)(6)等。其中,投入要素中的種子費用、化肥費用、農藥費用、機械費用(機耕費用、機播費用、機收費用和秸稈還田費用)及灌溉費用是指農戶每年花費在每畝小麥或玉米上的各種費用,即(每種要素每次投入的費用×投入的次數),種植糧食(小麥或玉米)的耕地面積。生產用工量包括農戶每年投入到每畝小麥或玉米上的勞動天數和雇傭勞動天數,即(每年投入到糧食生產過程中的天數x當地勞動力價格),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由于玉米不發生機耕和機收費用,所以,玉米的機械費用只將機播費用作為變量進行估計。因此,其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數模型為:
Y=AX,b,X2b2X3b36(2)

二、數據來源和模型估計
(一)數據來源
所有的數據來源于課題組對核心試驗區及技術示范區農戶進行的實地調查,糧食產量、價格、各項費用支出以及直接生產用工量均是試驗區內被調查農戶的微觀數據,與以往測算要素貢獻率時采用的統計年鑒數據有所不同。
(二)模型估計
用Evlews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公式(2)經線性簡化整理以后可得:
T為不同年份(包括2008年和2009年),其回歸系數就是技術進步貢獻率。估計結果見下表。
從計量經濟學角度看,上述估計的擬合優度、總體顯著性和單個參數顯著性檢驗以及DW檢驗都比較理想。估計結果表明,小麥的技術進步率為6.96%,玉米的技術進步率為6.76%。
三、結果分析
(一)小麥
從上述模型估計結果可以得出,各投入要素對核心示范區小麥增產的貢獻排序為:化肥費用(x:)>灌溉費用(X)>機械費用()(4)>科技進步率(T)>種子費用(x。)>農藥費用(3)>生產用工量(x6)。技術進步率對兩個區域糧食增產貢獻比較明顯,表明課題組實施的小麥玉米兩熟高效技術以及對該技術的推廣應用效果明顯。技術進步率除以單產的增長率的比值,就是技術進步對單產增長的貢獻份額。小麥單產增長率平均為15.23%,所以小麥的技術進步貢獻率為45.07%。如果將要素貢獻分為技術進步貢獻、物質費用(農資、灌溉及機械費用)貢獻以及生產用工量貢獻三種類型,物質費用的貢獻是最顯著的。在物質要素投入中,農資費用(化肥排第1、種子排第5和農藥排第6且均為正數)和灌溉費用(排第2)的投入貢獻最明顯,這說明在價格沒有大幅變動的前提下,增加核心及技術示范區農資費用和灌溉費用是實現增產的重要途徑。此外,在小麥生產過程中的機械費用投入也不容忽視,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機械費用對糧食增產的貢獻也會繼續發生變化。最后,用工量為負值,表明勞動投入過多,造成了農業勞動力的浪費。

(二)玉米
從上述模型估計結果可以得出,各要素對核心示范區玉米增產的貢獻排序為:化肥費用(x:)>機械費用()【4)>灌溉費用(Xs)>科技進步率(T)>種子費用(x。)>農藥費用()(3)>生產用工量()(6)。玉米的單產增長率平均為12.88%,所以,玉米的技術進步貢獻率為52.48%,這表明課題組實施的技術集成對玉米的貢獻也較顯著。但是,玉米增產很大程度上也是靠農資費用、機械費用以及灌溉費用投入來實現的。所以,在價格不產生大幅波動的前提下,加大對玉米的物質費用投入也成為增產的重中之重。在農業勞動力投入方面,玉米與小麥一樣產生了勞動力的浪費,但與小麥比較程度較輕。
四、對策建議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科技推廣體系
核心試驗區和技術示范區技術進步貢獻是明顯的。繼續加大對核心示范區的技術投入,有助于該地區糧食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高。1、多進行生產實踐指導。除采用電視播放農業科技節目、夜校培訓以及發放明白紙等措施外,鼓勵專家教授以及相關技術人員多下田間地頭進行示范性指導。2、在此前技術大量投入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技術投入的力度,增加相關方面資金投入,豐富農民的技術內容,使農戶得到的技術支持更具多樣性。3、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使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工作真正發揮作用。
(二)控制糧食生產的農資費用
農資價格不斷上漲直接影響了農民對于農資的使用量,而種子、農藥和化肥等農資費用是各投入要素對糧食增產最顯著的要素。因此,控制農資價格、增加農資的投入量成為促進糧食增產的重要途徑。1、促進農資市場健康發展,防止農資市場紊亂和農資價格過快增長。2、繼續加大農資補貼力度,減輕農民負擔。3、宣傳并幫助農民成立農資互助合作社,增強農民在農資購買過程中的談判能力,以盡可能低的價格獲得高質量農資產品。
(三)保證農民合理用水
灌溉費用投入對糧食增產的貢獻是顯著的,保證農民合理用水對于糧食增產幫助較大。1、加強農業水利設施建設,改善糧食生產條件,使農民用水更加便捷且有保障。2、當地政府可以鼓勵農民成立一種自發性民間組織—-用水協會,這種協會是農民用水戶自愿參加,按照自主管理的原則組織起來的從事農業灌排服務的非盈利性農村合作用水組織。它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灌排服務,降低灌排成本。
(四)采取更好的惠農強農政策。提高其種糧積極性
政策的作用在生產函數模型的估計結果中是無法直接體現的。但是,政策的作用尤其是2003年以來的農業政策,對河北省糧食豐產工程核心試驗區的糧食增產卻不容忽視。在調查過程中,農民普遍對國家最近幾年免除農業稅并給予農民補貼的政策表示滿意,但同時希望國家繼續出臺新的強農惠農政策,并提高補貼標準,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