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間文學藝術的重要地位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凸顯,越來越多的國家以及國際組織意識到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必要性。許多國家已制定了保護本國民間文學藝術的法律法規,同時也積極促使國際組織制定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的國際條約。但是,民間文學藝術的國際保護體系尚未形成。本文從民間文學藝術的界定入手,分析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現狀及所面臨的困境,進而提出利益平衡的基礎上尋求民間文學藝術的國際保護。
一、民間文學藝術的界定
民間文學藝術國際上通行的術語是Folklore,其基本含義是“民眾知識,民眾傳統”。
國內外學者對“民間文學藝術”的內涵界定的多樣性和術語使用的多樣化,使得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尚未達成實質性共識。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將此類事物表述為“民間文學藝術表達”和“傳統文化表達”,此表述已為各國所認可。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2年《保護民間文學藝術表達,防止非法利用及其他損害性行為的國內立法示范法條》給出的定義為:“民間文學藝術表達”,是由具有傳統藝術遺產特征的要素構成,并由某一國的居民團體創制并維系的產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9年《保護傳統的民間文化建議案》給出的定義為:“傳統的民間文化是指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依據、由某一群體或一些個人所表達并被認為是符合社區期望的作為其文化和社會特性的表達形式;它的準則和價值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相傳。它的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神化、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筑術及其他藝術。”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它是指由某個特定的群體集體創作,在世代流傳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體現該群體的文化和社會特征的,能夠以某種形式體現其藝術價值的文學、藝術、技術等領域的傳統思想和信息。
二、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現狀
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問題最早是由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自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非洲、南美洲等地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首先提出了民間文學藝術的國際保護主張,要求建立一種特殊制度,以防止對民間文學藝術的不正當利用,尤其是針對外國利用本國民間文學藝術獲利卻不給于其發源地人民任何回報的行為。如:1998年6月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動畫片《花木蘭》。它自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紀錄就達到2300萬美元。美國利用中國的民間傳說獲得巨大的經濟收入,而作為發源地的的中國卻拿不到任何的經濟回報,甚至要花巨額的資金來購買他的版權。這實在是不公平也極其不合理。
較早在“跨國版權法”中保護民間文學的非洲知識產權組織認為,受版權法保護的民間文學包括:“一切由非洲的居民團體所創作的、構成非洲文化遺產基礎的、代代相傳的文學、藝術、科學、宗教、技術等領域的傳統表現形式與產品?!狈侵拗R產權組織是把民間文學作為版權保護對象并把范圍劃得很寬的一個典型。另外也有些國家不僅把“民間文學”范圍劃得較窄,而且把它排除在版權法保護之外。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在版權法或地區性版權條約中明文保護民間文學的,已超過40個國家。其中,非洲國家占大多數。
還有一些國家,其版權法中雖無明文規定保護民間文學,但也無明文排除。所以,在司法實踐中可能認定提供這種保護。例如,1995年初,澳大利亞法院就其土著居民的藝術作品被越南地毯進口商侵犯一案的判決,就屬于這一類。
也有少數國家在其版權法中,明文排除了對民間文學的保護。像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前蘇聯國家。俄羅斯1993年7月的版權法第8條中,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與法律、判決等官方文件及譯本、時事新聞等,并列為“不受版權保護的作品”。
世界貿易組織中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對民間文學采取的是未置可否的態度,既未明文肯定、也未明文排斥對它的保護。這樣,希望保護它的國家,當然可以作出該協定可保護民間文學的解釋。
中國對民間文學保護的呼聲在1994年之后再度響起,乃至文化部門加快了起草專門法的步伐。我國對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主要采取著作權法。1990年7月通過、1991年6月1日起實施的《著作權法》第6條規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钡两襁@一規定也未出臺。
三、民間文學藝術保護面臨的困境
從整體來看,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認為民間文學藝術是歷史遺留給全人類的財富,誰都可以自由的利用。除了英國和澳大利亞外,幾乎沒有哪個發達國家像發展中國家那樣用版權法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例如,美國聯邦制定法為美國印第安人的有形財產提供了一些保護,然而,卻不保護無形的文化財產。
發達國家認為,首先,按傳統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沒有特定權利主體的文化現象,以及存在超過一定時間的文化成果被視為“公有領域”的東西,任何人均可隨意使用而無需征得他人的許可,更不必向他人支付費用。此外,民間文學藝術作為知識產權保護新型客體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客體的確定性和主體的確定性。這兩者是成功協調利益關系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發達國家主導的知識產權國際制度其實是以保護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知識產權為核心的,而民間文學藝術是群眾智慧的結晶,是漫長歷史積淀的產物,大多為歷史悠久的發展中國家所擁有。無論是發展中國家保護民間文學藝術,還是多數發達國家不保護民間文學藝術,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維護自身的利益。要解決這一矛盾,建立起民間文學藝術的國際保護體系,必須從協調兩者利益出發。
四、利益平衡基礎上尋求國際保護
利益平衡也稱利益均衡,它是在一定的利益格局和體制下出現的利益體系相對和處、相對均衡的狀態?,F代國際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實際上是個體利益與社會利益、本國利益和他國利益相互協調的集合體。其應當在既考慮發達國家的要求,又注重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協調和統一,這種協調和統一必然導致各國在獲得某種利益的同時也要做出一定的犧牲或讓步。
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也要符合利益平衡的要求。在構建民間文學藝術保護機制時,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平衡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利益:第一,通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尊重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文化傳統,使其不受歪曲和不當利用,并且保證民間文學藝術創作者能夠從民間文學藝術的利用中獲得利益,以激勵其保護、傳承和發揚民間文學藝術。民間文學藝術權利人可行使的權利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精神權利包括署名權和禁止歪曲、不當利用的權利。署名權即表明民間文學藝術的創作群體的身份,在向公眾傳播民間文學藝術時注明其出處。民間文學藝術在其創作群體中往往具有特定的內涵,如果在向公眾傳播過程中被曲解、篡改、歪曲、貶損等,不僅會誤導公眾,還嚴重地傷害了創作群體的尊嚴、情感和信仰。財產權利包括自己使用的權利、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和收取使用費用的權利。權利主體自己使用的權利包括民間文學藝術的創作群體可以在傳統上和習慣范圍內以該群體固有的方式進行使用以及通過發行、展覽、表演、放映、攝制、翻譯、復制等方式進行使用。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和收取使用費的權利是指民間文學藝術創作群體以外的人要使用民間文學藝術,必須經過權利主體的同意并且應當支付一定的費用。許可使用能夠有效地監督、規范使用者的行為,防止歪曲、濫用等不當使用的發生。同時,收取一定的使用費可以使民間文學藝術創作者的付出得到一定回報從而激勵其創作。但是該權利并不是絕對的,一般限于商業性使用,而在某些特許情況下,例如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中,他人不經許可或者無須支付使用費就可以使用。第二,在賦予民間文學藝術所有人以知識產權的同時,要對其權利進行限制,以平衡創作者、傳播者和使用者的利益,確保發達國家也能接觸和使用民間文學藝術成果,以促進人類文化的共同繁榮。對民間文學藝術權利人的權利主要通過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定許可使用制度來限制。合理使用制度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使用作品而不經著作權人同意并且不向其支付報酬。
五、總結
民間文學藝術保護作為一個新的知識產權議題,從十九世紀60年代提出,到二十一世紀初成為各國及國際組織研究和關注的熱點,一直都還沒有尋求到一種各國都能接受的保護模式。
本文主要采取比較分析法、歸納總結法對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的國際保護問題進行淺析。界定了民間文學藝術的定義,分析了其保護的現狀及阻礙,最后提出了利益均衡這樣的解決方式。
參考文獻:
[1]張耕,鄭重.論民間文學藝術的國際保護[J].重慶社會科學,2005(10).
[2]唐安邦.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前沿問題與WTO知識產權協議[M].2004(4).
[3]卡邁爾·普里.國家的法律對民間文學表現形式的保護[J].著作權,1993(4).
(作者簡介:王曉紅(1984-)女,漢族,江西上饒人,貴州大學法學院08級法律碩士。鄒連香(1982-)女,漢族,江西高安人,貴州大學法學院08級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