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成為“未來的企業”才能贏得“企業的未來”。本書傳遞的這一獨特價值堪稱服務時代對企業的最好忠告
在七月份的全國央企負責人會議上,原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3個小時的會議中,特意抽出20分鐘的時間,逐字逐句地讀《未來企業之路——洞察全球頂尖企業愿景與制勝策略》一書的書摘。顯然,他是借此期望央企管理者們在日趨復雜和變革的經濟環境中,能洞察未來企業的關鍵所在,制定對的戰略,在競爭贏得先機。
過去兩年多以來,我們經歷了全球經濟史上一個不同尋常的時期。中國經濟也正處于“湍流期”。很多國企管理者都有這樣的焦慮:覺得我們既面臨全球化的影響,面對中國這么大的一個發展空間,企業也發展到一定規模,但往下如何運作,似乎進入了“瓶頸”——面前有無數條路,卻不知道哪一條最切實可行。《未來企業之路》一書獨具特色地解析了“未來的企業”的基因,針對中國企業“成長的煩惱”提出解決方案,因此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未來企業之路》脫胎于IBM咨詢部門對全球超過1150名首席執行官和高級管理層的訪談。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對未來企業應當具有的特征得出了一致結論:渴求變革;讓創新超出客戶的想象;全球整合;真誠,而不僅僅是慷慨;以及顛覆性的業務創新。這就是“未來的企業”的五大管理特質。
在過去一個世紀中,IBM公司基業長青,被公認為是“反思和變革”最成功的企業。IBM在為客戶提供什么產品、服務和整體戰略方面經歷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革,其中最重要的變革就是IBM在1990年從一個以產品為導向的企業轉型為一個以服務為導向的企業,使得這頭“大象”能夠繼續跳舞并在舞臺上取得輝煌成績。
如今,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面臨著一系列變革。這也正是領軍企業通過積極的轉型變革擊敗對手的絕佳時機。企業受到了變革的沖擊,但這正是構建差異化的契機。許多CEO在調整業務模式,推進全球業務設計。很顯然,具有快速成功地實現變革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中國的很多CEO也面臨這些問題。未來的企業將組織內部的變革視為一種“永恒不變的常態”,只有徹底變革管理模式,中國的企業才能把握商機。正如書中所言:不懼怕變革,勇于提升自我適應能力的企業才是“未來的企業”,才會在“全球智慧時代”里游刃有余,最大限度地提升競爭力。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在談到此書時說,“在全球化改寫企業競爭格局的時代,適者生存意味著企業要么成為世界最富競爭力的領導者,要么把自己融入全球頂尖企業的價值鏈,或者避其鋒芒。無論如何,了解世界企業領袖的愿景與策略,不只是對于擁有全球抱負的中國企業才至關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本書中凝結的全球商業精英對未來企業的深刻見解,無疑值得立志做大做強的企業家們深入研究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