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勵志欄目《奮斗》專訪中國著名畫家吳進良
奮斗,是上蒼恩賜給人類獨有的稟賦,是獻給生命最嘹亮的贊歌
8月中旬的北京,中央電視臺大型勵志談話《奮斗》欄目的錄制現場,迎來了一位特殊嘉賓——我國著名國禮畫家吳進良。
談話節目在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路一鳴先生的介紹聲中拉開了序幕:“歡迎收看央視大型勵志談話節目《奮斗》。我是主持人路一鳴。很多人對于畫家的生活都很好奇,覺得畫家既神秘又遙不可及。大家都知道油畫在世界范圍內認知廣泛,而中國的國畫外國人卻不太理解和認同。我們今天的嘉賓卻很特別,他的繪畫作品不僅中國人喜歡,外國人也喜歡。您一定想知道他是誰吧?他就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吳進良……”
兒時的吳進良受父輩熏陶,對繪畫異常癡迷,樹木、天空、田野、小鳥、家禽、小人書、年畫等成了“天馬行空”的素材,田間、沙灘、飯桌甚至上課的書本,成了他涂鴉的“戰場”。上學期間,課堂開小差畫畫成為家常便飯,因常被老師生氣地罰站,曾被同學賜予“站將”的“美譽”。曾為了觀看心愛的畫展,在寒冬中不惜步行數十里,由于山路崎嶇,跌跌撞撞行走的他,一只腳不小心陷入了雪泥中,當他奮力拔出的時候,鞋面和鞋底分開了,光著腳的他頓時覺得刺骨的涼意,直逼全身……當堅持觀摩完畫展的他回到家中,雙腳已經紫烏發腫、難受異常,媽媽慈愛地捂著他的雙腳,留下了心疼的淚水……
如果說兒時涂鴉是基于興趣和愛好,莫如說日后的成功則更在于超常的執著和堅持。當很多人沉迷于侈靡與享受的時候,吳進良先生一直默默地用畫筆勤耕。為了畫好畫,30多年來,他與游玩、娛樂等幾乎絕緣,經常創作到深夜三四點,困了就喝濃茶、咀嚼辣椒,這種現代版的“頭懸梁錐刺股”為他贏得了成功的同時,也給他的雙眼留下了病根,至今仍時常難受。為了將畫畫好,他拜自然為師,背著畫夾、水壺,騎自行車到偏僻的山村寫生,頂著烈日到郊區野外作畫。一天下來,常常臉也曬黑了,腰也僵硬了,雙腿也站得麻木了,畫得投入的時候,還經常忘了饑餓和寒冷。為了畫出山水的精髓,南疆北國的群山之中留下了他的足跡。為了畫出雞的神韻,他到養雞場去觀察和寫生,一蹲就是好些天。由于雞場的雞是圈養的,缺乏應有的靈氣和鮮活,他就跑到更遠的鄉間,去觀察農家放養在山野、田間雞的種種神情,終于雞的一個個鮮活的神態被他捕捉在了記憶和畫板上……
正是基于這種長期的“玩命”似的日積月累,讓他的創作激情日益噴發,吳進良先生也因此迎來了他的藝術春天和人生精彩。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作品就頻頻在國內外書畫大展中多次獲得金獎,很多優秀作品先后由國家領導人贈送給100多個國家元首及政要。2005年,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將吳進良的《合家歡·大吉大利》贈送給了連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