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乾隆年間的唐縣書院,曲耀晨和曹家庚是一對好朋友。兩個人中,曲耀晨生于鄉村,出身貧寒,曹家庚卻長于城關大戶人家,從小錦衣玉食。但兩人意氣相投,興趣一致,且最愛看戲。唐縣是河南、湖北交界處的一個水陸大碼頭,不僅商貿繁榮,戲曲文化同樣興盛,本地的豫劇、曲劇、越調常年搭臺唱戲,下江的漢劇、黃梅戲也常來獻藝。只要是夜場演出,曲、曹二人是逢戲必看,一場也不肯落下。久而久之,兩人不僅成了鐵桿戲迷,還成了能夠粉墨登場的票友。
兩個人中了秀才以后,曲耀晨就回鄉下教書,賺取教資補貼家用。曹家庚則繼續讀書,打算以后在仕途上有所作為。曲、曹兩家相距不遠,鄉下來了草臺戲班,曲耀晨總要邀請曹家庚看戲兼賞田園風光。城里來了名角,曹家庚也一定要請老朋友一飽眼福、耳福。
沒過幾年,曹家庚考取了進士,被朝廷派到一個山區小縣當了知縣。上任之初,曲耀晨趕去祝賀。曹家庚請了當地的幾個戲曲名角唱堂會,兩個人邊喝酒邊看戲。曲耀晨舉杯慶賀:“老友能有今日,也不枉了十年寒窗苦讀!”曹家庚卻不以為然,搖頭大倒苦水:“此地山貧地瘠,人口稀少,能有什么作為?堂堂七品知縣,手下只有一個師爺和一個捕頭,根本找不到吆三喝四高高在上的感覺。如果出門想坐轎子,還得臨時雇轎夫。你說這縣老爺當得有多窩囊?”
曲耀晨則推心置腹地說:“地盤雖小,也是王土;百姓不多,也是子民。只要心系朝廷,肯定有所作為!眼前這個小小的舞臺和幾個戲子讓我觸景生情,有一副對聯送老友雅正。”曲耀晨隨即索來筆墨紙硯,揮筆寫道:
不大點地方,可國可家可天下;
這幾個角色,能文能武能圣賢。
此聯對仗工穩,勸慰老友的殷切之情躍然紙上。曹家庚有些感動,舉起酒杯一飲而盡:“老友的比喻,真是醍醐灌頂!”
感動歸感動,曹家庚卻不愿在這“不大點地方”一直待下去。曹家庚任職的山區小縣出產一種栗子,如蠶豆般大小,皮薄肉厚,大家都叫它蠶豆栗;又出產一種野蜂蜜石,也就是蜂蜜結晶為石。農閑時,山民們就拿野蜂蜜石炒栗子,不僅吃著又甜又酥,還有消食化積的功用。平常大家對此都沒有在意,曹家庚卻從中看到了仕途進取的機會,他幾乎花光了家產,重金到京城打通關節,讓蜂蜜石炒蠶豆栗進入皇宮,成為皇后喜愛的小零食。不僅皇后喜歡,那些皇子皇孫、大小公主也都喜歡,于是大家攛掇皇帝,把蠶豆栗定為年年進奉皇宮的貢品。經過這番運作,曹家庚的境遇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快被提拔為五品知府。
背后有了靠山,手里有了大權,曹家庚一下子春風得意起來。為了滿足自己看戲的愛好,他耗費巨資在府城建造了一座戲園子。修建戲園的錢一部分來自國庫,一部分由商戶分攤,曹家庚不僅沒花一分錢,還借機大撈了一把。戲園子落成后,曹家庚沒有忘記老友,特地把曲耀晨請來,讓他好好過一過戲癮。今非昔比,曹家庚身邊許多人前呼后擁,真是八面威風,他忙于公務,自然沒有閑工夫陪老友看戲,便指派了一個文案師爺全程陪曲耀晨看戲,招呼其吃喝拉撒。
曲耀晨發現老友幾年光景就變得官氣十足,貪得無厭,與過去相比判若兩人。曹家庚不再是自己以前情趣相投的好友,再好的戲曲耀晨也看不起勁兒。這天,他對陪自己的師爺說:“我該回去了。這里有一副對聯,是我這幾天看戲的心得,煩你轉交給知府大人,請他雅正。”說罷當場揮筆寫道:
臺上莫漫夸,縱做到顯爵高官,得意無非須臾事;
眼前何足道,且看他拋盔卸甲,下場還是普通人。
曹家庚回來看到對聯,當然知道老友的規勸之意,可他根本沒往心里去。“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如果沒有任何好處,做官干什么?能貪就貪,能撈就撈,曹家庚并沒有因老友的規勸而收手。
還真被曲耀晨不幸言中了。不到兩年,朝廷就收到一大摞彈劾曹家庚的奏章。查證落實,依律當斬。多虧有皇后說情,曹家庚才免去死罪,但官職被革除,家產全部沒收,判流放三千里,發配邊關。
上路那天,曲耀晨趕來送行。曹家庚后悔莫及,拉著老友的手說:“良藥苦口,可惜我聽不進忠言。唉,我現在最羨慕做個普通人,可是說什么都已經晚了!”
(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