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孤山旁,有座月老祠,祠中有副妙對:“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此聯妙就妙在上句出自王實甫的《西廂記》,下句引自高則誠的《琵琶記》,雖然得于兩人之手,但上下兩句合得天衣無縫。
清朝后期,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傲氣日盛。一次,梁啟超前去拜訪,張之洞出了一上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此聯既包含四水,長江、黃河、淮河、濟河四條河流(長江排在首位),又總括春夏秋冬四季(夏季排在第二)。張之洞在此將地名江夏拆開,提出了“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的問題,故意為難梁啟超。才思敏捷的梁啟超略加思索,就巧妙對出下聯:“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張之洞聽了不禁對梁啟超大加贊賞。原來,梁啟超也將自己的身份“儒人”(古代稱知識分子為儒者)拆開作對,古代儒、佛、道三教中,以儒為首,在天、地、人三才中,以人才居末位。下聯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回應“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既挫了張之洞的傲氣,又不失賓主之禮,難怪張之洞為之嘆服。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逝世,海內外人士紛紛撰挽聯哀悼。時任《晨報》副刊編輯的孫伏園撰寫了一副挽聯:“踏《莽原》,刈《野草》,《熱風》《奔流》,一生《吶喊》;痛《毀滅》,嘆《而已》,《十月》《噩夢》,萬眾《彷徨》。”此聯用魯迅先生所著書名及所主編之刊名綴為一聯,構思精巧,含義深刻,實為少有的妙對。
(責編 磊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