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稀缺的旅游資源,歷史文化不僅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也蘊含的巨大的經濟價值。相關部門若能在保護的前提下采取為大家所喜聞樂見的范式用心挖掘,則歷史文化必然會通過發展旅游業這個平臺造福于人民。
關鍵詞:歷史文化 經濟價值 范式
長期以來,我們對歷史文化的價值考量著眼于精神層面。隨著思想解放的深入、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外交流的拓展,近些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歷史文化其實也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背景下,所有可資開發的經濟資源,包括歷史文化,自然而然也成了人們關注、挖掘的對象,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利益。由于歷史文化畢竟不同于一般的經濟資源,所以怎樣在保護的前提下挖掘其經濟價值,使之不僅能大放異彩而且能永放光芒,就成了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面對的問題。
有的地方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為思路,通過舉辦與本地相關的歷史文化方面的紀念活動,開展招商引資。如此做法雖有成效,但難以形成經常性的、較為穩定的經濟收益。有的地方則以歷史文化為切入點開發旅游資源,通過發展旅游業這個平臺,間接再現歷史文化潛在的經濟價值。這種嘗試,在旅游休閑已成為社會時尚的今天,顯然更有發展前景。下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歷史文化經濟價值的再現范式進行初步探討,以就教于同行。
一、通過發掘歷史實物拓展旅游資源吸引游客,實現經濟效益
(一)充分發掘現有的歷史遺存,修舊如舊。歷史遺存通常是獨一無二的,至少是獨具特色的,因而無疑是最好的旅游資源之一。愈是年代久遠的歷史遺存,旅游開發價值愈大。但事實是年代久遠的歷史遺存,正常狀態下一般是破敗不堪的。要開發其旅游價值,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歷史記載,盡可能利用原始的材料和傳統的工藝,最大限度地使其恢復原貌,這就是所謂的修舊如舊。原汁原味才能讓游客有穿越歷史時空的奇妙感覺,從而達到魅力四射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采取有力措施減少、避免對該遺存的侵蝕、風化、損毀。如北京對長城的維護開發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努力恢復重建早已損毀的歷史遺跡,使之再現。有些歷史遺跡,在人們心目中有影響、有地位,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只是由于戰火等種種原因早已毀棄。這樣的古跡可通過恢復重建的方式,開發其旅游有價值。如廈門的南普陀寺在歷史上曾多次被毀棄,又多次重建,僅憑這一點就足見其影響力有多大。現在的南普陀寺是上個世紀80年代重建的,雖是重建,但因其濃厚的歷史底蘊,每天仍吸引大量游客、香客來訪。
(三)整理史料。從中挖掘旅游資源。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沿途留下很多遺跡,地方志也多有記載。像揚州就根據文字資料把據說是乾隆沿大運河登岸的地點打造成御碼頭。甚至將這個御碼頭當做乘船游瘦西湖的一個起點,努力讓游客回味當年乾隆暢游揚州的感覺。在瘦西湖心,有關人士還別出心裁地建了一個亭子并稱之為釣魚臺,說是當年乾隆垂釣的地方。總之把乾隆資源發揮到了極致。
(四)搜集歷史文物,提高旅游內涵。歷史文物因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對廣大游客、特別是相關游客群體有著超強的魅力,如在旅游景點能集中分類陳列一批文物,必然會對這部分人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如西安碑林博物館就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志及石雕作品為主的藝術博物館,現珍藏文物11000多件,被譽為“中國最大的石質書庫”,每年都吸引著近60萬的海內外游客來此觀光游覽。
(五)復制歷史文物。滿足游客探秘需求。由于歷史文物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對那些特別珍貴的文物,需要采取格外的保護措施。這就出現了矛盾:一方面要保護,另一方面要滿足大家參觀的愿望。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應對辦法就是復制。對那些不容易保護的極其珍貴的文物,在妥善收藏保護的同時,以復制品取而代之供游客欣賞。如故宮展品中就有一些復制品。
(六)利用區位優勢,合作引進、展出歷史文物。對那些亮點不多的景點,提高吸引力的一個很好的辦法是借景:即通過協議方式引進其他地方的歷史文物等展品布展,提高內涵。當然對那些擁有較多歷史文物但區位優勢較弱的單位,也可主動走出去,到區位優勢較好的地方尋求合作單位布展。如南昌滕王閣就與徐州博物館合作,滕王閣借徐州博物館的文物豐富了自己的內涵,而徐州博物館也借助了省會南昌的區位優勢和滕王閣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雙方在這一點上實現了共贏。
(七)巡展歷史文物,拓展游客資源。有些歷史文物因為知名度很高,參觀需求旺盛,但因種種原因,很多想參觀的人又不方便去文物所在地。此時文物擁有單位就可以主動走出去,擴大展出范圍。如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就以巡展的方式到一些地方展出,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滿足了廣大群體的需求。
二、通過整理歷史傳說提升景區內涵吸引游客,實現經濟效益
歷史文化既是構成民族傳統的精神內涵。也是最容易喚起人們心靈共鳴的切入點。在發掘旅游資源時,如果順著這條線去思考,就會發現有太多的素材可資利用。例如,可以搜集整理民間傳說,寫入景點介紹或導游詞,使景點帶上神秘色彩。有些民間傳說影響甚廣,以至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如果一個景點能和這樣的民間傳說搭上關系,那這個民間傳說就是該景點很好的免費廣告,像張家界作為一個開發較晚的旅游景區,在充分展現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的同時,也在挖掘民間傳說方面下足了功夫,如神鷹護鞭、夫妻相背、神堂灣的傳說等一個個有影有形,讓游客在領略奇妙的自然景觀,滿足“色”的享受的同時,又在精神方面很好地愉悅了一番。對景點的印象也更為深刻。
再例如,充分利用傳統戲曲、小說等文藝題材,打造旅游景點魅力。傳統戲曲、小說等文藝作品流傳廣、受眾多、影響大,充分利用這方面的題材來打造景點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就是個不錯的主意。像杭州西湖,鎮江金山寺就充分運用了古戲《白蛇傳》。
另外,還可以拿傳奇歷史人物為賣點,開發旅游資源。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對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往往情有獨鐘,所以傳奇的歷史人物也是可以充分開發的旅游資源。像江南水鄉很多,蘇州周莊能形成“技壓群芳”之勢,打造出獨有的魅力,和周莊人充分發掘本地的傳奇人物沈萬三這一旅游資源有著密切的關系。更出彩的是,周莊人居然開發出了沈萬三系列特產,如“萬三肘子”等等,讓游客臨走時還要高興地買些回去,為周莊的旅游經濟再做貢獻。
三、通過再現歷史畫面滿足游客好奇心吸引游客,實現經濟效益
但為滿足游客的好奇心,可以用專人表演的方式再現歷史畫面。如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不僅其設施依照《清明上河圖》重新構建,就連園里店鋪員工和公園管理人員的服飾,甚至店鋪招貼、民間手藝、游樂項目等,也完全仿著《清明上河圖》上的樣式。游客人園后仿佛時光倒流重回北宋時期,感覺新奇而有趣,極大地提高了景點的可游性。
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再現歷史畫面。有些歷史畫面,不容易安排演員表演,但游客又有探究的愿望和觀看的興趣,此時高科技手段就派上了用場。如廈門胡里山炮臺有個4D電影室,通過技術手段再現了清朝朝廷討論對付外來入侵的場面和胡里山炮臺抗擊外來侵略的壯觀畫面,讓人印象深刻。在此,游客既穿越了時空回味了歷史,又領略了高科技的神奇,一舉兩得。另外,威海的劉公島展室也充分運用了聲光電技術,再現甲午戰爭的相關場面,使游客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回味無窮。
以上行文中,筆者以自己親身考察大量景區所搜集的案例為基礎,結合對有關材料的研究。經過分析歸納,初步整理出旅游景區挖掘、再現歷史文化經濟價值的若干范式,希望能對有關景區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只要相關景區積極從自身的特有條件出發動腦筋、想辦法,那些承載歷史文化底蘊的元素就能以各種為大家所喜聞樂見的方式被挖掘出來。這些歷史文化元素必將在深化景區文化內涵、強化景區文化品位、擴大景區影響力、提高景區知名度的同時,最終通過實現景區經濟效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路徑來彰顯其巨大的經濟價值,達到造福人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