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著重選取了目前與企業及居民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幾類貸款等進行分析、研究,闡述各類貸款業務對寧城縣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寧城縣金融機構貸款業務本身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寧城縣經濟 貸款業務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隨著國內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夠促進業務發展和提升生活質量的貸款消費理念逐漸被企業和居民接受。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各大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以及小額貸款公司逐步開展適合當地企業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各類貸款業務。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開展各類貸款業務可以得到利息收入和相關的服務費收入。對于寧城縣經濟發展來說。貸款業務可以推動生產、擴大內需,使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滿足居民有效消費需求,解決一些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并未按已有的標準對寧城縣現存貸款種類進行劃分,只是就目前與企業及居民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幾類貸款進行分析、研究,闡述各類貸款業務對寧城縣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金融機構貸款業務本身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寧城縣經濟發展現狀及金融機構貸款業務概述
近年來,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堅持實施“工業強縣,產業富民”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除大力發展農牧業經濟,還注重工業經濟的發展。寧城縣還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型企業,積極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工業。
寧城縣經濟發展保持著良好的勢頭,2009年上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6億元,增長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408元,增長18.1%。農民純收入達到3488元,增長14.6%。2009年1-8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51.1億元,增長10.4%。這與寧城縣政府實行的經濟政策和寧城縣人民共同努力息息相關。另外,寧城縣金融機構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支持作用。

目前,寧城縣銀行分支機構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聯社、郵政儲蓄銀行5家。其下設儲蓄業務網點112個,開展的各項貸款業務包括: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信托貸款、融資租賃等。2009年寧城縣首家小額貸款公司開始營業。截至2009年8月末,寧城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0.7億元,貸款余額268359萬元,比年初增長56653萬元。
二、金融機構貸款業務舉例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一)農業貸款
寧城縣農業人口多達46萬,占總人數的89%。據統計,在寧城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業務中,農業貸款所占比例最大,約占各項貸款余額的50%以上。以2009年5月為例,寧城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24.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約為20.9億元,其短期貸款結構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在農村居民開始進行農作物春耕備耕的5月份,農業貸款占該月短期貸款余額的54%,農戶所需農業貸款除滿足基本的衣食、建房、治病的需求外,40%的貸款都用于生產成本的投資,如圖2所示。
在寧城縣金融機構信貸的大力支持下,寧城縣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村經濟成果豐碩,2009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143.2萬畝。此外,寧城縣金融機構積極支持農民貸款發展溫室蔬菜生產。據統計,2007年以來,寧城縣金融機構已累放貸款7.2億元支持溫室蔬菜生產建設。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27萬畝,產值高達6.7億元。
(二)工商業企業貸款
在世界經濟發展深受金融危機沖擊的時候,寧城縣工業生產中不同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程度有所不同,總體來說,寧城縣食品工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很小。截至2009年8月末,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13億元,比同期增長10%,拉動全縣經濟增長2.6個百分點。寧城縣食品工業之所以能夠安然度過金融危機的沖擊,與寧城縣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據調查統計,寧城縣金融機構對工業企業投放貸款約3.1億元。約占全縣貸款總額的15%。其中,食品工業企業貸款約2.1億元,
(三)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
2004年7月,寧城縣委縣政府出臺《下崗事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實施方案》,并成立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中心。截至2009年8月末,寧城縣金融機構累計發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731筆,累計2110萬元,貸款余額1556萬元,直接帶動就業和間接帶動就業人數1000余人。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的發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壓力,解決了部分下崗失業人員的勞動出路和再就業問題,下崗失業人員的創業熱情受到激發。由此為其他下崗失業人員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服務。
(四)小額貸款公司貸款
寧城縣首家小額貸款公司——寧城縣眾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于2009年在天義鎮成立。根據相關規定,該公司只貸不存,經營范圍為發放貸款、匯款、中間業務等,同時提供擔保、資產租購等業務,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均可優先獲得貸款。自2009年該小額貸款公司營業以來,共發放貸款28筆,貸款余額494萬元,累計3306萬元。寧城縣眾信小額貸款公司的成立,對充分引入農村金融競爭機制,解決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農”貸款難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寧城縣金融機構貸款業務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由于寧城縣金融機構成立較晚。各項貸款業務開展起步較慢,導致金融機構業務網點覆蓋面低,貸款業務種類較少,且地域性差異較大。在金融機構貸款業務開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具體問題。
(一)農業貸款償還周期與農業生產經營周期不匹配
寧城縣金融機構的農業貸款業務存在明顯的流程問題:由于金融機構對信貸人員貸款收息實行按季考核,導致農業貸款按季或按月對農民進行結算。對廣大農民來說,一般是春耕備耕時向銀行貸款,冬季作物豐收售賣后,才有能力償還銀行貸款,很難做到及時按季或按月還款。這種借款流程違背了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初衷,
寧城縣金融機構應改變此種按季對信貸人員貸款收息考核管理辦法,取消按季或按月結息,采取按半年結息或利隨本清結息方式。這樣不但可以減輕金融機構會計和信貸人員的工作量,還可以為借款人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負擔,有利于培養借款人守信信用觀念,使按時結息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真正體現“農業貸款為農民”的作用。
(二)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雷聲大雨點小”
雖然寧城縣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工作,財政局也撥付10萬元擔?;鹫絾酉聧徥I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程序,但苦于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壓力,難以滿足所有下崗失業人員的貸款擔保要求。同時,下崗失業人員擔保貸款申請審核程序復雜,金融機構對此項工作的意識比較淡薄,懼怕承擔風險責任。導致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發放的積極性不高,工作進展緩慢。
寧城縣政府應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業務,同時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培育和完善金融體系,簡化貸款手續,為弱勢群體提供方便快捷的貸款服務,構建適應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服務體系。形成有效支持弱勢群體的金融合力。
(三)信息不對稱導致農戶對貸款產生誤解
由于寧城縣廣大農村家用電腦普及率極低。農民不能通過網絡詳細了解各項金融方針政策。加之,寧城縣金融機構在宣傳和辦理各種貸款業務時并未對農民完全講清各項政策,致使部分農民對金融機構貸款的相關規定理解和掌握的不全面、不透徹,產生誤解。
寧城縣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介,廣泛宣傳農業貸款發放對象、需辦理的相關手續,把農業貸款的功能、好處向農戶講清楚,提高農民對農業貸款的認識,確保農業貸款功能目標的實現,使更多的農戶得到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