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口語能力 訓練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存在重視書面閱讀、表達能力,忽視口語能力的現象。身為語文教師,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必須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具體需要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訓練。
一、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
學生有“兩怕”,一怕作文,二怕發言。怕發言是口語教學的一大障礙,必須首先掃除。敢說是會說的前提,培養敢說的勇氣與教會學生怎樣說同樣重要。學生有“怕”字,一是缺少自信,怕說不好被人笑話;二是缺少鍛煉,不習慣;三是班上主動積極發言的人少,未形成一種爭先恐后發言的局面。針對班級和個人的具體情況,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創造各種條件,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如讓學生認識到口語重要性,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有利條件,肯定學生已有的基礎,介紹一些自身條件并不好但通過努力口語提高快的例子,對學生的點滴成績和進步及時給以肯定、表揚和鼓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讓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使他們感到“說”并不像想象的那樣難;精心準備和組織口語教學和口語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變害怕為喜歡。“怕”字消失了,學生就會有想說的欲望和敢說的勇氣。
二、傳授給學生說話的技巧
口語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組織的準確、連貫、得體;二是口頭表達技巧的應用。關于語言組織,一般在聽讀寫的教學過程中都有系統的訓練,所以口語教學的重點是指導口頭表達的技巧。語文教師在口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諸如語調、語氣、節奏等知識的輔導,還要讓學生逐步掌握和應用比喻、對比、廣征、博引、懸念、蓄勢等配合的重要性。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來培養學生說話技巧。如燭之武和藺相如是語文教材塑造的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辯的古代外交家,他們在強大的對手(秦穆公和秦昭王)面前,他們懂得揣摩對方的心理,站在對方的角度,旁征博引,巧妙地利用對比等修辭手法來說服對方。又如,鄒忌和觸龍這兩位忠臣,在勸說君王時,他們從拉家常開始,巧妙地運用委婉、暗示和比喻等手法,最終讓他們的君王做出了明智的選擇。這樣的學以致用,口語教學就不再是空洞的形式,口語能力的提高也不再是空洞的口號。
三、要展開經常性的、多樣性的訓練
1 立足課堂,積極提供鍛煉機會
(1)開展課前演講。這里的演講并非要求學生鴻篇巨論,可以安排每周一到兩次課的前半部分,每次安排兩三個人,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寫成文章,醞釀準備。要明確要求學生不能背稿子,盡量熟記提綱,利用提綱來組織串連內容就行。一次演講完畢,教師針對學生演講,首先將每一個學生的優勢進行肯定,再把某些不足輕松、詼諧地提出來,輔之以示范。一開始,學生可能會出現緊張、看稿子、背稿子等現象,這屬正常。幾次訓練后,學生的演講能力、技巧會大有改觀,演講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
(2)利用課文,找準訓練學生口語能力的契機。教材中題材廣泛,體裁多樣,例如中國經典的詩歌、散文無一不是音樂美的典范,它們講究節奏、要求抑揚頓挫和回環跌宕,這些特征必須靠學生的反復朗誦才能體會到,在詩詞教學的口語訓練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充分感悟所謂“誦之如行云流水,聽之如金聲玉振”的語言音樂美。現今使用的新教材十分注口語訓練,如復述課文,看圖說話,一事一議,口頭作文,想象敘述,辯論會,表演小品,表演課本劇等等。如在教學《項鏈》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自己對小說的理解來評論路瓦栽夫人,讓他們各抒己見。然后讓學生根據她的性格展開想象,說路瓦栽夫人知道項鏈是假的之后怎么想,怎么做。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訓練活動,不但豐富了語文教學內容,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教材中的《語文交際訓練》作為較具有科學性、系統性的訓練課程,更應當重視,應盡可能地將其列入教學計劃中,安排一定課時進行教學,切勿顧此失彼,隨意刪除。
2 課外實踐,充分發揮語文活動課的優勢
口語能力訓練,課堂是一個方面,但它最廣闊的舞臺在課外。語文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科優勢,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課外語文活動,比如演講會、討論會、辯論會、小小廣播站、商品介紹會、模擬記者招待會等都是鍛煉口語的有效形式;又如主題班會、講故事比賽、小記者采訪活動、班際和校際等聯歡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極大提高學生說話的熱情和興趣,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然在課外語文活動中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實際建立合理有效的評估檢測體系,這樣一方面能檢測學生口語水平;另一方面對口語教學有引導、激勵的作用。
聽說讀寫互相促進,是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原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聽說讀寫訓練的有機結合,摒棄教學中的主觀隨意性,讓學生的聽說讀寫得到均衡發展,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培養自學能力,廣納博采,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