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中學 化學 課外活動
化學課外活動是化學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恰當地開展課外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鍛煉中發展智能,培養他們對化學的興趣,從而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但由于農村經濟落后,條件較差,農村中學開展課外活動有一定的困難。農村中學要開展好課外活動,應該抓住幾個關鍵環節。
一、開展課外活動要密切聯系教學
農村的初中學生對化學化工方面的事物見識有限,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課外活動內容的選擇也不是隨意的、漫無邊際的,應該挑選與課本內容同步的課題,這樣才能產生好的活動效果。例如,在學習初中化學上冊第五章《金屬與礦物》的第三節時,可在兩星期前預先布置學生做“鐵釘在什么條件下易生銹”的探究實驗,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探究。待學生展示實驗情況時,教師在課堂上認真講評,做好總結,引出結論。由于課外活動緊跟教材進度,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從活動中嘗到學化學的樂趣,收獲了探究成功的喜悅。
另外,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趣味性較強并與教材上的知識有較強聯系的內容來開展活動,讓學生在“玩”的同時學到知識,拓展視野。例如在元旦晚會上學生表演小魔術“雞蛋跳舞”,當雞蛋浸沒到稀鹽酸后,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氣泡的浮力致使雞蛋一起一落地“跳舞”,這使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動還使學生懂得了其中化學反應的奧秘,記住了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二、開展課外活動要形式多種多樣
鑒于農村中學化學課實驗設施缺乏的實際,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要注重活動形式的可行性和多樣化,根據需要與可能,采取不同的活動形式,如獨立完成課題或分組完成課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又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以貼近生活、發生在身邊的化學現象為活動內容,如果操作容易,時間比較充裕,實驗的器材、藥品又比較容易得到的時候,可布置學生獨立完成活動任務,例如上述的“鐵釘生銹的條件”探究實驗。
適合學生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務的,可讓學生分組活動,例如黑火藥的配制實驗。將一個教學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內的成員再分工完成一定的任務,有采集木炭研磨木炭粉的,有采集土硝的,還有研磨硫磺粉的。當領任務的同學把藥品聚集在一起時,再由組長指點配成成品上交評比。
此外,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舉辦一些化學知識競賽或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競賽,如“魔棒點燈”、“冰能生火”、“會爆炸的面粉”和“噴霧顯字”等。這些活動,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還可以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與化學有關的調查研究,開展與化學有關的宣傳活動,如環境保護、農藥與化肥的生產和使用等。通過活動,使學生增長知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活動能力。
在某項探究活動后,可通過對探究課題的實驗記錄、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結論,指導學生撰寫科學小論文。對學生寫出的論文教師應閱批并多作鼓勵,以達到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開展課外活動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開展課外活動除要有好的活動課題、活動計劃外,活動要符合科學性。還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參與其中,享受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
1 要做好活動計劃。選好活動課題后,要指定課題負責人,定好活動時間,學生分組準備好實驗藥品和儀器,參加表演的學生要提前演練。
2 活動內容要符合科學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實驗的設計方案要正確,同時還要注意藥品和儀器的選用,以保證實驗成功。如上述“雞蛋跳舞”實驗,選用的鹽酸濃度不同效果就會不一樣。
3 做好活動過程的記錄。做好記錄是實驗的基本要求,從活動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全面地掌握實驗過程中的各種變化情況以及相關數據,以便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對比,與其他同學交流,使學生養成做好記錄的習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農村中學雖然條件較差,但只要量力而行以及選擇恰當的時機,就能開展好化學課外活動,推動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