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優化 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是學習中除認知活動之外的主要心理活動。其中包括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相關因素。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到外語學習。蘇庫姆(Schuman)也認為,情感與性格是激勵認知能力發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動力。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的自信心和適度的焦慮是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情感態度的培養呢?我認為優化課堂教學是培養積極情感態度的重要舞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優化教材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優化課堂教學,首要的是先優化教材。目前,高三使用的課本中的文章多數篇幅較長,如第五單元《廣告》這篇文章,應該說內容是學生所感興趣的,但詞數達到700多個。在我們這類普通中學,中等成績的學生看一遍也要7~8分鐘,如果要完成3—4道問答題或是按照高考模式設置3—4道單項選擇題,還需增加一倍時間。而部分學生還會因為生詞造成的理解障礙延長閱讀時間,那么用超過15分鐘的時間去閱讀一篇文章,然后還要學習其中的知識點,最后帶來的結果是:學生原先對廣告的興趣慢慢被消耗掉了。而從2004年以來,廣西的英語高考難度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五篇閱讀題總詞數在1000左右,平均每篇200多詞。所以從順應高考的角度看優化教材是必須的。而把文章分成幾部分,減少單位時間的閱讀量是保護學生興趣的一個好辦法。譬如:對于相對枯燥的文體(如SBII《廣告》),可以按照篇章結構來分;對于故事性強的文體(如SBIU的《圣誕頌歌》或SBI的《拯救》),可以按照故事情節,分場景來理解文章;對于敘事類的文體(如SBIU的《遠跨重洋》),可以按照時間來分,即在哥倫布之前、鄭和之前、鄭和之后各國人們是如何進行商貿及文化交流的,意義如何等。這正是每個人都可以吃下一頭“大象”,如果你把它切成小塊來吃。
現在使用的人教版聽力教材所提供的配套練習中,有很多是問答題和填空題,需要用文字記錄聽到的材料。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或是高一年級新生來說,詞匯量的缺乏和初高中聽力訓練模式的較大差異會給銜接帶來困難。本來聽懂材料內容已非易事,要求他們邊聽邊記錄材料更是難上加難,此時可以仿造高考模式題的做法,從聽事實細節到根據細節進行推理判斷來設計一些單項選擇題,簡化訓練模式,降低難度,以后再逐級提高要求,訓練的梯度符合習得規律,學生也更容易接受。
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教材實際情況適當拓展教授內容,加入一些趣味活動。如加入詩歌朗誦(在教授《詩的世界》時);加入繞口令誦讀表演或反串表演(在教授《詩的世界》和《幽默》時);可以加入影視欣賞(在教授各類名著文摘如《魯濱遜漂流記》、《圣誕頌歌》或《圣誕禮物》等時),甚至可以加入情景表演(如學習《餐桌禮儀》時)。這些方式學生樂意參與,既可以在實踐中學,又可以滿足成就感,何樂而不為?而且年輕人的潛力是無法估量的,在活動中他們與同伴合作學習他們的才華得到展現,他們的自信和學習動力自然而然會如泉噴涌。
二、優化課堂導入方式
巧妙的導入方式猶如大餐前的開胃菜,它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實踐:
①生活實例導入法。如在SBII《目的地》中,若能讓學生敘述或者用課件展示他們到過的風景名勝,定能吸引所有學生的眼球。我的一個學生曾經把她去日本旅游的經歷通過課件展示出來,學生們都被她流利的英文講解和精美的風光圖片以及有趣的生活靚照所陶醉,無不嘖嘖稱贊。這樣的展示,該生要興奮多少天啊!此時不用再費口舌去說“英語有多么重要”“你要如何努力”,她也會自覺去下功夫的。同時,優秀同齡人的展示無形中會引發榜樣的作用。
②以舊帶新導入法。由復習舊內容導入新課的梯度式輸入知識有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通過提問和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舊知識,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過渡到新課也十分自然。如在學習SBI《新西蘭》前,可以先問“How many continents and oceans are there in the woad? What are the positions of them in re-lation to China? What words will you use to introduce aplace?”等問題,先復習世界大洲大洋和描述地理方位的詞句,再問從哪些角度來介紹一個地方,以此來引入課文《新西蘭》,有了前面的詞句鋪墊,課文障礙就容易減少許多。
③背景知識導入法。不光是歷史題材的課文,還有各類名著文摘可采用以介紹作者、介紹原著大意或者討論歷史故事背景為切人口,把學生引入即將學習的文段中。如教授《查克的朋友》時,我讓學生課前通過各種途徑(如上網、買光盤、看電影、讀小說等)找到相關材料或背景知識,在導人新課時,讓學生自由敘述故事梗概然后再學習內容相近的課文,這時課文的難度毫無懸念地大大降低了。
④時事導人法。來自生活的東西既實用又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更能激發他們了解它甚至評論它的欲望,所以可利用近期發生在身邊的事或國內外大事來導入課文。時事就像是教材的養分,能讓教材更具有時代氣息和感染力,也能通過創設情感體驗來強化語用能力。在學習SBIII《愛的奉獻》前,我先介紹不久前發生在廣西的一件真人真事,即On the morning 0f October27,2005,a teacher,ZhaoLiulin(趙柳林)finished the collection of his bone marrow stem cell(造血干細胞),weighing 100milliliter(毫升),which will be transplanted(移植)t0 a patient in Jiangsu on the very afternoon,The patient is suffer-ing from a disease named leukemia(白血病),人間大愛感動著學生。在這種情緒的渲染下去了解文中主人公如何無私奉獻,他們得到的就不僅僅是英語知識,還有心靈的洗滌。一個懂得為他人為社會無私貢獻的人,也會努力獲取知識和提升能力來實現自身價值的。
三、優化教學手段
現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相當普遍,它圖文并茂、動畫視頻材料豐富、操作便捷,適當使用對教學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在學習《廣告》時加入一些廣告視頻或根據課文使用應時應景的插圖或音樂歌曲,多種感官的刺激會給人深刻印象,效果自然很顯著。
此外,教學軟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素雅潔凈的窗簾、干凈整齊的桌椅、茁壯翠綠的盆栽、新穎優雅的窗花、教師得體大方的穿著、師生間與生生間友愛和睦的交流等,這些無不映入學生的眼簾,滲入他們的心靈,升華凈化他們的靈魂。所以,要提高教學效果,不能光體現在課堂上,還應該滲透到課外。我們可以和學生交流學習心得、暢談人生等。同時還應當關心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掃除心理障礙,甘當他們的良師益友,直至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境界。簡言之,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就是最大限度地贏得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