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課標 物理試題 覆蓋
一般來說,考試試題的“覆蓋面”是指試題考查的知識點占學生所學的全部知識點的比例,也就是試題考查的“知識面”。但是,在新課程中,初中物理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教會學生基本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新課標下的初中物理考試試題的覆蓋面應考慮的方面較多,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覆蓋要求。
一、從課程目標來看
在過去的《物理教學大綱》中,只有“知識與技能”單一方面的教學目標,而在新課標中,除了有“知識與技能”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方面的目標。因此,試題就不僅僅要考查“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還要考查“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說,新課標中的試題考查的并不是一維空間中的點,而是三維立體空間中的點。當然,就某一道題目來說,要同時考查三個維度的目標比較難,但對一套試題來說就比較容易辦得到。因此,新課標下的試卷,就應有對“知識與技能”的覆蓋面、對“過程與方法”的覆蓋面,以及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覆蓋面。具體來說,就是在一套試題中,應該有體現這幾個覆蓋面的題目。試題不僅仍應加強對雙基的考查,還要著力設計一些側重于考查“過程與方法”(如結合對物理實驗方面的考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題目(如對科學的情感態度),形成立體的覆蓋。由于過去的考試題庫中,極少有考查“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題目,所以編制這一類題目就成為了一種頗具挑戰性的工作。
二、從課程內容來看
就新課標中關于初中物理的內容來說,一級主題有“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和“能量”3個。
“物質”主題之下包含了“物質的形態和變化”、“物質的屬性”、“物質結構和物體的尺度”和“新材料及其應用”等4個二級主題。
“運動和相互作用”主題之下包含了“多樣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等4個二級主題。
“能量”主題之下包含了“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機械能”、“內能”、“電磁能”、“能量守恒”和“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等6個二級主題。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每一個二級主題,還規定了具體的內容標準。例如,對于“物質的屬性”這個二級主題,就有“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能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等6個具體的內容標準。在視中階段,這些具體的內容標準共有123個。雖然各種版本的教材對物理內容的編排會有不同,但它們都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編寫的,因此內容的數量及標準都是相同的。
測試題有階段性測試題、總測試題和中考題三大類,它們對物理內容的覆蓋面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對于階段性測試題,例如期中和鞋末測試題,其所覆蓋的內容應是對應的時段學生學習的全部課程內容。對于總測試題,例如畢業考試題,其所覆蓋的內容則應是初中的全部內容。對于中考題,因它是高一級學校在初中畢業生中選拔新生的考試題,按理說它對內容的覆蓋面可以由招生學校自行決定,但是為了使初中教育和高中(或中專、中職)教育相銜接,同時也為了實現人才的長遠培養目標,中考題對初中物理內容也應全部覆蓋,只不過考慮到中考題目的選拔功能,可對一些內容有所側重(即賦分值多一些)。
三、從教材篇章小節來看
不同的出版社在編寫教材時,都會按課標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組合,以把123個課標的內容分列到不同的章節之中。例如,人教版(2006年第3版)初中物理教科書,分八年級上下各一冊,九年級全一冊,共17章86節,有一些節就會安排一個以上的課標內容。
對于總測試題,應全部覆蓋初中教材中的各個小節,這與前面所說的“覆蓋全部課標內容”是吻合的。對于中考題,原則上也應覆蓋初中教材的各個小節,但正如前文所述,考慮到中考題的選拔功能,可在一些小節中有所側重。
對于階段性測試題,應覆蓋本階段教材中的所有小節,這樣才能確保前文所述的“覆蓋對應時段學生學習的全部課標內容”,可運用試題分類表來確定測試題對各篇章小節的覆蓋分布。
當然,不能刻板地把覆蓋全部的內容理解為對每一項課標內容都要設計一道題目,也不能把覆蓋全部篇章小節理解為對每一個小節都要設計一道題目。另外,一道綜合題目的求解過程往往涉及諸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它既覆蓋某一課程目標,也覆蓋某一課標內容,同時也覆蓋某一篇章小節。
總之,在新課標下進行初中物理筆試試題命制時,其覆蓋面要兼顧考慮課程目標、課標內容和教材的篇章小節三個方面。同時,我們在評價一份試題的“覆蓋面”時,也不應只憑感覺,而應該做深入的調查統計分析,這樣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