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事會一直開到晚上12點,還沒有敲定決策?是的。氣氛緊張,有董事出門抽悶煙。連樓下的各位司機都急了,說今天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難題。但議案一定要表決,“這個時候就感覺到責任重大”,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著名法學家、資深獨立董事顧功耘對《董事會》表示,“獨立董事制度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有很大促進作用,‘花瓶’一詞與我不沾邊”。
不投反對票≠擺設
一次,大股東要某家上市公司提供擔保、幫助融資,大股東派來的董事、董事長發現不太好做,要違反規則。董事長不便公開表示不贊成,于是向獨董介紹情況,結果,獨董們公開表示反對。董事長就跟大股東說,沒辦法,獨董對此有否決權?!艾F實中,董事長往往要對大股東負責,但有時會出現不太好向大股東交代的狀況。我們獨董去講董事長、總經理不敢講的一些話,好多事情就好辦了。目的是要維護公司的整體利益,這里既有大股東的利益,也有中小股東的利益?!鳖櫣υ耪f,這樣的事情絕非一次。
在2000年起即陸續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獨董的顧功耘看來,獨董發揮了很多內部董事難以發揮的作用?!拔抑饕鳛榉蓪<覅⑴c決策。在專業能力上,獨董相較公司內部提上來的原來做業務的董事有獨到的地方。金融、會計、法律,這往往是內部成長起來的董事不具備的知識,選擇獨董可以大大改善董事會的構成,提高決策能力。而且,獨董相對敢講話,有些內部董事在一些事情上不太好講話。獨董在關鍵時候可以起到作用,比如上面說到的例子?!?/p>
外界往往有個認識誤區:以投反對票的多少來衡量獨董作用發揮的大小,仿佛不投反對票,獨董便成為了擺設。顧功耘表示,這顯然是外界不了解董事會運作而造成的誤解。事實上,在履職中,顧功耘和其他有經驗的獨董一起對議案進行了三道把關。遇到議案論證不充分、有問題時,獨董可以事先做一些溝通工作,如建議不要上會或補充論證;已經開會討論的議案,如果議案有問題,獨董會提出議案不表決、暫緩表決;提交表決的議案,獨董認為仍有問題需投反對票的,已經是少之又少了。“獨董發揮作用,主要的不是最后投反對票,主要看在決策過程中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是不是用心幫助公司正確決策。我投過棄權票,是因為把握不準,主要是經營上的合理性問題?!鳖櫣υ疟硎咀约簜€性偏于溫和,沒有投過反對票,在董事會上是溫和地提善意的建議。會上,只要有獨董提出意見,其他獨董一般均會附議。
一直以來各界對獨董履職情況非議頗多,顧功耘坦言,獨董制度確實存在需改進之處,如選聘機制方面,獨董主要來自股東、管理層推薦,總有人情關系成分在里面,這多少會對獨董發表意見產生消極影響,影響獨立性,為避免該問題,可以研究更好的選聘機制。
獨董遭非議的第二個問題是勤勉度不足,因為獨董大多是兼職的知名專家,平時很忙。顧功耘的做法是,通常會跟公司在時間安排上做一些協調,即建議在周末開董事會,所碰到的公司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配合。作為高校教授,顧功耘還有個額外優勢:暑假、寒假期間正好是半年報、年報審查及披露時間,這樣一來,履職時間便有了保證。值得一提的是,顧功耘2002年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最怕信息不充分
俗話說,上得山多終遇虎。中國上市公司的獨董制度從試驗開始至今不過10年,上市公司整體治理水平仍處在初級階段,問題不少、丑聞不斷。這種情況下,履職獨董顯然風險不小。10年來,顧功耘可謂一路承擔了這種風險,并驚險地避過了一劫。
顧功耘2002年5月就任上海某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獨董。該公司是從事光電產品和集成電路產品設計、制造及銷售的高科技企業,實際控制人為公司董事長的母親。公司的業務模式是:從美國一些大型賣場拿訂單,然后由國內廠商生產。
這家公司是顧功耘唯一一家主動辭去獨董職務的企業,當初對外公告的原因是“工作繁忙”,而背后則是公司在給獨董提供信息方面存在缺陷,這讓他感覺不好。公司是搞貿易的,借款、擔保非常頻繁,經常傳真相關文件給董事簽署?!氨热缯f這次貸款5000萬,傳真過來了。我問,你前面貸款多少?還了多少?結余多少?擔保也是。因為我不在公司,不可能統計得很清楚。也就是說,在我簽字的時候,你要告訴我前面貸款、還款、結余的數字,這樣才能評估風險。但是這些情況公司老是疏于提供。我就不簽,要他提供了再簽。下一次,問題又來了。反復要簽字貸款、擔保,不全面提供信息,那我心里就很不踏實。”
為此顧功耘曾在董事會上正式地提出過意見,但事后公司依然故我,只能辭職。他直言,幾年后公司出了問題,即貸款很多,貨出去了錢沒有回來,大量的資金滯留在國外。據悉,截至2007年末,該公司境外應收賬款達9.62億美元,占公司總資產的101.7%。2009年12月,公司董事長因逃匯、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獲刑7年。
“我當時隱約就有此種擔憂,好在早已退出。當獨董,最怕的就是信息不充分?!?顧功耘坦言,自己在選擇任職的上市公司方面,通常是要求有一定知名度、信譽度也比較好?,F有一些公司,除了按規定提交會議材料外,月度、季度工作簡報也發給獨董。
脫離實際成不了專家
某上市公司獨董年度津貼定為2萬。結果,有個獨董很有意見——“就這點錢,老要我來開會、簽字?”于是他逐漸就沒了履職積極性。顧功耘直言這并不能完全責怪獨董。“有的企業還是有計劃經濟的思想觀念,尤其是一些國企。認為我們企業職工一年才拿幾萬,你獨董跑來幾趟,給你2萬,不錯了。知名教授出去講課,一次通常給1萬或5000的報酬,有的單位給500元,人家專家心里就不是滋味,因勞動付出和貢獻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p>
對于獨董津貼,顧功耘認為,相較獨董在企業的貢獻,現有的津貼并不算高,如果獨董能夠體面地拿到較高收入,他們就沒必要兼職很多家公司。他建議,要讓付出和收益大體平衡,還要考慮履職風險,獨董的年度津貼一般以10萬左右為宜,當然還要結合考慮行業、企業規模、效益等因素。對于獨董缺席會議,要加強制度上的約束。他舉例說,有家公司的獨董津貼為8萬,缺一次會議少支付1萬,這很好。
事實上,顧功耘坦言自己對津貼并無特別要求,這背后是他的一些更重要的追求?!爸袊鴮W者看重的是有體現自身價值的舞臺。能在一些有影響的企業參與決策,能使自己的專業直接服務于社會,是非常榮耀的?!彼f,“經濟發展要求產學研一體化。如果把企業、大學完全分開,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像美國,大學教授辦企業,企業老總也以到大學上課為榮。獨董制度正好為大學與企業交流提供了平臺。我是研究公司法、證券法的,到企業掌握第一手資料,再講給學生聽,培養的學生才具備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認為大學教授專家只懂理論,這不符實際,進而排斥他們做獨董,更是對社會進步不利。任何人脫離了實際是成不了專家的。真正能夠成為有影響力的理論專家,他必須跟實際結合。進入實踐,也為專家提供了創新的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