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特別是進入8月份后,由于市場擔心美國經濟二次探底,加之日美利差縮小、日元避險作用上升等因素,國際外匯市場上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升至84:1的水平,創下15年以來的新高,接近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歷史最高水平。不僅如此,日元兌歐元也創出了8年以來的新高。此外,由于人民幣總體上釘住美元,美元的頹勢也帶動人民幣對日元大幅貶值,8月26日,日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突破100:8關口,中日雙邊匯率由此進入了所謂的“8時代”。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是東亞經濟“雁陣模式”的領頭雁,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地。日元匯率持續走高,不可避免地會對日本、世界、東亞和中國經濟都產生深層次影響。我們將看到,這種影響并非只是單方面的。
根據野村證券測算,1美元兌換日元數每減少1日元,日本最大的400家出口企業2010財年的利潤就將減少0.5%,其中,汽車行業的利潤減少2.4%,電機及精密機械等行業的利潤減少0.9%。對于一向以“貿易立國”的日本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但與此同時,日本企業海外并購的成本卻因此大幅下降了。據統計,今年以來,日本企業海外并購金額增長近一倍,為217.7億美元,遠高于去年全年的117.7億美元,交易數量也從去年的244宗增加至291宗。
其次,日元升值對于全球資本流動無疑有正面影響:一方面,日元升值導致出口成本增加,日本企業對海外產業轉移速度也將加快,而其中受惠最大的無疑就是東亞地區,東亞產業結構整合的加速,對于亞洲經濟一體化有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在日本長期零利率的情況下,過去日元走弱的時候,也是日元套利資金在全球泛濫之時;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來自日本的熱錢從新興市場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高利息國家紛紛回撤,而此次日元大幅升值,將進一步抑制日元套利資金的對外流出。但作為硬幣的另外一面,在美聯儲也奉行零利率政策和美元貶值的雙重因素刺激下,美元熱錢代替日元熱錢在全球流動的風險同樣值得新興市場國家引起警惕。此外,若日本經濟因出口受挫而進一步深陷衰退泥潭的話,日本消費市場規模雖不如美國龐大,但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其他經濟體,特別是東亞經濟的增長步伐。
最后,對中國經濟而言,也是喜憂參半。從好的方面來看,除日本企業有可能加快向中國大陸進行產業轉移和增加FDI投資外,中國對日本出口商品價格成本下降帶來的競爭優勢,也將激勵對日出口規模擴大。
由于日元升值,日本的通貨緊縮問題將更加嚴重,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被抑制,從而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因此,不能簡單地說日元升值對于中國出口企業就一定是好消息,還需針對具體行業,從雙方的進出口需求彈性來分析。
日本政府曾明確表示,日元的合理價格是105日元。面對日元的急劇升值,日本政府的政策應對也不斷強化。一開始停留在口頭干預,但效果并不理想;8月30日,日本央行召開臨時金融政策會議,決定擴大公開市場操作,進行單邊強勢干預。但問題是,日元大幅升值主要歸因于美元弱勢,并非日本一廂情愿就能解決。
面臨巨大失業壓力的美國內心恐怕并不希望看到日元貶值、美元升值;此外,遏制日元升值步伐也不僅僅是日美雙邊的事,還需要全球外匯市場進行聯合干預。但同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歐元區已發出信號,不歡迎干預日元匯價的行為。
可以預期的是,在一段時間內,日元都將停留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除非美歐日三方出現了重大經濟變化。對于中國而言,要想變被動為主動,避免壓力“被”轉嫁和化解外部沖突,當務之急,就是堅定不移地推動人民幣“小步慢跑”的匯改方向和產業結構調整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