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競爭對手,奧迪的最大優勢在于本土化戰略實施程度。這一次,奧迪把自己的電動車發展戰略也和中國緊緊的綁在了一起。中國給奧迪的不僅僅是市場,它對任何一家汽車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寶庫。
全球研發中心成立 奧迪電動加速
曾經癡迷于挖掘傳統內燃機潛力的奧迪正在發力電動車。11月20日奧迪發布消息,其在德國英戈爾斯塔特市成立的全球電動車研發中心即日起已開始投入使用,這標志著奧迪正式邁向電動化。
據悉,英戈爾斯塔的電動車研發中心專門用于電力驅動系統的開發和測試。目前,該研發中心共有840名員工,他們的工作是進一步改進傳動系統、電池和電子系統。奧迪電動車部門的經理范米爾說到:“在2020年我們希望成為銷售電動車行業里的領導者,我們將會在給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電動車和混合動力的車。”
對于奧迪新能源產品的規劃方面,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表示,奧迪混合動力車將在2012年前引入中國生產,奧迪A6L有望成為一汽大眾奧迪的首款混合動力車型上市銷售。奧迪電動車將于2012年左右在全球部分市場上市,而此次全球電動車研發中心的投入使用有望縮減奧迪電動車從概念到量產的時間進程。
然而,對于奧迪電動車來說,中國決不緊緊意味著一個潛在的大市場。
聯手同濟扎根中國
就在全球電動車研發中心投入使用前20天,由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奧迪公司與同濟大學共同建立的“奧迪同濟聯合實驗室”在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正式啟動。
作為該項目的研究課題,一輛名為“都市晨光”的奧迪A6L純電動原型概念車在啟動儀式現場與代表奧迪品牌最新技術的A1 e-tron電動車同臺發布。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安鐵成表示:“在中-德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都市晨光’在研發方面以及合作團隊建設方面超出了預期。今后我們還將采取更多不同形式的研發合作,不斷努力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高效、環保的產品。”
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在新能源方面,發展速度也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在這種趨勢下,全球汽車企業都在加快研發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奧迪顯然看到了這種趨勢。
“全價值鏈本土化”的延續
中國能給奧迪電動車些什么價值,奧迪全球董事會主席施泰德心里顯然很清楚。對他來說,奧迪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戰略的一次次成功顯然可以在電動車領域復制。
施泰德在10天之內飛了兩趟中國。對奧迪來說,中國市場今年上半年銷量已經位居全球首位,未來將成為決勝全球的關鍵點。而這也是奧迪領先競爭對手的最大優勢所在。
施泰德對媒體表示,未來3年,奧迪品牌在中國還能再賣100萬輛。實現上一個100萬輛銷售,奧迪用了22年的時間,第二個100萬輛時間要大大縮短。這無疑要依靠“全價值鏈本土化”的繼續深入。
業界認為,一汽-大眾奧迪提出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中的第一條便是要“產品研發本土化”。這一點長期以來曾是多數合資企業中方與外方最為糾結的地方,但奧迪似乎表現了突破界限的決心。“研發本土化更容易得到政府支持,電動車項目要發展又最需要政府支持,所以奧迪頗有謀略”,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