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剛剛結束的長春汽博會上,一汽-大眾傳出了驚人消息,稱將在兩年后徹底停產捷達車型,從而結束這款常青樹轎車的歷史使命。同時,它的繼任車型——捷達NF將于2012年開始生產。
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Kevin Rose在接受采訪時確認了一汽-大眾將生產捷達繼任車型一事。Kevin Rose說,捷達在自己所處的細分市場中的形象得分是很高的。但是會為捷達車型造一款它的繼任車型,會盡最大的努力,讓這個車
更有現代感、更加時尚。
“皮實”的成功學
捷達在中國汽車市場暢銷近20年,幾乎稱得上是一個神話。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捷達總銷量達到了11.9萬輛,月均銷量接近2萬輛,繼續位居國內轎車市場銷售陣地的最高層。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轎車產品,自從1991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
A2轎車正式下線,捷達品牌多次獲得單一品牌年度銷量冠軍,迄今為止累計銷量已近200萬輛。第一個100萬輛,捷達用了15年時間,而第二個100萬輛,捷達只用5年就即將完成。
捷達之所以成為中國車市的“常青樹”,有著其特殊的歷史原因,而更多的則是一汽-大眾對其持之不懈地升級和改進,使得捷達并沒有在汽車時代大潮中落伍。同時,捷達在中國的各種營銷活動也從未停止,一汽-大眾一直將捷達“皮實耐用”的特點當做捷達宣傳的重點。
1996年,珠海出租車司機蘇耀洪的捷達出租車創造了60萬公里無大修的紀錄,所有維修費用僅2.4萬元。這在現在,也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2001年,旅行作家廖佳只身一人駕車橫跨歐亞大陸。不僅成為單身女子自駕車橫越歐亞大陸第一人,還創造了142天6萬公里無后援的行駛紀錄。她駕駛的車型就是捷達;2006年,出租司機何革、李寶興駕駛紅色捷達由長春開抵拉薩,行駛100萬公里無大修。作為特殊的用戶群體,捷達在出租車司機那里更是有不錯的口碑。據統計,出租車日行駛超過300km,年行駛12萬-15萬公里,是普通私家車年行駛里程的8-10倍。能得到出租車司機的一致好評與青睞,廣告效應自然好。
一汽-大眾以三個事件大做宣傳,讓捷達“皮實耐用”的品牌形象深植中國消費者心中。二十年來,盡管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銷量在下降,但是在二三級市場甚至是農村市場,捷達依然受到追捧。
急流勇“退” 早有準備
雖然捷達即將退市的消息讓很多人驚訝不已,但是退市已是遲早的事情。早在去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司總裁兼CEO范安德就說:“讓我們忘掉桑塔納和捷達吧,今后大眾
品牌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就靠朗逸和新寶來了”,明確無誤地說明:桑塔納和捷達都有了后續車型,退市已是必然,而且退市的準備早做好了。
早前從一汽-大眾有關人士處流傳出了一份捷達車型未來5年的銷量計劃。按計劃,2012年,長春工廠和成都工廠的捷達產量都將大幅下降,同時,成都工廠開始大量生產捷達的繼任車型——捷達NF,當年的產量接近7萬輛。2013年開始,老捷達將完全停產,同時,成都工廠捷達NF的產銷量將接近14萬輛,并一直穩定至2015年。
不得不承認,捷達是一汽-大眾多年來最成功的一款車,不管是在產品設計還是產品推廣環節,都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捷達的后續車型是什么,或者捷達就此消失了,一汽-大眾都有能力再創造一個“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