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高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的競爭力對中國的大豆產業安全有重要意義,本文從造成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競爭力低下的原因入手,通過分析和思考,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以期對提高對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擺脫困境有所裨益。
關鍵詞 競爭力 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技術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的增加和食品結構的優化,人均消費水平的快速增長造成對植物油的消費量穩步增長,從而推動飼料、飼養業和油脂加工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業規模以及加工產能擴大。近5年來我國豆粕的年需求增長率維持在約10.9%的平均水平,反映到大豆油脂加工需求量上,其趨勢性增長大約為每年300萬噸。黑龍江省做為農業大省,飼料行業的豆粕需求大幅增長;在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良好形勢下,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連續兩年出現虧損停產。在2008年末、2009年初沒有政策補貼在沒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出現虧損而停產,2009年11月國家出臺政策,從2009年12月日起對東北三省一區大豆油脂加工企業給予每噸160元一次性補貼,鼓勵其入市收購農民手中的大豆。這是一項惠農惠企、促進流通的好政策,但是,到2010年1月,國際市場大豆、豆粕、豆油價格下滑國內市場應聲連動,價格急速下滑,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一度達到3,200元/噸,豆粕3,080元/噸豆油7,200元/噸,均比上月下跌了400元/噸左右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把國家補貼加進去后仍然虧損130元/噸左右,部分企業為規避風險再次停產。如何提高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的競爭力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這關系到中國的大豆產業安全。
1 造成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的競爭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1.1大豆油脂加工能力迅速擴張產能過剩。截至2008年底,我國大豆油脂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8700萬噸,其中日油脂加工能力超過500噸的加工廠有150家,日油脂加工能力為26.3萬噸,年加工能力超過7900萬噸。2000-2008年,我國大豆的日加工能力增長了4.3倍。按照目前我國大豆年實際油脂加工量4150萬噸計算,實際加工能利用率只有48%,且新建、改擴建項目勢頭不減。2009年以來全國總計增加大豆油脂加工產能約1000萬噸,其中央企增加約800萬噸,邦基等外資企業在沿海和內陸地區建設新生產線的形式增加產能,黑龍江一些民營企業也開始在遼寧等沿海地區開設分廠。
1.2國際糧商對大豆原料的價格控制。美國AMD公司,美國邦基公司、美國嘉吉公司和法國路易達孚公司這四大國際糧商已經控制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低價買入南美及享受巨額農業補貼的美國大豆,再高價賣給中國的大豆加工企業,賺取壟斷的貿易利潤。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中國大豆加工企業連續三次在國際大豆期貨市場遭受重創,國際大豆貿易商整體“逼倉”,最后受到國際投機基金的瘋狂打壓而造成巨大損失。大豆原料價格已經成為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停產的主要原因。
1.3大多數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沒有大豆進出口權,無法購到低價的進口大豆。大豆加工企業加工進口大豆的優勢比較明顯。企業加工進口大豆具有倉儲成本低、批量大、信用證結算、質量均一、運輸距離短等優勢。另外我國大豆的含油率一般為16-17%左右,而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含油率一般在19-20%左右,比我國大豆含油率高2個百分點。大豆進口權只有少數的國有糧食企業才有,這些國企的進口大豆,基本供應自己在沿海城市的加工企業;而黑龍江的大多數油脂加工企業都是民企,沒有大豆進口權。目前在黑龍江暫時還買不到進口大豆。
1.4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設備優勢卻沒有充分發揮。黑龍江省大豆年總產500萬噸左右,能夠保證大豆精深加工的原料供應;黑龍江省由于加強了國外專項考察和技術引進工作,基本上匯集了西德魯齊、美國溫哥爾、丹麥尼魯、日本日清及瑞士林達的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先進技術。引進應用或消化吸收的油脂、磷脂、蛋白、飼料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數額之多、品種之全為全國之首。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尚處成長期,競爭逐漸日益激烈,產品的同質性較強。在終端促銷上缺乏對自己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賣點和個性的挖掘,沒有強化對差異化營銷策略的實施。如大豆油、豆粕等大宗商品質量相差不多,價格隨行就市,在此情況下競爭力嚴重缺乏。與此同時,要加緊研發新產品,創新產品的差異性,不斷豐富企業產品的內涵,建立品牌差異性,以保證與同類產品的差異,完善服務系統,樹立本企業的特色。如發揮綠色大豆食品、非轉基因大豆食品等黑龍江省的大豆產業優勢,在鞏固現有市場的同時,以市場細分為基礎,劃分消費群體,確定目標市場,有針對性的開展營銷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發掘適合本企業的市場空間。
1.5技術研發能力沒能有效轉化為企業競爭力。在黑龍江省有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省糧食科研所等14個綜合科研院所,以及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及齊齊哈爾大學等9個設有食品加工或糧油加工院系的大專院校和數千家專業加工大豆的企業,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研發人員,具有一定的技術研發能力。但技術研發的成果與轉化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非常大。目前大豆加工企業進行油脂生產時絕大多數采用“高溫脫溶”工藝,而“高溫脫溶”所得豆粕在高溫作用下蛋白質發生“過度變性”。從而導致豆粕會失去再加工功能,只能用作飼料。使得占大豆40%以上的優良蛋白質和其他成分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除此之外,大豆低聚糖、異黃酮、皂貳、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及功能性成分的利用也是微乎其微。另外,大豆傳統食品生產長期以來處于作坊式生產的原始水平,傳統豆制品生產無論技術水平還是產業發展規模都遠遠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2 提高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的競爭力的對策措施
2.1建設企業的大豆基地。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要建立非轉基因大豆食品的營銷觀念,建設企業的大豆基地,將黑龍江大豆的天然高品質的優勢在大豆食品加工中體現出來,從而提高營銷優勢。依據健康、安全、綠色、生態的食品消費理念的要求,建設非轉基因高品質大豆種植基地,按綠色、有機的種植標準進行非轉基因高品質大豆種植,并在條件合適地區,進行土地資源整合,進行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收割,保證大豆過硬的質量。取得非轉基因大豆定價的“話語權”,嚴禁轉基因大豆進入黑龍江。進行黑龍江省非轉基因大豆及產品的品牌形象建設。利用品牌效應,提高大豆加工企業的營銷優勢并提高企業的利潤,阻止外資進入黑龍江省大豆加工業。
2.2積極進行有機食品中、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認證工作。隨中國加入WTO后,在世界經濟政治作用影響擴大,中國無公害食品體系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完善適應,一定會得到世界認同。因此,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建立大豆有機食品的綠色健康觀念,對國外出口大豆有機食品,對國內加強綠色大豆食品和無公害大豆食品的營銷工作。
2.3加強對功能性食品的研發和生產
科學實驗證實植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可預防或治療至少四種常見的死亡疾病: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并將此類食品稱之為“功能性食品”。大豆中有5類化合物被證實具有此類功效:異黃酮、皂角苷、植酸、蛋白酶抑制劑、植物甾醇及多聚糖類。現代人追求健康、健美與長壽,大豆食品正符合了人們對此的要求。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要提高營銷保健觀念,針對消費者的需要,開發大豆功能性食品,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的需要。
2.4順應低碳水化合物食品的飲食潮流和素食風尚,開發和生產大豆蛋白產品
一方面,可用大豆蛋白對面包和布丁等高碳水化合物食品進行修飾;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豆蛋白開發低碳水化合物的新食品。從而滿足更簡單實惠的產品配方和加q-q-藝要求。另外,由于大豆含有優質蛋白,被認為是理想的素食食物。因此,提高食物中大豆蛋白含量,不僅僅能更經濟地替代肉類蛋白,同樣也給素食市場提供各種各樣的改良食品。由于人們對肉類食品能引起疾病的關注和對植物性食品的健康意義有了更深認識,素食發展較快。這也給使用東北大豆的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帶了市場機會。
2.5充分運用非轉基因大豆食品的優勢,開發國內和國際市場
中國已經成為唯一的非轉基因大豆基地。而且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生產的是非轉基因大豆食品,應針對不同市場開發非轉基因大豆食品組合,應注重強調產品差異性,提高中國大豆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如在九三油脂的規劃中,實現磷脂的規模化生產之后,將國產非轉因大豆全部加工成非轉基因磷脂銷售。但前提是必須使用非轉因大豆作為原料,并且不能再添加任何化學物品。歐盟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市場,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已經基本上禁止進口轉基因大豆食品;同時日、韓等大豆食品消費大國由于存在著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懼,也出臺了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因此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產品在日、韓很受歡迎。
結束語
提高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的競爭力,就要充分挖掘黑龍江省的資源優勢。要建設非轉基因高品質大豆種植基地,按綠色、有機的種植標準進行非轉基因高品質大豆種植;要抓住,機遇,建立大豆有機食品的綠色健康觀念,對國外出口大豆有機食品,對國內加強綠色大豆食品和無公害大豆食品的營銷工作;要提高營銷保健觀念,針對消費者的需要,開發大豆功能性食品,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的需要;要順應低碳水化合物食品的飲食潮流和素食風尚,充分運用非轉基因大豆食品的優勢,開發國內和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