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城鎮新型墻材結構體系應該要適應當前我國小城鎮居民住宅形式功能的變化,滿足不同小城鎮居民不同經濟收入水平的需要和建筑節能的要求,同時要積極發展利用當地資源,采用低能耗、高強度、可產業化生產并能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墻體結構體系。
關鍵詞 小城鎮 結構體系 方案選用
前言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小城鎮的建設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城鎮居民的住宅需求量日漸增大。在小城鎮住宅建設迅猛發展的同時,小城鎮新型墻材結構體系的研究與應用遠遠落后于住宅建設本身的發展。本文介紹小城鎮墻材結構體系的定義和特點、小城鎮現有的墻材結構體系的現狀、小城鎮未來墻材結構體系的發展。
1 小城鎮住宅墻材結構體系的定義和特點
1.1小城鎮墻材結構體系的定義
當前我國小城鎮墻材結構要適應小城鎮居民住宅形式功能的變化,滿足小城鎮居民不同經濟收入水平的需要和建筑節能的要求,同時要積極發展利用當地資源,采用低能耗、高強度、可產業化生產和替代粘土磚的并能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墻體建筑材料。
1.2小城鎮住宅墻材結構體系特點
可持續性、綠色和環保的特點
小城鎮墻材結構體系應具有可持續性、綠色和環保的特點,墻材結構體系除了具有普通的堅固耐用等基本特點外,還應有以下特點:
1.2.1節約土地:墻體材料的生產不能毀壞農田。
1.2.2節約資源:盡可能的少使用或不使用天然資源,而大量使用工業、農業的廢棄物作為原材料。
1.2.3節約能源:生產的墻材具有很好的熱工性能,減少建筑物的使用能耗。
1.2.4保護環境:生產過程中不排放有害氣體,對人體不產生危害。
1.2.5功能的可持續性:可持續性不但表現在材料利用的可持續性,更表現在墻材功能的可持續性上。要求墻材要有良好的防火、絕熱、抗震、隔音等性能,以滿足小城鎮居民對住宅的要求。
2 河南地區小城鎮住宅墻材結構體系現狀
本文就小城鎮墻材結構體系方面主要就住宅功能、開發類型、房屋類型構成比例、粘土磚住宅的比例、住宅層數、住宅成本、新型墻體材料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研。其中結構體系主要有:
2.1單一的一層磚木結構
住宅功能以純居住為主;居住與農業結合,每家都有小院,種植一些植物,可以供自家平常食用;商住結合的形式也存在,但數量較少。大部分80年代之后建設的住宅均采用磚砌體結構。
2.2“北京平”
這種住宅形式是從磚木結構到磚混結構過渡中產生的一種形式。(平面形式規整,多做到兩進三開間或四開間。與前者相同,南向布置臥室,北向布置廚房、倉庫。在七十年代后期至今都在普遍沿用。所謂“北京平”不一定是從北京學來的形式,而是一種從眾心理的反應。構造方面在傳統民居中,使用里生外熟的形式,即外面砌240mm的磚墻,里面用粘土混合麥秸在抹120mm厚,室內再刷大白灰,總的墻厚在370mm,有的地方可能更厚,比如在梁下,一般都做到540mm厚。
2.3二層獨立式住宅
這種住宅是居民學習城市別墅所建造的住宅。這種住宅為有限的宅基地上的居住條件的改善提供了前提條件。外立面貼瓷磚飾面,南向有出挑的陽臺,一層的客廳與二層的臥室實現了動靜分離。構造方面在新建住宅中,材料一般實心粘土磚,370墻一般都是里面240+保溫層(苯板)+外面120磚墻,里外加抹灰。
2.4多層住宅
這時期的住宅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由房地產開發商開發興建的封閉小區從形式上來說,它更接近于城市住宅。區別,尤其是大戶型的房屋,已經普遍被城鎮居民接受。
3 小城鎮住宅墻材結構體系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從前期開發來看,自建住宅占了很大的比重,達到52.67%。由于缺少專業的技術保障,必然存在著施工質量差、建筑結構體系落后等缺點。
從建筑結構體系來看,小城鎮中絕大多數選用粘土磚砌體結構,使用粘土磚的住宅達到89%,在小城鎮推進替代粘土磚的建筑體系,仍任重道遠。但隨著地方經濟發展和人們認識的提高,混凝土結構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接受。
4 小城鎮住宅新型墻體材料研究
新型磚類墻材-黃河淤泥磚
黃河淤泥將是砌體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理想生產原料,是一種潛在價值很大的寶貴資源,不耗用土地同時為黃河清淤,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
4.1符合國家墻改政策且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
黃河淤泥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僅對我國“禁實”政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我國黃河淤泥綜合利用和墻體材料改革起到示范和技術導向作用。
4.2有利于節能、環保
黃河淤泥是自然廢料在河道中大量淤積,不僅帶來了生態環境問題,而且還直接威脅著黃河岸邊人民的生命財產問題。
4.3有利于建材、建筑工業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的制磚業,不但產品單一,而且質量也不理想。黃河淤泥磚廠的建設,實現了“五個轉化”,即:產品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轉化;重型產品向輕型化轉化;制磚由毀田向造田、利廢、保護環境轉化;小塊實心磚向大塊空心磚轉化;質量由普通型向高檔型轉化。這對于實現墻體材料的升級換代,提升建材工業的總體水平和保證我國建筑業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5 小城鎮住宅墻材結構體系發展分析
砌體結構體系
由磚砌體、石砌體或砌塊砌體建造的結構,統稱為砌體結構,這種結構形式是以前也是目前小城鎮住宅中用的最多的一種結構形式。
5.1砌體結構有很好的應用基礎
小城鎮建設當中常見的砌體結構主要有:配筋砌體、磚混結構、磚木結構、磚石木結構等幾種類型。
5.2砌體結構的優勢和展望
砌體結構總的優點是:原料來源廣泛,易于就地取材,價格便宜;施工技術設備要求不高,適應性強;耐火性和耐久性強;隔音、保溫、隔聲性能好;建成后不需要維護;同時,采用磚、石建造的房屋既美觀又舒適。此外,砌體結構的施工設備和方法較簡單,能較好地連續施工,還可大量節約木材、鋼材以及水泥,造價較低。
5.3結語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比較,基于目前我國的生產發展水平,砌體結構作為我國傳統的建筑形式。
結語
我國是一個能源相對缺乏,土地資源不足的國家。因此砌體墻體材料在今后必須加強研究和推廣的力度,而新型砌體墻體材料本身能節約能源,節省土地,綜合利用黃河淤泥,改善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為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創造了條件。新型砌體墻體材料發展的重點和主導產品是:以發展輕質、高強新型墻體材料為重點,并以空心砌塊為主導產品。在確定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作為我國新型砌體墻體材料發展主導產品的同時,也要大力利用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農作物秸稈砌塊。
當前,我國已經推廣應用的新型墻材品種很多,在小城鎮建設中推廣應用新型墻體材料中,應該根據當地生產新型墻材的資源制定生產哪種墻材,也應該考慮到新型墻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考慮到節能環保,與我們建立和諧社會、節約型社會目標相一致。
參考文獻:
1 楊珺,小城鎮住宅設計初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06
2 趙紅壘,黃河淤泥多孔磚砌體結構的整體力學性能數值分析,2006,06
3 張建新、劉雁,鋼結構技術應用于農村住宅的建筑設計研究,揚州大學學報,2004,05
4 張帆,小城鎮住宅新型墻材結構體系研究,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12
5 李小群,小城鎮住宅建設生態技術研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