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很多大學生都有厭學、逃學等的不良現象,是因為他們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心理調查研究表明:當人們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很快掌握;相反,若不感興趣,就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掌握,甚至會拒絕接受。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我們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單一的灌輸性的,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應教授他們學習方法。我們應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來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積極性 興趣 情境化教學
引言
英語作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學科,在新形勢下它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因此,英語教師的職責也更重要。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是學生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設一種生動活潑、充滿朝氣的教學情境,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們的情感、志趣傾注于這樣的情趣,就會爆發出強烈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如何調動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 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強化學習興趣和信心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傳統的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常常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和耳提面命的“教誨”,師生之間只剩下刻板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這樣一來,彼此就疏遠了。其實,真正的教育從開始就不應該是單向的赤裸裸的,而是滲透影響和熏陶感染中完成的。因此,成功的教育離不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自然憐憫的情感交流和美的教育氛圍。學生只要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歡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
1.1教師應放下架子
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蹲下來”與學生平視。這樣才能知道學生以什么樣的眼光看世界,才能了解他們的思想,試著從他們的視覺看發生在身邊的事,看他們的世界,才能理解他們,才能看懂他們,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里,才能被他們所接受,從而找準自己的位子。
這個“蹲下來”,如果沒有老師的主動,是無法實現的。“蹲下來”本身就是教師的變換角色,拋棄自己的偏見,走近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用微笑去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贏得他們的信賴,愿意和你做朋友。多與學生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中,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發對老師的愛,才會激發其對學習的興趣。
1.2尊重和寬容學生
學生也有感情,有個性,有獨立人格,需要尊重。要尊重他們的想法。
教師寬容學生的錯誤,并不是放任學生的錯誤。但糾正學生錯誤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既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結果,使包括犯錯學生在內的全體學生及時知道錯在哪里,如何改正,又能使犯錯誤的同學不至于在同學面前“丟面子”。此外,老師在糾錯的時候,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糾正和同伴糾正。最終,學生會把你看作是朋友,而表示一個嚴師,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調動起來。
2 創設問題晴境,激發求知欲望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要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就必須以教師為中心的“獨角戲”改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多角色,啟迪英語思維,讓學生圍繞情境,進行真實自然的交際,有利于培養他們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2.1巧用媒體創設模擬情境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可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多媒體光盤資料、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等等。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交互式網絡等創造不斷變幻的課堂環境,使得教學環節鮮活而富于節奏感,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探索鉆研精神,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接受者,成為主動的知識獵取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用形象化的課件渲染課堂環境。利用多媒體還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2.2通過活動創設真實情境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組織學生集體合作,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在合作中,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到集中,這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在汲取別人長處后,用英語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例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課文后,讓學生進行總結性的表演,把課文內容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因為學生年輕活潑,想象力豐富,可以適當地挖掘一下他們的想象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把記憶系統中的信息重新組合。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開發他們的思維深度和廣度。
經過實踐與探索,學生在課堂上思路開闊,思維活躍,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還有游戲法、競賽法。做游戲能活躍課堂氣氛,深受同學的歡迎。輕松、自由的氣氛使學生消除了緊張,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發展創造思維。通過競賽,迅速聯想來訓練學生快速的發散思維和求同思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 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自制力差,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游戲比賽,關鍵出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課文的續寫,故事結局延續,人物評價,仿寫,變靜為動的電教化教學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結論
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實踐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便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心情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創造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教學的先決條件。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驅使學生向無數次的成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