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興開展,逐步走向完善的現場施工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方法對施工質量,成本控制以及施工效率的重要性慢慢引起相關負責單位的重視。本文分別從宏觀,以及具體方面分別對工程現代化管理模式與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 施工現場 施工管理 成本控制
工程管理的根本目的,則是在滿足合同中所約定的工期內交付工程的前提下,在施工過程中,確保質量,節約成本,適當縮短工期。同時,增強施工企業在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推動企業在未來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
1 基本分析
施工過程,實質上是一次臨時組建的團隊,以某一中心力量(個人或集體)的愿望為基本指導的建設性質的行為。雖然每種團隊因社會分工,運轉形式而形成完全不同的團隊哲學(企業文化),但是在商務管理學的分析中,各種團隊根據其效率反饋速度的高低,操作風險的不同可以科學地分為四種團隊文化。
而當我們對施工團隊的性質進行細致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施工團隊總體圍繞一關鍵目的,以大范圍內合作以及責任下放為基本方法,所作決定更多關注對目前或者近期情況的影響。同時,施工也具備相對高風險、迅速的結果與快速盈利反饋的特征。因此,我們可以將工程施工團隊的管理文化定性為硬漢式文化(Tnugh-guy macho culture),如餐飲業、體育團隊等。而通過結合相關商務管理的辦法和工程施工的自有屬性,我們可以總結出綜合垂直管理,平行管理方法論的”面,點,面”的管理方法與模式。
2 “面”:宏觀性管理
2.1制定科學的宏觀的現場施工指導方案。對施工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施工環境進行綜合分析,綜合擬定施工進度計劃,并以此為基本時刻表指導未來施工的進度。同時,通過對工程項目進行細致研究,對未來的每一階段可能出現的技術難題、管理難題,結合施工實際提出科學的指導措施,從而有效、高效地保證工程的質量與進度,力求人、機、料、法、環的協調統一。
2.2制定合理化施工現場布局方案。合理、科學的施工現場布局,不僅提升施工團隊總體的施工進度、施工效率,更可以在雜而不亂的施工過程中起到節約成本,提升團隊精神的作用。因此,科學繪制、擺放平面空間布局圖、對塔設臨時設施、安裝機械設備、堆放材料構件、水電線路鋪設情況的標示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設計標示牌、指示牌、讓施工現場:臨時設施布局合理、材料碼放整齊、機械操作范圍明確、車輛進出方便、工序銜接緊密、場地衛生整潔。這樣,施工雖然緊張,但整個施工現場便會井然有序,忙而不亂。
3 “點”:堅持與改革項目經理制度
3.1目標管理,即項目經理責任制度,是最基本的管理技術與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施工管理責任被逐一分解落實,到團隊,到個人。責、權、利相結合,同時做到對項目部門(經理)進行定期檢查與考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項目經理制度施行并不完全,各項目經理自身素質參差不齊,個別并不具備合格的管理能力,缺乏相關理論實踐認識。而相關權利和責任的不合理下放則是造成企業巨大時間、成本損失的一大主要來源。我們認為:在每個施工團隊中,因管理水平不夠,如財務把關不嚴,不全而導致的成本浪費中,會存在一個大致穩定的成本浪費率。浪費率與團隊管理缺陷、原始成本的大小成正比。耗資越大的工程會造成更加驚人的成本、時間浪費。
3.2為了更好地完善項目經理負責制,讓更多浪費成本應用到有效的工程建設中去,我們認為應該:
3.2.1培訓提高項目經理的個人素質,綜合相關個人歷史的績效評估,在技術上、管理上對項目經理的選拔嚴格把關。
3.2.2對項目部門,提倡并灌輸成本節約、效率觀念。如果項目經理總體用嚴格的經濟觀念意識管理工程,成本浪費現象則會得到有效控制。
3.2.3定期對各項目部門材料使用現象進行動態考核并與責任掛鉤,對各部門的成本消耗是否節約、是否浪費現象進行細致分析,并與獎罰制度聯系起來。
3.3總體的項目經理制度其實普遍存在一種人員冗余的現象。過于繁雜,過于細化的項目經理制度,也為成本浪費現象提供空間。因此,調整項目部門經理結構,適當情況做到一人多任,從而精簡人員、集中精力,這相對于一些復雜、分散的責任下放制度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與節約材料。
4 “面”:合理的施工資源配置與成本控制
4.1合理的施工資源配置的根本目的,則是尋求最完美的人力、材力、機械的分配組合,讓施工過程以最順利的運行模式進行,達到總體均衡,這些都是為施工企業獲得最大經濟效率的關鍵途徑。然而,根據施工的特殊性,工地中每個施工場所,因施工難易不同、速度不同,以及天氣原因、環境原因、實際材料的進場情況不同,各區域所需要的資源配置也會不同。因此,為了避免非人為因素、臨時性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資源配置糾紛,拖慢工程進度甚至個別區域的施工停滯,我們的資源配置應當適當均衡。同時,在最初的施工組織指導方案的制定中,應當對整體的施工進度有一定的計劃性和預見性,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根據進度計劃編制人力、材料、機械的進場計劃;根據材料供應與使用情況決定材料儲備量;根據主導機械,進行與之能力相適應的附屬機械的配置。這樣,通過總體的均衡配置以及動態的情況監控,就能以最高效率完成施工階段的任務,為企業獲取最大效益取得機會。
4.2動態的成本控制,即在總體環境相對穩定,工程質量保證的情況下的成本管理活動,就是將工、料、機投入到施工過程當中,收集成本發生的實際值,將其與目標值進行比較,檢查偏差,尋找原因。成本控制環節是一個相對棘手的問題,龐大的施工過程,很多成本浪費難以察覺。但是細節決定成敗,因此,必須堅持在每一個各施工階段,進行施工耗材情況進行總結與統計評估,嚴格把控可能出現問題的每一關口,從而謀求當前情況下最優化的節約方案。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更應在每一個團隊,員工中樹立成本控制的觀念、調動積極性,從根本杜絕過度支、成本浪費的現象。
結束語
施工管理,是一個系統的、規模性的管理工作。通過對施工團隊的特征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并且通過“兩面一點”相結合的管理辦法,就能從理論上提升施工效率,減少施工不必要成本流失、浪費的產生,最終為施工單位獲取效益,為企業的發展謀求機會與希望。然而始終懷持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不斷地學習、總結施工經驗,才能綜合理論基礎從實際中找到最為科學的施工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