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步伐。地鐵是一個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在很多城市絕大多數人將地鐵作為出行的首選,同時,地鐵又作為福利事業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給城市居民,方便人們的出行,但是地鐵的建設費用和運營管理費用很高,所以地鐵的定價就顯得很重要。文章詳細探討地鐵定價的特點、原則、以及影響因素,分析了地鐵定價的方法。
關鍵詞 地鐵票價方法票價制定
引言
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途徑,而城市軌道交通以其快速、安全、準時、用地省、運能大、能耗少、污染小等優點倍受青睞,因此發展大運量城市軌道交通是必然的選擇。城市軌道交通是一項建設和運營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的工程。由于其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點,許多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公司處于虧損狀態,靠財政補貼予以維持,高昂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已成為制約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
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修建地下鐵路,但發展步伐很慢,到90年代中期,30多年的時間僅修建了100多公里,平均每年修建3.2公里。據有關資料顯示,一個國家人均GDP在500美元以上時,地鐵開發利用成為需要;當人均GDP進入500至2000美元階段時,地鐵得到較為廣泛的開發;當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時,城市地鐵開發將向高水平發展。根據我國“十一五”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等16座城市規劃建設軌道交通線路55條,總長度1700km,投資額約6000億元。
1 地鐵票價的特點
商品價格的共性是所有的商品都是在任何制定或者生產關系下具有的價格屬性,另外,地鐵又是一項公共產品,它的票價既具有商品價格的共性,又具有交通運輸產品的特性,對于地鐵票價的特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討論:首先,地鐵的票價很大程度受政府的影響。雖然按照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律,商品的價格是有自身價值決定的,但是地鐵作為社會公益性產品,又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它的票價應當服從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的要求,使之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其次,地鐵的票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這主要是運輸價值決定的,因為運輸價值比較穩定,是喲有短時間內不會隨著物價指數的波動而改變,另外,這也與國家的政策有關,最后,地鐵的票價與時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地鐵作為產品在空間位移上要發生價格問題,而空間位移的變化是需要時間實現的,同樣也發生價值的變化。所以跟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2 影響地鐵定價的因素
影響地鐵票價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受到地鐵的全成本的影響,但是由于建設成本和固定成本高是地鐵成本構成的特點。單純依據全成本制定票價,將超出乘客承受能力,則缺乏市場競爭力。另外,還受到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因素、城市人口出行頻率、市場的競爭狀況、居民承受能力、客流量、兄弟城市地鐵票價水平,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等。
另外,地鐵的地鐵定價目標應隨企業所處的不同時期和不同市場條件進行調整。不管是以利潤為導向或是以競爭為導向,還是以社會責任為導向的定價目標,地鐵企業都不可能單純從運營上獲取較高利潤。必須以社會責任為先導,同時兼顧社會和企業利益,力爭實現地鐵企業長期利潤最大化。
3 制定地鐵票價原則
從目前國內城市地鐵運營管理模式上看,普遍采取股份公司的方式,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由于城市地鐵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使得投資方無法將地鐵交通所產生的全部效益(外部效益)內部化,這就決定了票款收入成為目前國內城市地鐵交通運營公司的主要收益來源,企業的經營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票價水平。城市地鐵交通的巨額投資和相對昂貴的運營費用,確實給公共事業投資者背上沉重負擔,特別是在地鐵交通運營初期,城市軌道網絡尚未形成,可達度低,客流量遠未達到預期水平,致使票款收入狀況差強人意,企業經營舉步艱難。
在新投融資體制下,地鐵票價制定應以“公益為先、兼顧效益”為原則,正確處理乘客、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考慮“乘客的承受能力、企業的運營能力、政府的調控能力”,實現企業長期利潤最大化。在此原則下,再根據地鐵建設的不同階段和市場條件,制定相應的定價目標和策略。因此,兼顧乘客、企業(地鐵運營公司)、政府三者的利益,是制定城市地鐵票價的基本原則。
4 地鐵定價流程
5 地鐵票價制定方法
5.1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平均利潤,它的基本計算公式為:
P=F/Q+C+r
式中:p-票價(元/人),F-固定總成本(元),Q-客運量(人),c-單位可變成本(元/人),r-單位客運量的利潤(元/人)。
這種定價方法基本上是從企業市場盈利的角度出發,適用于產銷平和,計劃性較強的情況下,但是這種定價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這種定價沒有考慮運輸市場上供求關系與票價之間的相互關系:不能靈活的調整票價來適應市場。另外也沒有考慮成本差異對票價的影響,線路所在的位置,客流量的大小等因素都與地鐵的運營的成本有關系,這些都沒有考慮。所以,這種方法對于貼邊是供求關系趨于緊張,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般不適合。
5.2以市場供需為基礎的定價方法這種定價方法主要是根據運輸市場供需關系來定價,存在著一個經濟學假定,即票價隨著運輸供給的增加而下降,隨著運輸供給的減少而提高;同時,又隨著運輸需求的增加而上升,隨著運輸需求的減少而下降。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交點就是供給與需求相等的均衡點,這個點意味著市場上運輸供給與運輸需求恰好平衡。
如果將影響城市交通需求的各種因素作為自變量,把城市交通需求作為因變量,則可用需求函數來表示影響城市交通需求的因素與城市交通需求之間的關系。
設D表示需求,a,b,c,d……n表示影響需求的因素,則需求函數為:
D=f(a,b,c,d…n)
在一定的人口、收入和其它社會經濟特征條件下,其它因素可看作不變。乘客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稱為需求價格,則需求函數表示為:
D=α-β*P
式中D-城市交通需求量,α、β-城市交通需求常數,P-需求價格。而在一定的時間內,企業對一定量的運輸能力所愿意出售的最低價格叫供給價格,則供給函數可表示為:G=δ+γP’
式中G-城市交通供給量,δ,γ-城市交通供給常數,P-供給價格。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決定的價格是市場供需平衡基礎上的價格,即D=G時的價格。
用供需關系確定價格,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定價的一般方法,是價值規律運動的一般表現形式。但是由于運輸生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供給過剩和需求過剩通常會交替出現,僅僅從供需關系一個方面來確定票價,容易出現票價波動過大、影響供需雙方利益的不足,因此,制定軌道交通票價不能不充分考慮供需關系,又不能唯一地依賴供需關系。
5.3考慮整個社會綜合效益的定價思路
這種方法從理論上講是站在全社會的角度,綜合平衡各行各業的投入產出,最后謀求總體的總合效益指標。其中不但有經濟產值切有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公共福利等社會效益。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政府通過財政職能配置一定社會資源,投向直接服務于市民生活的公共交通行業。這種定價方法起關鍵作用的是政府,政府的出發點是立足整個社會,使全社會范圍內資源達到最優的配置,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率和良好的社會福利。這種定價方法通常是,票價以較低水平來制定,以便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從而逐步轉變居民的出行習慣,為以后長遠發展培育大量、穩定的客流。政府對地鐵運營企業出現的虧損進行財政補貼或者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以實現外部效應內部化,將城市地鐵沿線的土地、商貿、廣告等經營性業務交由運營公司經營。由運營公司聯合專業化投資者,對地鐵沿線的房地產、廣告、商貿進行統一開發,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經營,用所實現的經營收益來彌補地鐵運營主業的虧損。基于社會綜合效益的定價思路,可以從票價應適合乘客合理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政府財政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地鐵系統的運輸能力要充分發揮,作為定價目標來考慮。
結論
本文應用市場營銷理論,把地鐵看成是一種新產品,利用產品生命周期,針對地鐵票價制定的原則、特點、影響要素,介紹了城市地鐵票價制定的方法,對不同階段地鐵票價制定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 車天義,軌道交通票價理論研究及模型應用,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8
2 朱中彬,運輸市場結構與運價,價格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0期,34-35
3 周世爽,城市地鐵票價制定原則及階段性定價策略的研究,城市軌道交通2004年,第11期,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