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對變電所建筑設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變電所 設計等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電力建設也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通過大量的工程設計實踐,設計經驗和設計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設計出經濟、先進、安全、實用的工程仍是每個設計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作者分四個階段概述合理化設計個人的觀點,對各階段觀點詳細論述,有待進一步收集具體數據及相關資料后論述。
1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階段重點從占地面積、所址位置、拆遷、地基及地下隱蔽設施等方面考慮,確定最終站址位置。
1.1占地面積
一般情況出線回數和主變數量為合理布置規模的決定性因素,合理調整室外配電裝置場地與建構物之間的關系,同時采用先進設備及工藝布置方式,向空間發展,能有效減少占地面積。建筑物在滿足使用功能條件下,盡量合并為一棟綜合樓,減少占地面積,相應附屬的擋土墻、圍墻、場地平整費用也降低。通過對多個戶外220KV站布置技術經濟分析,僅從土建造價比較,采用兩臺主變壓器,220KV出線間隔在7-8個,110KV出線間隔在13-15個,110KV與220KV對稱布置,占地面積小。若采用3臺主變壓器,220KV出線間隔8~15個,110KV出線間隔在18-20個,110KV與220KV對稱布置,占地面積小。因此,要求前期科研設計人員,必須做出科學的規劃,主變數量應和出線間隔成比例,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重慶市郊某變電所,220KV和110KV開關場地對稱布置,中部為主變和功能建筑,建筑側立面采用防火墻,主變位于兩建筑物之間。占地面積僅為20多畝。
1.2所址位置的選擇
所址應結合規劃部門和國土部門的要求,同時應靠近負荷中心,選擇地形平坦、道路連接短、拆遷量少、能直接利用水源、市政設施的區域,對高差較過大的地形應盡量避開。在平原地區,站址位置不同,場地平整費用影響較小;對于丘陵山溝地區,場地平整費用對整體造價影響特別大。利用市政設施可以節約給排水及消防設施費用和職工配套設施費,節約進站公路費用等(該筆費用不容忽視)。作者曾做某220KV站施工設計,由于該站在選址階段考慮不周,站址選在兩座小山堡之間,中間為一條沖積溝,最大高差接近30米,該站址經過本人多次優化,采用三個階梯設計,最終土石方挖方量也8萬立方米,條石擋土墻量約約6000立方米。而最近設計的某220KV站可行性報告,該站址在選址階段經過充分考慮,站址位置比較平坦,最大高差約4米,經過優化后場地平整挖填方與擋土墻與平原地區相同,僅基礎及管溝開挖土石方量滿足場平填方區,其余土就近平場,條石擋土墻量僅600立方米。以上兩例僅從土石方開挖場平和擋土墻費用比較,可以看出選站址對造價的重要性。
1.3拆遷和經濟作物或林木賠償
所址位置確定后,必須收集當地土地征用費、拆遷賠償費、建筑材料供應情況。選擇所址位置盡量少占經濟農田或經濟林木,盡量不拆遷房屋或搬遷線路或墳墓。必要時采用總平面局部切角、平移、旋轉等減少賠償費用,降低總體造價。
1.4地基處理及地下隱蔽設施
可研階段應了解地下情況,是否位于高回填區或滑坡地段、地下有無防空洞、主要管道等,可以減少不必要地基處理和搬遷費用。
某110KV戶內站在可研階段發現地下回填土厚度達15米,全部為開挖亂石回填,土層密實度較差,不能作為主要建筑物持力層,處理費用高大150萬,同時地下埋藏有直徑1.2米主污水管道,搬遷費用高大60萬,設計確定重新選址。
可研階段主要從上述四方面考慮,可以確定合理的站址位置,達到節約造價目的。
2 初步設計
初步階段設計,主要對確定站址位置從總平面及豎向布置及挖填方量、擋土墻、邊坡、建筑、基礎、道路、上下水等不同設計方案比較后提供經濟合理的方案,確定站址最終征地面積,一般要求設計三個方案比較合理。
2.1總平面布置
主要從進出線、道路接口、排水接口、安全距離、消防、運輸方面進行優化。根據規范、規程對已確定規模的各建構筑物合理布置,盡量合并共用設施,減少道路占地面積,盡量向空中發展,使平面布置更加緊湊,節約用地。例如:電容器室和配電室合建為一字型,可以取消消防間距。配電室、電容器室、控制室合為一體,減少占地,也無須考慮建筑物之間消防間距。例如:重慶市郊區某220KV變電所,擴建時充分進行平面優化,控制樓兩側為兩臺主變,背后為一字型10KV配電室和電容器室,布置緊湊合理,110KV戶外配電裝置采用半高型布置,向空間發展,節約土地約5畝。
2.2豎向布置
無論平坡式還是階梯式布置,必須盡量利用原有地形,場地平整挖填方小,減少不必要的開挖量。根據所址位置地形高差大小,確定采用階梯形或平坡式布置,降低平整場地和基礎費用,設計中應考慮基坑開挖土石方及邊坡和擋土墻開挖量。
2.3擋土墻
挖填方量變化微小的條件下,擋土墻高度越小越好,高度低于6.0米擋土墻是比較經濟節約,高度超過8.0米,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扶壁式擋土墻。經過平面和豎向優化后,擋土墻高度一般也較為優化,根據不同地質條件和用途選擇不同斷面形式。挖方區高度不超過5米,盡量采用挖方區擋土墻,減少邊坡開挖和占地。此處不在舉例。
2.4邊坡
開挖高度6米以內做邊坡不經濟,因為假若按1:1放邊坡,多增加征地面積為6平方米/米,同時增加挖方量約18立方米/米,還需做護坡,經比較采用挖方區條石擋土墻經濟合理。高度大于7米以上,適宜采用放邊坡,擋土墻斷面較大,不經濟。
2.5建筑結構
根據變電站設計規模確定建筑面積,盡量在滿足使用功能要求時,減少不必要的附屬面積。根據現有規范,多層建筑層高超過3,6米,磚混結構已不滿足抗震要求。建議電容器室、配電室、控制室等房間盡量采綜合建一棟樓房比較合理,降低建筑單位面積造價,適宜采用框架結構,形成大空間,便于電氣設備布置。節約占地面積。也節約房屋間消防間距面積,節約造價。
初步設計方案一般主要從上述六方面考慮,比較后推出方案基本達到優化設計目的。
3 施工設計
對初步設計審查確定的方案,按現行的規范及規程或國家標準,設備的訂貨尺寸,先局部后整體調整,調整原則不得超過初步設計確定原則。所有尺寸確定無誤后,對初步設計估算的各建構筑物結構尺寸進行詳細計算和經濟比較,應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則。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和合理的斷面,選用地方的材料,減少不必要運輸費用。根據地質詳堪資料合理處理基礎,盡量條形基礎,一般基礎埋深要求達到2.0米左右,超深不足3米不采用樁基礎。
4 施工
施工階段加強基坑驗槽工作,確保施工開挖達到設計要求地基土層,地質條件好的部位,滿足規范和設備運行要求時,盡量少挖,對個別設計地基與實際不符時,應現場臨時挖探坑或現場測試,能達到設計承載力時,盡量利用天然地基,不滿足承載力時,采用放大基礎處理或臨時局部換填處理。施工回填區應要求回填土人工或機械夯實,密實度系數達到0.91-0.95之間,施工單位必須提供最終測試數據,確保地面不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