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資金的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正常的經濟活動已經不可能完全滿足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民間信貸活動的空間增加,民間信貸的發展對經濟發展存在著利弊,如何更好更規范的利用民間信貸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探討的問題,民間信貸一方面在解決了個人、企業生產所需的資金問題,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盲目、不規范的現象。并逐漸影響著一些中小企業、和集體經濟部門,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將會對金融業的產生不利的影響,本文就針對我國民間信貸的發展現狀及其影響;還有如何讓其健康的發展談談個人的感受。
關鍵詞 民間信貸 現狀 金融 融資
信貸又稱為信用,所謂民間信貸就是指民間的資金的貸款來源于非正式的金融機構,在我國民間信貸有著悠久的歷史,民國時期發展最為活躍,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幾乎消亡,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民間信貸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在城鄉發展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呈上升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其表現的發生液變得多樣靈活,但由于民間借貸尚不夠規范,在經濟的發展中帶來了他的不利影響,因此民間信貸也越來越多的引起了社會、金融業的關注與重視。
1 我國民間信貸的發展
1.1信貸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信貸發展勢頭呈上升趨勢,民間借貸行業顯得十分活躍,是農村、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借貸的主要來源。民間信貸的形式主要有三種表現方式:一是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對資金的需求量比較大,在向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相對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因而轉向民間借貸籌措資金。往往是需貸款的企業出具借條,沒有還款的期限,借貸的利率在1分-1分5厘之間。二是民間信貸用發放比正規金融機構利息更高的高息借貸。這些信貸資金往往是那種資金相對富裕的私人業主和小企業,他們在資金充裕沒有更好的投資方向的情況下,為了給尋求新的出路,則向資金相對缺乏的的個人和企業發放高額利息的貸款。需貸款者出具借條,同時約定還款期限,利率在1分5厘一3分之間。第三是農村以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借貸,這種現象是最普遍。有些出具借條,有些沒有,借貸的利率大多是口頭約定的,一般是1分。目前民間信貸仍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借貸的主要來源。但值得注意的是民間信貸在法律法規上還不具備合法的地位。
1.2民間信貸活躍的原因
我國民間信貸的產生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最早的信用形式,民間信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民間信貸也猶如雨后的春天,迅速發展并壯大。同時,我國是傳統的、典型的“土鄉社會”,因此也深深的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血液當中,加上親戚朋友之間的了解信任,導致民間信貸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生存空間。
在正規金融機構資料需求與供應之間失去平衡的情況下,對資金的不合理安排,導致形成了呆賬、死帳比例居高不下,在農村,正規的金融部能夠有效的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也導致民間信貸用了他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信貸政策的影響加大,受宏觀經濟環境和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縣城金融機構的存貸差距加大,許多國有金融機構出現了信貸的負增長,一方面造成了資金在金融機構的沉淀,另一方面哪些中小企業與個體業主急需資金卻不能滿足,加之許多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私營業主的信貸積極性不高,以及國有商業銀行的體制改革,把信貸權限回收,中小企業的信貸顯得十分艱難,金融機構對信貸的門檻要求很高,一些中小企業和個體戶達不到信貸的要求,所以難以達到貸款條件,因此他們只好求助于民間信貸。
我國正規的金融機構與民間信貸是不兼容的,正規的金融機構有受到制度的保護,處于壟斷地位。例如《銀行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個人不的設立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不得經營金融業務,非金融機構也不得經營金融業務。”而正規的金融機構不能滿足城鄉經濟的多元化的需求,民間信貸以“灰色”的形式出現。
金融監管的不到位,基層監管部門任務重、人力有限。民間信貸又極具隱蔽性,監督起來顯得力不從心,加之對于民間信貸的管理又無明確的規定。所以使得民間信貸的發展有了自己的發展條件、
2 民間信貸對金融發展的影響
2.1負面影響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加快,我國國民經濟也迅速發展,資金的供需矛盾也迅速加大,同時民間信貸活動的增加,大大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對于解決個人、企業以及其他的需求,彌補資金的不足,充分利用閑散資金起到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它也在向集體經濟部門滲透,影響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對企業的正常運作產生消極你利的影響。并且不斷的發展壯大,將會造成一定的負面效應。
首先,民間信貸的大量涌入,會加之企業的負擔,使企業深陷信貸的惡性循環之當中,企業的高息信貸會加重企業的財政負擔,是本來效益就很差的狀態陷入更深。猶如雪上加霜。來自民間的信貸雖然可以在一時之間緩解企業的資金困難,但企業從此受到了高利貸的影響,制約了企業的效益,得不償失,企業增值有限,導致難以到期償還債務,又通過吸收新的信貸來償還債務,從此企業就陷入了這樣惡性循環。這將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并最終導致其破產。
其次,容易產生債務糾紛,由于民間信貸沒有受到法律的保護,缺乏監管。往往具有不規范性,容易造成對權益當事人的利益損害。它的操作具有不規范、缺乏穩定,具有盲目性,容易引起糾紛;民間信貸具有經營范圍廣,金額小的特點,最容易在社會的底層產生,一旦發生借貸的糾紛,將產生不利于社會穩定的威脅。民間信貸如果發生欠款不還的情況,往往是通過暴力回收借款,威脅到借貸雙方是人身安全。還有一些利益階層,利用民間信貸參與黃、賭、毒等活動,給社會帶巨大的不兩影響,造成社會的不穩定。高額的利率也給經營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民間信貸的利率一般會比正規的金融機構高出3-4倍,這樣的利率不但加重了經營者的財務負擔,形成了信貸的惡性循環,最終會不利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成就了一些食利階層。
再次,民間信貸的社會信用難以控制這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許多企業利用民間信貸講社會閑散資金注入到本應被淘汰的企業當中,不但不能救活企業,還浪費了大量的資金,給國家和社會造成極大的負擔,他們的存在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擾亂金融秩序。這些企業為了償還民間信貸的高額利率,對正規的金融貸款采取逃避、拖欠等手段,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2.2正面影響
可以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把社會閑置的資金引入現有的社會生產之中,對于促進農村金融體制是建設有重大作用,民間信貸在農村的發展對于正規的金融機構的影響壓力加大,促使其充分挖掘內部的潛力,改善服務,建立新的信貸體系。同時,這種正規的金融機構也可以促使民間信貸把高息的現狀改善,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民間信貸與正規金融機構之間這種良性的和諧的發展有利于促進雙方自我的發展,形成互利與合作。
民間信貸的發展歸結于我國金融業資金的分配不均,它滿足了市場需求,緩解了資金緊缺的壓力,成為正規金融也的有效補充,隨著國有商業銀行傾向于大城市、大企業,許多農村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缺乏資金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民間信貸成為這些地區的主要資金支持和來源,緩解了農村資金需要的壓力,使其可以正常的生產生活,對于縮小城鄉差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促進經濟的發展。它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的基礎建設做出了貢獻。
結束語
我國民間信貸的發展,有自身的發展優勢,正規的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的局限性可以是民間信貸有自己的生在土壤,我們要辯證的對待民間信貸的發展,一方面加強監管,規范民間信貸的經營活動,另一方面加強金融機構的資金協調,加快我國市場利率改革,引導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金的運作效率,縮小民間信貸的生存空間,改善市場的供求關系,與此同時,加強對民間信貸的監管力度,明確的規定區域性的民間信貸的活動方向與活動范圍,以及利率的標準,將民間信貸納入法律的保護范圍,對于民間信貸的健康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民間信貸與正規金融機構的互補。
參考文獻:
1 馬紅曼,讓民間信貸合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2009
2 羅建梅,推進民間信貸陽光化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對策與戰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