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新萌生的一些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增多,改革發展更多地觸及深層次的體制性問題,社會關系更加復雜化,不可避免地引發更多的問題和矛盾。我國的社會穩定正面臨著新的考驗。這必將對我國的社會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關鍵詞 全球化 社會管理 影響 對策
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否認的,我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新萌生的一些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增多,改革發展更多地觸及深層次的體制性問題,社會關系更加復雜化,不可避免地引發更多的問題和矛盾。我國的社會穩定正面臨著新的考驗。這必將對我國的社會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1 全球化對我國社會的影響
1.1全球化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在全球化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貨幣匯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產生的各種經濟波動,都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著極大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鏈條日益緊密,能源價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嚴重失控、大國經濟明顯衰退誘發全球經濟衰退甚至危機的可能性增大。這些情況一旦發生,其傳導的速度、影響的深度可能遠遠超過以往的世界經濟危機,我國的經濟穩定發展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國際游資也一再地扮演全球性金融動蕩的制造者或推動者,扮演危機傳染的主要媒介物。盡管正在不斷探索各種有效的監管措施,但對國際游資的完全控制則是不可能的。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通過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的鏈接,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國際經濟政治的風險、矛盾和危機,直接引導到中國社會中來,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穩定發展。
1.2全球化對我國社會政治的影響
全球化對我國轉變政府管理職能、提高管理能力、完善政治法律體系和治理機制、規范政府管理過程都提出了新的政治要求和政治壓力。目前,我國仍然十分缺乏治理國際事務的經驗、高素質人才,缺乏風險防范機制、政治文化支持等等因素,這些政治壓力、政治責任和政治負擔,孕育和加劇著政治不穩定的風險和可能。
全球化也對我國的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提出了挑戰。當今國際局勢并不十分安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是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的主要根源,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安全產生直接并且巨大的威脅。由全球化引發的國際恐怖主義、民族分離主義和極端宗教原教旨主義活動,以及具有國際支持背景的臺獨、藏獨等民族分離勢力和“東突”恐怖組織,也對我國的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提出了挑戰,在全球化條件下如何維護國家主權的獨立、統一和國家安全,成為當今我國政治管理的重大課題。
1.3全球化對我國社會文化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涉及國家穩定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文化管理問題。全球化不僅意味著經濟活動的跨越國界,也意味著人員活動的跨越國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頻繁交往,帶動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政治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交流,一些西方國家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大肆宣揚和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同時還大肆傳播色情、淫穢、恐怖、賭博等不良行徑,宣揚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腐化頹廢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動搖廣大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理想和信念,最終達到瓦解、顛覆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復辟資本主義的目的,對我國公民尤其是處于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造成了嚴重危害。
1.4全球化對我國社會秩序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一些社會問題日漸凸顯,在金融危機爆發時,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型企業隨時可能出現破產、清算和轉型,大量企業職工面臨著嚴峻的生活壓力。尤其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失業將他們推向了兩難境地。隨著生存壓力的增大,一些地方偷盜、酒后滋事等社會治安問題增多,導致治安形勢變得嚴峻。另外,近些年來,在我們的社會生活領域里,也出現了以權謀私、錢權交易、坑蒙拐騙、見利忘義、販毒走私、拖欠工資、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擾亂社會秩序許多不道德的行為。這些雖然只是局部現象,但是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 全球化背景下加強我國社會管理的對策
2.1加強我國社會經濟管理的對策
首先,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體制。要建立健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開放、公平、競爭、有序的多元市場環境,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提高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必須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以WTO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框架,以國際貿易慣例為參考,盡快建立起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開放型國際貿易體制。
其次,要具風險防范意識。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的風險有目共睹。讓出市場、讓出部分股權、開放金融證券市場使我們面臨許多風險。以消極的拒絕方式來保護自己,只能使我們失去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種種機會。增強防范意識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化解因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給我國帶來的風險,充分利用全球化國際規則所提供的條件和空間,采取措施來保護我國的利益和經濟安全。
2.2加強我國社會政治管理的對策
首先要要增強主權意識,要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反對以“人權高于主權”為借口干涉我國內政,反對民族分裂,堅決同國際上支持“藏獨”、“臺獨”、“東突獨”的勢力進行斗爭。對于國際恐怖活動和國際犯罪活動對我國的危害,要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堅決予以打擊。其次要增強憂患意識,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行“西化”、“分化”。經濟全球化并未改變“一球兩制”的格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依然存在,資本主義妄圖顛覆社會主義、一統天下之心并未改變。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的“和平演變”的陰謀保持高度警惕,在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強對全國人民進行反對“西化”“分化”的教育,以增強抵御“和平演變”的自覺性和免疫力。
2.3加強我國社會文化管理的對策
對于外來文化的負面沖擊,我們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還要持續地開展反腐朽文化的斗爭。西方追求個性解放、張揚個人利益的文化理念,伴隨著開放的步伐進入我國而備受歡迎。我們一定要警惕西方頹廢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觀念的腐蝕與影響,要堅持不懈地用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鞏固思想道德防線,防止在思想文化的多樣性面前失去自主性。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通過把握正確的文化輿論導向,積極倡導多重社會文化心理層面中有進步意義的部分,引導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追求積極健康的文化時尚,以促進全社會的先進文化思潮。
2.4加強我國社會秩序管理的對策
要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構建嚴密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對社會中的矛盾、摩擦、沖突、風險等作出及時反應,及時發現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征兆,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社會成員的利益和安全,維護社會穩定。還好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我國人口眾多,社會財力不足,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有限,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夠完善,一部分人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成為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最突出的困難和問題,才能消除不穩定因素,維護社會秩序的安定。
參考文獻:
1 李學舉: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求是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