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項目成本管理中成本預測和成本控制兩方面進行分析,指出成本預測中具體控制成本目標,進行成本預測的方法,并提出規范成本核算基礎工作,挖潛降本增效益的主要途徑。旨在保證工程質量,實現盈利的目的,順利通過審計關。
關鍵詞 項目成本管理 成本預測 成本控制
項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證滿足工程質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對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等活動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并盡可能地降低成本費用的一種科學的管理活動,它主要通過技術(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選)、經濟(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組織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等)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實現盈利的目的。
項目成本管理包括預算成本和實際成本兩方面。項目經理的責任是力求結算收入最大化,實際成本降至最低,以求得項目最佳經濟效益如變更圖紙先辦好變更手續,再施工;增加工作量,先簽訂補充協議;所有簽證、索賠、變更及補充協議均明確結算造價,書面手續完備,有說服力,不含糊其詞,使其順利通過決算審計關。
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過程來說,其內容一般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下面僅就工作項目的成本預測、成本控制兩方面引以闡述。
1 搞好成本預測、確定成本控制目標
成本預測是成本計劃的基礎,為編制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標提供依據。因此,成本預測對提高成本計劃的科學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預測。成本預測的內容主要是使用科學的方法,結合中標價根據各項目的施工條件、機械設備、人員素質等對項目的成本目標進行預測。
1.1工、料、費用預測
首先分析工程項目采用的人工費單價,再分析工人的工資水平及社會勞務的市場行情,根據工期及準備投入的人員數量分析該項工程合同價中人工費是否包住。材料費占建安費的比重極大,應作為重點予以準確把握,分別對主材、地材、輔材、其它材料費進行逐項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應地點、購買價、運輸方式及裝卸費,分析定額中規定的材料規格與實際采用的材料規格的不同,對比實際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與定額用量的差異,匯總分析預算中的其它材料費,在混凝土實際操作中要摻一定量的外加劑等。機械使用費:投標施組中的機械設備的型號,數量一般是采用定額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來的,與工地實際施工有一定差異,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測算實際將要發生的機使費。同時,還得計算可能發生的機械租賃費及需新購置的機械設備費的攤銷費,對主要機械重新核定臺班產量定額。
1.2施工方案引起費用變化的預測
工程項目中標后,必須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技術上先進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結合項目所在地的經濟、自然地理條件、施工工藝、設備選擇、工期安排的實際情況,比較實施性施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與標書編制時的不同,或與定額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據實作出正確的預測。
1.3輔助工程費的預測
輔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單或設計圖紙中沒有給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兩線,高壓進洞等,也需根據實施性施組作好具體實際的預測。
1.4大型臨時設施費的預測
大型臨時工作費的預測應詳細地調查,充分地比選論證,從而確定合理的目標值。
1,5小型臨時設施費、工地轉移費的預測小型臨時設施費內容包括:臨時設施的搭設,需根據工期的長短和擬投入的人員、設備的多少來確定臨時設施的規模和標準,按實際發生并參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歷史數據確定目標值。工地轉移費應根據轉移距離的遠近和擬轉移人員,設備的多少核定預測目標值。
1.6成本失控的風險預測
項目成本目標的風險分析,就是對在本項目中實施可能影響目標實現的因素進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分析:
1.6.1對工程項目技術特征的認識,如結構特征,地質特征等。
1.6.2對業主單位有關情況的分析,包括業主單位的信用、資金到位情況、組織協調能力等。
1.6.3對項目組織系統內部的分析,包括施組設計、資源配備、隊伍素質等方面。4)對項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電力的分析。5)對氣候的分析。
通過對上述幾種主要費用的預測,即可確定工、料、機及間接費的控制標準,也可確定必須在多長工期內完成該項目,才能完成管理費的目標控制。所以說,成本預測是成本控制的基礎。
2 規范成本核算基礎工作,挖潛降本增效益
2.1要規范項目成本核算內容。根據目前做法,工程結算收入全部由項目入帳,而項目實際成本不包括營業稅、定額編制費、勞動保險費、企業管理費等,收支明顯不匹配,使項目上繳利潤不實,加之不同的項目,因實際成本核算內容不同,反映的財務報表數據無法進行對比分析。建議項目統一按照制造成本法核算,屬于項目發生的一切費用(包括投標前期費用和保修成本),應全部列支項目成本,定額中不屬于制造成本核算內容的部分應為企業收入須從項目結算收入中辟出并上繳公司。這樣,所有項目的財務報表數據一致,才有可比性。
2.2在建工程成本核算堅持權責發生制原則和收支匹配原則。凡已作結算收入的部項,已發生的成本應全部結清;對未支付的分包勞務、賒購、甲供材料、租賃設備、周轉材料費用等,都應根據已報收應負擔的實際費用進行預提,暫估入帳,結算實際成本;對在建未完施工的部項,雖已投入了一定的人工、材料等,但并未完成定額中所規定的全部內容,且未報工程結算收入的,即使成本費用已經發生,款已支付,也不應結算成本。
2.3竣工項目成本的核算,應根據送審決算可能的最低審定數調整結算收入。分包工程應按財務已報的分包收入,根據分包合同結轉應付分包費用;甲供、賒購材料、租賃周轉設備等費用應進行全面清理結算;赴外地施工的特殊費用要根據規定預提,結轉實際成本。
總結
最后是對聯營掛靠、分包單位工程款的撥付,應以業主付款情況與其實際完成的工作量為依據,同時還要考慮甲供材料、代繳稅金、規費、總包管理費和墊支材料費等因素,絕不能多付工程款。以往曾有過深刻的教訓,多付的工程款不但無法收回,一旦工程出現質量、安全、工期等問題,總包單位不僅要賠本,而且還影響企業信譽,其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