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淺談了綠色向日葵的栽培技術。
關鍵詞 整地 適時播種 播種 密植 施肥 管理
1 整地
向日葵的生長發育需要良好的土壤條件。只有改善土壤的物理條件,為向日葵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才能有效地利用土壤養分和水分,促進向日葵植株的旺盛生長和正常發育,從而獲得高產穩產。
向日葵是深根系作物,根深可達2-3米,側根可斜向伸展到80cm以外的土壤中。根容量比玉米根容量高50%左右,根系大部分集中在40cm耕層內,所以向日葵需要較深的耕作層,一般應保持在25~30em,據吉林農科院試驗,以12-14厘米為對照,深翻16-18厘米的增產16.5%,深翻19-20厘米的增產33.9%,深翻21-25厘米的增產45.8%。根據向日葵對肥水的需求特點,整地應采用深翻、耙、耢、鎮壓連續作業,深翻可熟化土壤,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有利于養分的釋放和蓄積水分,深松有秋季深松,春季深松,中耕深松等方式,減少水分散失,保護墑情。
2 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是有效利用土壤墑情,保證作物正常成熟的關鍵技術措施,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尤為重要。
2.1選用良種
良種是提高作物單產的重要因素之一,適宜我縣栽培的食用型向日葵優良品種有“甘葵二號”、“甘葵三號”、“黑貝”、等品種,這些品種具有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等特點,較其它品種增產幅度為18.1-32.5%,而且籽粒飽滿,色澤純正,深受消費者青睞。
2.2搞好種子處理
2.2.1試芽
播種前7~10天進行發芽試驗,以便確定播種量。
2.2.2精選種子
精選種子是實行機械精量點播的重要一環,播前4-5天進行人工精選種子,選擇籽粒飽滿、色澤純正的種子,剔除病粒、小粒、癟粒,種子純度達到98%,凈度98%,出苗率90%。
2.2.3曬種
播前曬種2-3d,降低水分,增強種皮透氣性能,增強種子內酶的活性,提高發芽率,達到發芽快,出苗齊。
2.3浸種和催芽
浸種和催芽可以縮短種子播后吸水膨脹時間,及早出苗,減輕土壤病原菌危害,達到苗齊、苗壯。浸種:用20-25℃溫水浸種10~12h,撈出控干水分,土壤有效鋅小于0.5mg/kg時,用20倍鋅寶溶液浸種;浸種后,撈出放在18~22℃室內,上面覆蓋浸濕的麻袋,24h即便可露白,晾芽3~4h即可播種。通過上述種子處理,即可保證全苗,又可節省種子,同時早出苗1-3天。
3 播種
3.1播期
播期的確定主要根據當地氣溫而定,在土壤耕層5cm溫度連續3-4d穩定在8-10℃時,便可播種。春播宜早,早播可充分利用光、熱、水資源,盛花期躲過雨季,減輕向日葵菌核病的危害,同時早播可以提早成熟,避免早霜危害。根據上述情況,結合甘南縣多年生產實踐,適宜播期為5月10日-15日。此期播種,菌核病發病率降低24.2%,增產16.5%。
3.2播法
向日葵播種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機械精量點播和人工埯種。
機械精量點播可以直接把種子播在濕土上,翻動土層面積小,減少蒸發,有較好的保墑作用,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又節省種子。人工埯種適于底墑不足,需補水措施時常用的一種播種方法。
3.3播量
播種量要根據種植密度,種子千粒重、種子發芽率,同時還要考慮田間損失率等因素來確定,一般公頃播種量12.5~15kg。
3.4播深
播種深度要根據土壤類型和土壤水分來確定。在潮濕土壤,鹽堿地以及質地粘重的土壤,播種深度宜淺,一般在3cm左右;在干旱地區,風沙土壤上播深應為5-7cm,播后要及時鎮壓,以防跑墑,使種子緊密接觸土壤,吸收水分快,出苗早,適宜播深,既能保證出苗率,又可避免土壤病菌危害,達到苗齊、苗壯。
4 合理密植
向日葵的合理密度,主要應根據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品種特性及水肥管理等條件確定。一般情況下,肥地宜稀,薄地宜密。肥地宜稀主要是因為地力條件好向日葵植株生長繁茂,過密容易造成郁閉狀態,導致徒長,病害蔓延,中下部葉片光合作用減弱,干物質積累減少而減產。薄地宜稀,是因為地力條件差,根系發育不良,植株較矮小,對光的利用率較低,所以,只有增加密度,才能合理利用地力和空間,提高單產;高桿品種植株高大,葉片茂盛,需要較大的空間,過密,影響個體發育,從而導致減產;病重宜稀,病輕宜密,向日葵的葉部病害與空氣相對濕度關系較大,空氣濕度大于70%,易發病。綜合上述各種因素,精品向日葵栽培密度為70-80×100cm,公頃保苗16500-18000株,協調好群體與個體發育關系,比常規密度可增產23.8-41.5%,質量提高一個等級。
5 科學施肥
合理施肥是向日葵增產的關鍵措施之一。向日葵植株高大,是需肥量較多的作物,尤其是對鉀肥的需要量更多,施肥的原則是以施農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適當配比,滿足向日葵生長發育的需要,畝施優質農肥2000-3000kg,二銨10-15kg。鉀肥5-7.5kg,鉀肥的施用,可增強抗倒伏能力,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6 加強田間管理
6.1及時查田補種
出苗后,應及時查田,發現缺苗斷層現象時,及時催芽座水補種或用備用苗座水補栽,生長點同太陽方向保持一致。
6.2及時間、定苗
根據向日葵生長發育特點,一對真葉時間苗,兩對真葉時定苗,保證向日葵正常生長發育。據試驗:一對真葉時間苗比兩對真葉時間苗可增產8.9-16.7%,兩對真葉期定苗比三、四對真葉時定苗每個花盤多200-300朵小花。分別增產14.8%和25.7%。
6.3及時防蟲
向日葵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其危害程度較大,具體方法為:于地老虎三齡前,畝用80%敵敵畏原液0.2kg噴灑地面。上蓋青草,每堆1.0平方米,每畝30堆。
6.4及時鏟趟
苗前及時趟一犁,做到三鏟三趟,秋后拿大草。
6.5及時追肥
于向日葵現蕾前畝追尿素5-7.5kg。于7-8葉期、現蕾前兩次追肥效果好,比一次追肥增產8.9-14.6%。
6.6及時灌水
視土壤墑情,于向日葵需水關鍵期及時灌水1-2次,現蕾期至開花期灌一遍水增產15.7-21.5%,灌兩遍水的增產23.4-35.6%。
6.7輔助授粉
向日葵是雌雄同株異花授粉作物,為提高授粉率,于盛花期每公頃放蜂2-3箱,或采取人工授粉,以提高結實率,輔助授粉可提高結實率24.5-47.9%,增產19.8-37.4%。
7 防治病蟲害
7.1向日葵螟于向日葵螟蟲盛發期,每公頃用赤眼蜂卡90個,間隔三天兩期均勻分布,將蜂卡別在植株上部葉片的背部,進行生物防治。
7.2菌核病
根據病情程度,進行生物、化學、農業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化學防治方法為25%使百克500倍液于封垅期、始花期葉面噴霧畝用藥液50公斤,菌核病發病率降低54.6%,增產17.9%。
8 適時收獲
莖桿、花盤背部變黃褐色,舌狀花凋萎,簡狀花枯萎,籽實外殼變硬,現本色時及時收獲,適時收獲可有效降低田間損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