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迎茬導致大豆病蟲害發生明顯加重,為了探討重迎茬對大豆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在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白漿土區選擇有代表性的所有處理一致的正茬、重茬和迎茬進行主要病蟲害種類和發生程度進行系統調查。結果表明:同地勢的不同茬口大豆病蟲害發生程度存在差異。其中重茬和迎茬根腐病、灰斑病和大豆食心蟲發生程度較正茬嚴重,重茬又重于迎茬。
關鍵詞 大豆 重茬 迎茬 三江平原 病蟲害
黑龍江省是大豆主產區,近年來種植面積均在三百萬公頃以上,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大豆在黑龍江省種植。其中黑龍主產區又集中在三江平原。三江平原土質肥沃、氣候涼爽,給大豆生長帶來得天獨厚的條件,產量高、品質好。大豆品質變差,產量下降,嚴重影響豆農的經濟效益。制約大豆生產的發展,重迎茬大豆使產量和品質下降的原因很多,對養分吸收能力下降、優質根瘤減少、病蟲危害加重、單株葉面積減小、干物質積累少,從而降低產量和品質。
尤其是土傳病蟲害加重更為嚴重,如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線蟲病和根潛蠅等。
大豆根腐病是一種分布廣、危害重、病原菌種類繁多和防治困難的世界性病害。不同病原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的癥狀不同。
立枯絲核菌(Rh izoctonia salani)引起大豆根部產生褐色至紅褐色病斑,病斑呈不規則形,常連片形成,病斑凹陷。腐霉菌(Pythium)則引起褐色的濕潤病斑,病斑呈橢圓型,略凹陷。該病是一種土傳寄居性寄生線蟲,在大豆產區重迎茬地塊發生嚴重。連作胞囊密度高于輪作,隨著重茬年限的增加,單株胞囊數顯著增加,從而導致相應的大豆生長發育受抑制,已經嚴重影響大豆的產量和品質。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地情況
2009年選擇三江平原有代表性的地方。實驗地選擇位于黑龍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的農墾紅興隆分局科研所實驗地,土壤類型為典型白漿土,它代表三江平原80%以上的土壤類型選擇正茬(小麥-玉米-大豆w-c-S)大豆迎茬(大豆-玉米-大豆S-C-S)重茬(大豆-大豆-大豆S-S-S)
大豆品種為墾農18,機械播種,壟作,播種密度為30萬株·hm-2,每個處理播種面積3000m2,種肥施入磷酸二銨150kg·hm-2,尿素30kg·hm-2,氯化鉀60kg·hm-2三鏟三趟,其它栽培管理同當地大田生產。
調查內容及調查方法
分別在地勢相同的3塊田的大豆正茬、迎茬、重茬,選擇有代表性的點9個,連續拔取或選擇大豆植株調查病蟲害發生情況。大豆根腐病:當大豆幼苗三出復葉展開后開始調查,分別在苗期V3(6月15日)和始花期R1(7月15日)進行。調查方法:每個選定的調查點連續拔取10株,用清水洗凈,調查每株大豆根腐病發生級別,并計算病情指數。
大豆胞囊線蟲?。捍蠖狗种ζ趘3(6月15日)和始花期R1(7月15日)調查根表雌蟲。每個選定的調查點連續拔取10株,調查每株根表大豆胞囊線蟲的雌蟲著生數量。大豆收獲后,每塊地棋盤式選5點,去表土后取耕層土,帶回實驗室采用淘洗-過篩-貝曼漏斗法分離土壤中胞囊,收集胞囊并計數,折算成100g土中胞囊數量。
灰斑?。涸诠牧F赗6(9月1日)調查,選擇有代表性點連續調查10株,從生長點數5個展平的三出復葉,記錄灰斑病發生病級,并計算病情指數。
大豆食心蟲:在大豆收獲期R8(10月10日)考種時調查大豆食心蟲蟲食率。每點取10株,全部脫粒,調查全部健粒和蟲食粒,計算蟲食率。
2 結果與分析
2.1重迎茬對大豆根腐病的影響
在大豆分枝期(V3)正茬發病最輕,其次是迎茬,重茬3年發病最重。大豆始花期R1不同茬口根腐病發生均較分枝期輕,v3期病情指數為30~50,而R1期病情指數20.1~41.7;這是因為分枝期大豆根系不發達,生長慢,到大豆開花以后根系粗壯,使土壤中病原菌對根部的侵染能力下降,始花期病情有所減緩。
2.2重迎茬對大豆灰斑病的影響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的田間調查結果表明重茬3年發病最重,其次是迎茬,正茬發病最輕,發病指數為25.3、38.7、44.5大豆灰斑病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種子或病殘體中越冬,并且以病殘體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初侵染來源,重茬或迎茬大豆田的病殘體在土壤中積累,再種植大豆時如果病殘體未腐爛,可使大豆發病,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因此,在重迎茬地塊種植的品種抗病性不強的情況下,會導致病害嚴重發生。
2.3重迎茬對大豆食心蟲的影響
收獲期對大豆食心蟲進行調查,所有地塊不同茬口大豆食心蟲的蟲食率程度順序均為重茬>迎茬>正茬。
2.4重迎茬對大豆胞囊線蟲病的影響
在V3和R1期調查大豆根表胞囊線蟲的雌蟲數量,正茬發現極少雌蟲,迎茬發現少量雌蟲重茬三年發現雌蟲量最多。大豆收獲后調查了土壤中胞囊的數量,調查正茬地塊每100g土壤中胞囊數量10個,迎茬地100g土壤中胞囊數量200個,3年重茬地最多100g土壤中胞囊數量350個。由此可見重迎茬加重大豆胞囊線蟲病的危害。
結論和討論
2009年,大豆生育期間,苗期降水較多,中期降水較少,后期降水較多,大豆根腐病發生較往年重,8月以來雨量大,日照時數少,利于葉部病害的發生。葉部灰斑病發生較嚴重。大豆重迎茬病蟲害嚴重,產量和品質下降,必須采取合理的輪作方式提高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在三江平原,大豆種植面積大,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必須采取綜合技術措施降低重迎茬的危害,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如黑農48,合理進行土壤耕作,加強田間管理,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增施有機肥,實行配方施肥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