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政資金使用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是數額越來越大的專項資金。隨著黨的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涉農資金在專項資金中所占的數額將越來越大,涉農資金和農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如何管好用好這筆資金,在財政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涉農專項資金種類繁多,資金多頭,資金規模有大有小,交叉管理,各有一套獨立的管理辦法。各級財政部門承擔著涉農資金的主要監督管理職責,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惠及廣大農民。
1 源頭管理
源頭管理就是監督涉農資金的項目立項和分配。立項決定涉農資金的投向是否科學,決定資金效益的發揮。因此,資金分配之初,首先要明確涉農資金投入重點;其次是增加資金分配的約束機制,引入專家論證制度,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克服盲目投資;再次是引入專家評審制度,按照一系列評價的量化指標,確定資金規模;最后是對資金分配過程和結果進行公示,不僅要在同級財政部門內部公示,還應在資金下達對象之間公示,發揮基層財政監督作用。總之用制度管錢,而不是用人來管錢。
2 績效管理
在實行績效管理以前,各地、各部門在財政資金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分配、輕管理”、“重投入、輕產出”的現象,支出的效益意識比較淡薄。同時,財政資金的一大特點是供給永遠滿足不了需求,怎樣約束不斷膨脹的資金需求,用最少的錢做多的事,需要建立一個以績效為導向的管理機制。而實行績效評價制度則是通過建立全方位的追蹤問效機制,對財政支出的預算、執行、反饋等關鍵環節進行全程監督和評價,形成”科學預算一高效執行一問責監督一結果反饋一影響預算”的循環互動的新型財政支出管理模式,從而在根本上消除傳統財政資金管理模式的弊端。
績效評價如果光靠財政部門的力量進行評價,一年做不了幾個項目,評價面很窄。而開展自評,評價面就會很廣很多。同時,部門使用了財政資金,也有義務交待一下資金的使用效果。此外,由于財政支出包羅萬象,每一個預算部門都有自己的工作特點,通過開展自評,鼓勵各部門單位運用適合自身情況的指標進行評價。新的管理模式完全顛覆了以前的財政管理模式,也觸及了很多部門利益。讓部門單位普遍樹立起以績效為導向的用財觀念,當預算單位績效觀念和責任意識逐步增強,更加關注資金使用效益,用款更加慎重和規范了。
3 資金落到實處
由于專項資金到達項目單位,層次較多,落實到項目上的時間較長,甚至部分地區經常發生擠占、挪用農業財政資金現象,被擠占、挪用的資金有些用于發工資,有些則用于平衡預算,使資金不能真正用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上。資金經歷的環節越多,造成的隱患就越多。給一些單位截留、擠占、挪用資金造成了可能。要保證花出去的錢都落到實處,要盡量減少中間環節,一些惠農資金直撥到農民手中,確保了農民的切身利益;項目資金采取招標的方式,直接撥到施工單位,確保了資金的安全;一些省市對于涉及專項支出的資金,主要用于解決民生問題,通過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方式來管理,保證財政資金由財政部門來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證資金安全。
4 整合資金,發揮效益
多種、大量的涉農專項資金分散在多個銀行帳戶上,不僅帶來了資金安全隱患,且資金調度不靈活,增值渠道狹窄,資金閑置現象較為普遍,難以適應建設效益性財政的要求。
對此,將管理的各項專項資金納入一個專門的帳戶進統籌歸集、調度及核算,該帳戶中除預留滿足日常支付需求所需的額度外,其余閑置資金按照一系列的量化指標向各家商業銀行進行存款分配。從而增加了定期存款量,定期利息收入大幅增加;有利于統籌調度資金,合理安排大額資金支出,節省了貸款成本,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各項涉農資金都有各自獨立的管理辦法,整合資金,監督檢查部門則認為是擠占、挪用。所以,整合資金應從上至下,由上級財政部門來整合。
5 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加大監督力度
雖然近年來財經秩序有所改善,但違法違規問題仍時有發生,財經秩序仍處于相對混亂的階段。截留和坐支收入現象時有發生,收入管理不夠嚴謹。財政支出管理剛性不強,缺乏有效約束。影響了財政工作的正常運行。
在財政系統內部,建立健全了財政預算、監督和執行“三位一體”相互分工、相互制約的財政管理工作運行機制,這種工作機制的核心內容是,預算科等業務科室在編制部門年度預算時,監督科對編制單位上報的預算數據結合監督平臺資源參與審核,促使部門預算的編制更規范,更科學。財政監督部門通過加大內部監督力度等措施圍繞審核、撥付、問效等資金運行環節加大事前、事中監督力度,對資金的分配環節積極開展績效監督,從源頭上提高了財政資金管理使用水平,有效防止財政資金“跑、冒、滴、漏”。
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效法定懲罰成本比較低。加快財經生態建設和加強財政監督力量有助于提高破案率,降低違法違規行為的預期收益。提高違法違規行為的法定懲罰成本,必須建立有效的責任追究機制。
一是擴大責任人員范圍。在財政違法違規案件的責任追究時,不僅要查清當事人的違紀違規問題,還要實行“官員問責制”,查清分管領導和單位主要領導的失職、瀆職責任,實施責任追究。
二是加大責任追究成本。要減少財經領域的屢查屢犯問題,就要加大違法違規成本,使潛在的違法違規者認為收不抵支而自覺遠離違法違規行為。目前存在的情況是責任追究不到位以及責任追究的處理偏輕。現行某些處罰規定并不能完全杜絕違法違規行為,有時候甚至由于預期處罰過輕反而助長了違法違規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