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論述玉米常見病蟲草害的防治。
關鍵詞 玉米 病害 蟲害 雜草 防治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良好的牲畜飼料和工業原料,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是獲得玉米豐產的基礎,掌握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以便及時有效防治是玉米豐產的保證。
玉米病蟲草害的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合理應用各種防治措施,不能濫用化學藥劑,特別是對鮮食玉米,應避免使用高毒農藥,盡量采用生物防治。
1 玉米蟲害防治
1.1鉆蛀性及食葉害蟲防治
防治此類害蟲重點抓住越冬防治(因玉米螟多以老熟幼蟲在玉米等寄主植物莖稈內越冬)和心葉期防治兩個主要環節,必要時在穗期還要進行防治。所謂越冬防治,也就是在春季成蟲羽化前處理完越冬寄主秸稈,減少越冬基數。心葉期(喇叭口時期)用3%呋喃丹顆粒劑(說明一點,原藥為高毒,此制劑為中毒。不建議此制劑在鮮食玉米上使用)、殺蟲雙大粒劑、銳勁特拌砂點心。
另外,在成蟲發生期,采用黑光燈或性誘劑,誘殺大量成蟲,減輕下代蟲害。
鮮食玉米,最好用BT、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制劑防治(玉米螟產卵期,人工釋放赤眼蜂;卵孵化階段,噴施BT可濕性粉劑;心葉期,采用白僵菌粉加細土配成菌土點心)。大螟的防治可以參照玉米螟的防治方法。棉鈴蟲及其他食葉害蟲的防治,可在達到防治指標時,用農地樂、菊酯類農藥噴霧防治。
1.2刺吸式害蟲防治
玉米蚜通過刺吸玉米植株汁液,對玉米生長造成影響。可用20%好年冬、吡蟲啉、抗蚜威等藥劑噴霧防治。為害玉米的紅蜘蛛可用克螨特、掃螨凈等殺螨劑防治。斑潛蠅,一般為害較輕時,可以不防治;若蟲害嚴重時,可用阿維菌素及其復配制劑、農地樂等藥物防治。在大棚里,可用黃板誘殺上述刺吸式危害害蟲。
1.3地下害蟲防治
地下害蟲包括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可在玉米播種時用辛硫磷拌種加以防治,在玉米苗期用農地樂、敵殺死、安綠寶、綠百事等藥劑加以防治。
2 玉米病害防治
2.1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開花,一旦發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因此,該病的發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損失率,危害相當嚴重。俗稱“烏米”或“灰包”。
及早發現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時就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燒毀,以免病菌落入土中。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藥劑預防病菌的侵入,將會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發生。用25%的粉銹寧或羥銹寧,按0.3%劑量拌種。
2.2玉米粗縮病和矮花葉病
玉米粗縮病和矮花葉病是由蚜蟲和飛虱傳毒,在拌種的基礎上,玉米四葉期,用3%天達啶蟲脒2000倍+天達裕豐1500倍液噴霧,完全可防治病毒病;病毒病發生的地塊,用天達裕豐1000倍加1000倍天達2116混合噴霧,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2.3玉米大、小葉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侵染葉鞘和苞葉,小斑病除危害上述部位外,還可危害果穗。常將這二種病害統稱為“玉米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癥狀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擴展成為長菱形大斑,嚴重的長達10-30厘米,有些長斑甚至超過30厘米,有時幾個病斑連在一起,形成不規則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狀,很快變為青灰色,最后變為褐色枯死斑。空氣潮濕時,病斑上可長出黑色霉狀物。
玉米小斑病的癥狀特點是病斑小,一般長不超過1厘米,寬只限在兩個葉脈之間,近橢圓形,病斑邊緣色澤較深,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數量一般比較多。玉米大、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著于病株殘體上越冬,或以菌絲體潛伏于病殘組織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發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發病初期用50%敵菌靈0.5千克,或5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的退菌特2000-3000倍+天達2116糧食型600倍+天達裕豐1500-2000倍液噴灑,噴施2-3次,每隔10-15天噴一次。或用50%天達腐霉利50-100克于心葉末期至吐絲期噴霧1-2次。
3 玉米雜草防治
玉米雜草種類繁多,自然環境、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不同,雜草的發生種類有所不同,一般主要危害玉米的雜草有藜、蓼、莧、稗、馬唐、狗尾草、茼麻、豬毛菜、田旋花、苦苣菜、蒼耳、馬齒莧、鐵莧菜、香薷、刺兒菜、車前草等。玉米田除草所用的除草劑目前主要有均三氯苯類、取代脲類、酰胺類等。由于玉米田中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大部分混生,一般除草劑混合使用或分期搭配使用。生產上常用除草劑有:
阿特拉津:每畝用40%阿特拉津膠懸劑170~250毫升,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進行土表處理,也可在玉米苗后3~4葉期,田間一年生禾本科雜草2~4葉期莖葉噴霧處理。如果土壤表層干燥應淺混土2~3厘米,以保證藥效。用量。
杜耳:每畝用72%杜耳乳油100~150毫升,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進行土壤處理。如果施藥時土壤表層干燥,應進行淺混2~3厘米。
撲草凈:每畝用50%捕草凈可濕性粉劑100~200克,在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土壤處理。如施藥后土表干燥要進行淺混土2~3厘米。
拉索:每畝用48%拉索乳油200~30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土壤處理。可防除稗、馬唐、狗尾草、馬齒莧、莧、藜、蓼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
乙草胺:每畝用乙草胺乳油100~14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土壤處理。施藥時如土表干燥,應進行淺混土2~3厘米。
2.4-D丁酯:每畝用72%2.4-D丁酯乳油50~100毫升,在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土壤處理,也可在玉米苗后4~6葉期進行莖葉處理,但每畝用藥量要相應減少為30~4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