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經濟向著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快速發展。財政部為完善市場信息與運作發布了實施新會計準則。新準則發布后,立即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財政集中制度也在這種新的環境下也表現出自身的不足性,因此體制的轉變開始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集中核算體制 轉變 重要性
1 新會計準對企業則帶來的影響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新的一整套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這在會計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新企業會計準則首次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全面接軌,將促成會計信息的重大變革,標志著中國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對于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加速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都具有重要意義。它對企業行政事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公允價值極有可能成為調節利潤的工具。傳統會計計量是建立在歷史成本的基礎上的。僅僅對已發生的交易或價值進行計量,許多信息得不到及時的反映。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平交易,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當前所持有資產負債的真實價值。采用公允價值為金融市場降低風險、消除泡沫、保護投資者利益,取得良性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引入公允價值后,即將發生的價值也將計入會計信息內。這樣,歷史成本原則與公允價值還要長期的共存下去,形成雙計量的局面。
新的《債務重組》準則重新界定了債務重組的定義,定義中強調了“讓步”的概念,新準則明確了只有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的前提條件,才可以對獲得債務的讓步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和損失。這些變化也影響著企業的償還方式。
2 企業行政事業管理集中財政核算體制的缺陷與不足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銀行賬戶和其他會計資料全部拿到了會計核算中心,由會計核算中心完成對各單位賬務的核算和監督,并具有對各單位所有資金、賬戶、賬務處理等業務行使監督、服務、管理的職能,還行使會計資料檔案保管及資金管理權,這時如果審計部門要審計委托單位的賬務時,由于兩者之間增加了一個會計核算中心,會計核算中心與委托單位可能就一些會計核算責任問題相互推諉,以及要在兩者問來回查閱和詢問、辯認,增大了一些認定難度,將給審計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
另外在實物資產的管理,尤其是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較為薄弱,各預算單位是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者和保管者,但相關資產的賬務處理卻在會計核算中心兩者相脫離,不利于固定資產的管理。
會計監督的力度難以充分發揮。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目的是使單位的收入與支出、資金來源與資金流向、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等財務活動都處于有效的監督管理之下。“中心”實行大廳作業,柜組辦公,只能忙于報賬、記賬的具體業務,對單位各項支出,僅僅審核單位報來的單據是否合法,只要單據合法有效,不管單據上反映的經濟業務是否真實,都予以報銷。只能承擔會計賬務處理,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特別是失去實地監督和日常監管缺乏對單位經濟活動直接、及時、有效的監督。
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中里心大廳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相分離,使中心的知情度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難以對統管單位實施全進程的會計監督。
在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會計人員遠離預算單位經營管理的現場,不能詳細了解其經營管理活動的真實情況,再加上現在一個人要負責幾個單位的會計核算和報賬工作,工作量是以前的幾倍,因此很難為預算單位提供服務,又參與財務管理工作,其直接后果是各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嚴重脫節,無法為預算單位合理、有效地籌集與使用財政資金提供合理建議,財務與會計的天然聯系被割斷,預算單位的財務活動由于不能得到會計人員及時、有效的信息支持,財政資金籌集與使用的效率降低,同時也降低了預算單位的競爭管理水平。
另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有一些技術性問題,如網絡系統的發展程度,銀行記賬系統和會計核算中心的核算系統的兼容性問題;同時也存在一些解放思想和統一意識的問題。因此適當的轉變是完全必要的。
3 集中核算體制的適時轉變順應新會計準則的發展
我國目前財政體制改革主要集中于支出管理的改革,各地都大膽創新采用各種具體改革方式,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正是在配合支出管理改革和加強財政監督的過程中地方采用的一種創新模式。但也必定有存在的問題。
從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效果看,會計集中核算制度適用于地方各級財政預算單位;從財政支出的過程看,會計集中核算制度適用于地方各級財政預算;從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趨勢和要求看,會計集中核算制度適用于各級財政預算單位統一核算。
預算編制的相應改革,也就是說預算要細編,實行部門預算,支出預算要細化到每個部門及每個項目,核算中心就根據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現狀分析及展望細編的預算指標辦理各項資金支付。而目前納入核算中心管理的單位實行部門預算工作尚未到位,在支出方面隨意性仍然存在,預算對支出的控制和約束非常薄弱。預算單位內部監督和管理弱化削弱了預算單位的自我約束和管理。在降低預算單位內部違法腐敗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預算單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責任意識和能力。
總之,為了更好的完善市場信息,財政集中核算體制的轉變是必要且應該大力倡導的。
參考文獻:
1 周琦,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實務的影響,商場現代化,2009(583)
2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 郭桂花,史天春,關于會計集中核算制的理論和實踐探討,四川會計,2003(5)
4 揚春玲,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審計與理財,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