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適應21世紀的時代特點和人才需求,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英語人才,理工院校英語專業的教學應對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進行探討,針對目前英語專業課程設置面臨的優勢與困境,構建一套適應需要的英語課程設置體系。
關鍵詞 英語專業 人才培養 課程設置
引語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為了適應21世紀的時代特點和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英語人才培養規格:“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新大綱中提出了復合型、應用型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并對英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作了明確而合理的規定Ⅲ。本文借鑒同行成功經驗,探究理工院校的辦學優勢,構建理工院校應用英語專業課程設置體系。
1 復合型、應用型英語人才的需求分析
復合型、應用型英語人才,對高校英語專業來說,不是一個新概念。“從根本上說,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實際上就是以英語為基材,以語言文學研究為增強材料的復合專業,而我國理工科院校的英語教學,長久以來從事的實際上正是語言文學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和地區技術和貿易的發展,英語交流范圍得到更大的需求。英語使我國加深了同世界的溝通和學習,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明顯增加,各企業爭奪的對象是那些既精通英語又懂相關專業知識的國際性人才。從廣義上講,應用型、復合型英語應稱為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門用途英語可分為科技英語(EST),商務英語(EBE)和社科英語(ESS)。商務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國際商務與英語語言的有機結合,兩門學科相互滲透和融合。隨著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商務英語專業在我國作為新興的跨學科復合型專業,是發展最活躍、最熱門,正日益顯示著巨大的生命力。
2 各類院校培養模式對比分析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部分外語院校就開始了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嘗試。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以及西安外國語學院、大連外國語學院陸續開設復合型專業或在英語專業開設專業方向課程。90年代是培養復合型人才呼聲最高的時期,也是圍繞復合型人才培養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階段。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復合型人才培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趨向成熟依然有很大距離。
以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例。其復合型、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分為:1)專業方向型。在英語專業增設若干方向型課程,例如涉外商務或旅游賓館管理或國際經濟法。2)輔修制。為專業主修成績優良的學生增設輔修專業。輔修系列課程合格者由學校發給輔修證書。但上外的課程設置中也存在一些難題:必修選修制度的規范化需要加強;課程內容的更新速度仍然緩慢。但上外針對這些問題還在不斷完善,值得同行借鑒。
80年代初期,一批中央和地方的重點理工院校率先開辦了“科技英語專業”或“專門用途英語專業”。目前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理工科院校科技英語系正在進行“專業+外語”雙專業或雙學位的模式。按照大連理工大學的雙學位培養模式,獲得第一學士學位及輔修英語專業證書的非外語專業學生,畢業后再專門學習一年英語專業課程,經考試合格,可獲得雙學士學位證書。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利用理工院校現有的專業,有效避免英語專業白手起家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艱辛歷程,但很可能存在“學習者未能將以母語習得的專業知識,與該領域外語的外語詞匯一一對應等問題”,又由于學習專業英語的時間相對較短,部分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水平比較薄弱。
3 因地制宜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的區域化現象的形成,高校有責任參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等的發展。這不僅是高校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應做的貢獻,也是爭取地方對高等教育加大投資的最有說服力的舉動。英語復合型人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是人才市場上的急需,英語專業在這方面的努力,不但能以合格的畢業生為社會做出貢獻,其本身也會因此而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上海外國語大學率先提出辦學方向的改革,增設各種復合型外語新專業,依托上海的經濟、金融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主要設置了經濟、金融、貿易、管理、廣告、經濟法等專業。北京外國語大學地處我國政治與文化中心,在復合型專業與方向課程上多以外交、外事管理、高級譯員和文化交流方向為主。這說明,在我國各地發展不平衡的國情下,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要因地制宜,具體對待,課程設置要以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導向。
4 因校制宜優化課程設置體系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因此構建合理的課程設置體系是當務之急。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在課程設置上進行了審視與探索,通過研究同行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實施效果,結合自身特點,提出新的構想。
理工院校的辦學優勢主要有三點:(1)學科門類較全。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以及師資互相溝通(2)學校的各專業以理工科為主,具有濃厚的科技應用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3)硬件設備(計算機和實驗室)較好,為商務英語學習的微機應用和相關實踐操作提供便利。鑒于此,筆者認為理工院校應用英語專業可采取英語+專業方向的培養模式,實行模塊化課程設置,分為學科基礎課、專業平臺課和專業方向課。學科基礎課包括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語音、聽力、口語、泛讀、基礎寫作、語法、翻譯等必修課和西方文化入門、英語國家概況、報刊閱讀、演講與辯論技巧等選修課。專業平臺課包括商務英語寫作、跨文化商務溝通、市場營銷、國際商務概論等。專業方向課包括國際法、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市場營銷等方向,同時開設管理學概論、教學法、語言學、英美文學等選修課。學科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同時了解英語國家的概況與文化,學時分布在前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專業平臺課全部在第五學期開設,起到向專業方向過渡和銜接的功用,對商務英語的專業知識先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與涉入;專業方向課基本上全部從第六學期開始,在第七學期結束。
這種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是:學科基礎課分布體現在四年的教學中,始終強調打好英語的語言基本功,避免在高年級學習專業知識時削弱語言技能的訓練;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之前有適時過渡課程,可以使學生將所學人文知識、語言技能和專業知識融合,使學生在后期專業學習中融會貫通;在課程的選擇上注意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例搭配;此外,專業方向課程的教材盡量選用英文編寫,教師盡量用英文或雙語授課,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商貿相關英語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