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它是為了保證各項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詐和舞弊行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本文主要分析了會計內部控制的主體和客體的確認適用范圍,并提出了有建設性的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的手段。
關鍵詞 會計控制 內容控制 財務管理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一般簡稱為會計控制,是會計管理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會計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即會計控制系統。會計控制系統是由若干控制要素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其構成要素是會計控制主體、會計控制客體和會計控制手段。
1 確定內部會計控制,加強對行為主體“人的”控制
企業內部誰來進行會計控制,是會計控制系統運行的關鍵。對企業有經濟利益關系者都期望能參與會計控制,因為會計控制直接或間接與企業經濟利益相關聯。確定會計控制系統會計控制主體,即由“誰”來進行控制,實質上是職權劃分問題。會計控制系統由于經濟利益關系已形成多層次的會計控制主體,使其各負其責,相互獨立、制衡,有大范圍控制主體和小范圍控制主體之分。
大范圍控制主體是包括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控制主體。大范圍控制主體主要包括:(1)所有者控制主體。它是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控制。企業的所有者包括各方面的投資者,其通過約束和激勵機制,委派“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控制經營者,以保障獲取最大化的營利。(2)財務總監對企業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的領導和控制。財務總監由所有者委派,維護所有者的利益,行使會計控制的權利。財務總監通過對企業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的領導和控制,掌握會計控制系統的運行。(3)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控制主體。企業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在財務總監領導下,面向經營單位和經營者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嚴格執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相關法規的規定。
小范圍控制主體只是以經營者作為控制主體。經營者通過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對內部經濟責任單位進行會計控制。按小范圍控制主體形成的會計控制系統,是企業日常實施控制系統,是企業日常實施控制的會計控制系統。
2 加強內部控制客體控制
確定了內部會計控制主體后需要進一步確定內部會計控制客體,即會計的控制對象。企業會計部門根據會計對象和會計目標,來確定會計控制對象,內部會計控制對象具體應是哪些內容,專家認識各不相同,一般認識有會計核算、資金運動、財務活動等不同意見。盡管對內部控制客體的認識有所差異,但是,分清內部會計控制客體,將有利于在日常的內部會計控制中按照財務目標的要求,加強對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工程項目、采購與付款、籌資、銷售與收款、成本費用擔保等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控制。
3 采用內部會計控制手段
在內部會計控制系統中,明確了會計控制主體和會計控制客體,就需要確定采用的會計控制手段。會計控制手段是會計控制主體作用于會計控制客體的會計控制的標準、方法等的總稱。會計控制手段按性質分為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
3.1法律手段是在會計控制中,運用法律、法規和規章等約束會計行為的手段。在會計控制活動中運用法律手段,約束和調整會計關系,保證會計工作和社會經濟活動按會計規范運行。采用法律手段實質上是對會計行為和企業經濟運行過程實行強制性的控制,進行檢查、制約和調節,認真執行財政部制定的各種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嚴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維護會計工作和經濟活動的秩序,從而實現會計控制的目標。
3.2行政手段是在會計控制中,依靠行政組織,按照行政方式,以各種行政決議、決定、命令、紀律、措施、標準、定額、計劃、要求、信息和方法等約束會計行為的手段。在會計控制活動中運用行政手段,對會計工作和經濟活動,進行指導、監督、檢查、審核、調節和服務等,以保證會計工作和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采用行政手段是運用比較普遍、使用快捷的一種控制方式。運用行政手段要樹立為下級服務的觀念,運用行政手段是為下級工作服務,指導并協助下級搞好工作,提高會計工作水平,實現會計控制目標。
3.3經濟手段是在會計控制中按照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依據有關法規,通過一定的組織活動,運用經濟杠桿,約束會計行為的手段。在會計控制活動中運用經濟手段,調整經濟活動中會計關系和經濟關系,以實現控制的目標,并保證會計工作和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運用經濟手段實質上是會計控制系統以物質利益原則為核心,運用各種經濟杠桿,調節會計人員的經濟利益關系和經濟活動中的經濟關系,調動各方面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4會計控制標準是進行會計控制所依據的標準。一部分是由國家有關部門和主管部門制定的,如黨的方針和政策,國家的法規和財經紀律等;一部分是由企業按有關規定制定的,如企業制度規定和辦法;財務預算;管理定額。有了會計控制標準,使控制具有客觀性、統一性和強制性。控制標準有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在掌握執行標準時,要以定量標準為基礎,結合定性標準進行。
3.5會計控制方法是運用控制論基本原理依據。
的標準,通過會計控制系統的信息流程,使系統達到最佳狀態的方法。這說明:會計控制方法的理論基礎是控制論基本原理,使控制科學化;會計控制方法要依據一定控制標準使控制規范化;會計控制方法要借助會計信息,使控制信息化;會計控制方法要使系統的運行處于最佳狀態,使控制最優化。會計控制方法按其不同標志有各種會計控制方法。
各種類型的內部會計控制方法,客觀上交叉存在的,同一種內部會計控制方法,依據分類的不同標志,也可分為不同類型的內部會計控制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如何使用這些內部會計控制方法,是每一個內部會計控制人員面臨的現實選擇。選用內部會計控制方法需要掌握以下原則:
第一是針對性,要與被控對象的控制任務及其內容相一致。
第二是適用性,與被控對象相適應是可以操作的;多元性,相近的多種控制方法結合作用,相互補充,比較完整;協調性,與相關方面的控制能相互溝通、相互配合。
第三是可能性,在現在條件下,依據人的素質和物質條件能夠采用。按照以上原則選用的內部會計控制方法,是現實的、可以操作的、能完成控制任務的控制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內部會計控制人員多是綜合使用相關的多種內部會計控制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會計控制任務。
結論
內部控制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完善的過程,它持續地流動于單位之中,并隨著單位經營管理的新情況、新要求適時改進。另外,內部控制由單位中各個層級的人員共同實施,從單位負責人,到各個業務分部、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直至單位每一個普通員工,都對企業內部控制負有責任。
參考文獻:
1 劉大勇,李翠霞,關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商業研究,2008,(05)
2 朱榮恩,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思考,會計研究,2001,(01)
3 韋道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探討,科技與經濟,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