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僅給企業創造了有利和競爭的環境,也為事業單位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更高的挑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越來越多而復雜,而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逐漸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本文將從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類型及影響、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對策三方面加以探討。
關鍵詞 事業單位 會計信息失真 對策
1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及其影響
1.1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
就像人們至今無法明確定義會計一樣,人們到現在也未能對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定義達成一致意見。總體來說,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事業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形成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因違背了客觀、真實性原則,使得事業單位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不能夠客觀、真實、準確的反映事業單位在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
1.2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類型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主要包括經濟交易失真、會計核算失真和會計披露失真三種類型。
1.2.1經濟交易失真
是指事業單位為了粉飾財務報表、提高業績而記錄的一些不實的經濟交易。比如為了增加當地GDP,虛構經濟交易,本來沒有發生的經濟交易,比如通過資產重組、權力尋租等虛構不實交易或進行價值不對等交易。迫于權勢壓力而將一些個人消費充公、占用公款。
1.2.2會計核算失真
會計核算失真主要是指事業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過程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主要包括會計憑證失真、會計賬簿失真和財務表報失真。會計憑證失真是指會計憑證本身、會計憑證上記錄的經濟內容不準確、不客觀、不完整。會計賬簿失真是指據記賬憑證登記的會計賬簿中信息不能準確反映實際內容。財務報表失真是指事業單位為了提升單位業績或爭取更多財政資金而粉飾財務報表,從而造成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公允的客觀實際。
1.2.3會計披露失真
事業單位會計披露失真是指事業單位或部分個人可以隱瞞應該披露的會計信息或者不及時、不完全披露應該及時完全披露的會計信息。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涉及到經濟活動的三大環節,經濟活動、會計核算和會計披露。
1.3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正是因為事業單位存在會計信息失真貫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三大環節,所以其影響也不可小覷。總體來說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影響。
1.3.1影響國家宏觀經濟秩序。會計信息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失真,有關的核算資料被人為扭曲,掩蓋了一些矛盾的存在,從而造成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依據,使國民的收入分配超量、消費基金過度膨脹,從而給國家的經濟建設帶來很多的麻煩和混亂,導致國家的宏觀調控無法實現其應有的效果,進一步影響到了國家的宏觀經濟秩序。
1.3.2影響經濟預決策。事業單位會計信息也是利益相關這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如果會計信息出現失真,財務監督失控,經濟效益不實,都會使得利益相關者失去準確預測單位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客觀基礎,誤導利益相關者(政府、公眾)做出錯誤的決策。如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失真容易導致虛增單位收入和利潤,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國家資產流失、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1.3.3惡化社會環境。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官員的腐敗,在事業單位明盈實虧的環境下容易造成信任危機。
2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產生原因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之所以產生,總體上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原因:
2.1會計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現行的會計制度,尤其是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不健全導致了會計結果缺乏與之相對應的實施辦法和相關配套措施。這使得會計工作及其結果存在一定彈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就制造了尋租空間。同時在制度選擇過程中必然會或多或少地摻雜些個人的主觀判斷,這就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合法會計信息失真的產生。
2.2領導者價值觀念扭曲。有些領導者法制意識淡,責任心差,缺乏對會計工作的重視。甚至有些單位領導人存在著損公肥私的思想。權力和金錢的誘惑使得那些意志薄弱的領導為了個人謀利益,為了部門或單位的利益作假賬、鉆法津空子,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這些現象導致了事業單位的財務法規制度成為一紙空文,事業單位的會計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也就頻頻出現。
2.3監督機制弱化。我國現有的會計監督體系如財政監督、稅務監督、審計監督、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等雖然很龐大,但是他們監督的目的和出發點并不相同,有時甚至還有利益沖突。在監督標準和管理上各自為政,沒有交集,不能有機結合。因為管理體制和其他條件的制約,內部監督無能為力。上級和外部會計機構更是無法參與會計核算,只能間接指導,這樣也就無法開展深入監督。內部審計機構和社會監督機構對查出的問題沒有處理權,因此監督力度是十分薄弱的。審計、財政等政府機關監控力度相對較大,但是政府機關普遍存在走走過場、敷衍了事而已。對于違法違規的事業單位處罰力度很小,根本不能給事業單位帶來足夠的教訓。
2.4會計人員素質低,業務能力差。財務人員素質不高、業務能力差也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財務工作不斷更新,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素質如果不能滿足新形勢的要求,就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單位領導缺乏重視就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 解決問題的對策探討
3.1健全完善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法規制度
健全和完善財務會計法規制度,使財會法規盡可能的全面、具體并具有可操作性。在采購、付費、入庫、分配、調撥、使用以及預算的編制、執行、績效考核、監督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要有與之相對應得法規政策進行規范。建立科學合理、層次清晰、分工明確、覆蓋全面的政策法規。從而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與一致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3.2增加事業單位領導對會計信息的重視程度
按照《會計法》規定:“事業單位負責人要對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的法制觀念的強弱影響會計信息質量。事業單位領導應當認真學習事業單位會計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制度,規范管理,提高領導管理水平,避免職責相容。同時事業單位領導還應該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責任獎懲機制。
3.3完善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
完善會計監督機制,加強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處罰力度。從源頭上杜絕各種違規現象。加強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的治理職能和執法職能。建立相互協作、信息共享的會計監督機制,減少漏洞的發生和會計信息失真。
3.4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從業素質
事業單位必須加強法律法規教育,全面貫徹執行新《會計法》,加強后期的職業技術培訓和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1 謝英,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及對策芻議,理論研究,2010(9)
2 黃碧霞,淺談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問題及對,時代經貿,2008(7)
3 王曉玲,淺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現代審計與會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