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分工專業化以及信息快速化發展的今天,國際服務外包成為跨國公司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選擇之一,它推動了全球新一輪的產業轉移和升級,它也為正面臨著能量耗費、貿易糾紛等問題的中國提供了機遇。因此,研究國際和中國服務外包業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對于促進中國經濟的深度開放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 服務外包 跨國公司 競爭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服務外包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武器,也是當前跨國公司實行產業轉移的新形式。服務外包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是未來發展前景開闊。服務外包是發展中國家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選擇之一。但與制造業外包一樣,服務外包也會對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經濟帶來不利影響。我國在承擔國際服務外包方面已經初具規模,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以國際服務外包以契機,提高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這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我們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
1 對服務外包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關于外包的定義,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準確和統一的說法。從狹義的角度說,外包是指特定產品生成的某個或者若干個工序、環節、區段轉移到企業的外部去完成。從廣義上說,外包是企業“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競爭環境中所采取的一種組織形式的調整。”
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原來在內部從事的服務活動轉移到企業外部完成的一種業務安排。商務部頒發的《服務外包統計報表制度》中的規定是:服務外包指通過服務外包提供商向服務外包發包商提供信息技術外包(ITO)與業務流程外包(BPO)。另外,國內有些城市在出臺的有關促進服務外包的政策性文件中也對服務外包做了具體的闡述,如上海和深圳等地。
2 經濟全球化下的服務外包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指資本、勞動力、技術、知識、信息等生產要素在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各種要素統一的世界市場逐漸形成,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載體是跨國企業,科學技術的迅猛飛速發展是跨國公司的全球化運作的動力。
中國服務外包市場起步較晚,但服務外包市場發展和壯大的社會壞境和各項機制已經形成。國內各大企業已經意識到運用服務外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嘗試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的外包。中國擁有豐富和廉價的勞動力,但高端領域的復合型人才缺乏仍是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關鍵障礙。
我國十分重視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目前,大連、北京、西安等11個城市已被認定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四大區塊的空間分布格局。但同時,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從總體上看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的規模、能力等方面,落后于印度,與愛爾蘭、菲律賓等國也有很大的差距。
3 我國發展服務外包對策
我國政府清楚地認識到大力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商務部實施了服務外包的“千百十工程”。這一戰略性選擇有利于我國全方位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不斷提升服務價值。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一些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對策:
3.1借鑒經驗。我國政府應吸取、借鑒他國的經驗,制定承接服務外包的優惠政策。總體上講,我國發展服務外包起步較晚,我國政府應當借鑒印度和菲律賓等國家的經驗,從戰略高度上認識到承接服務外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著力研究出可以促進國際服務外包發展的鼓勵政策和措施。
3.2培養人才。服務業既是勞動密集型,更是智力密集型產業,能否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人力資源的質量。我國對服務外包高端人才的需求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對此,政府應加強人才培訓和引進、制定吸引服務外包高級人才集聚的政策措施。
3.3建設品牌。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歷經高速發展之后,服務外包的各項領域,無論是ITO還是在BPO都涌現出了一批領軍企業和人物。服務外包企業應積極參加各類國內國際活動來提高品牌知名度,并通過權威專業機構的認證提升品牌競爭力,獲得知名媒體、咨詢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各種獎項榮譽來擴大品牌影響力。
3.4軟硬結合。中國是當今世界的制造大國。在制造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積累了豐富的研發和工程服務經驗,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圍繞制造業的產品研發、采購、物流、客戶服務等多種BPO形式都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總體效益。
參考文獻:
1 郭根龍,馮宗憲,過境交付服務貿易的發展及其影響,國際貿易問題,2006,(02)
2 于波,我國服務外包發展前景初探,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