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計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4月,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描繪了未來5至10年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宏偉藍圖。本文從會計信息化的內涵,對會計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與任務及時代背景出發,研究會計信息化目標和會計信息化目標實現的路徑。
關鍵詞 會計信息化 目標 路徑
1 會計信息化的特征
1.1會計信息化
會計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全面運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為主的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獲取、加工、傳輸、應用等處理,為企業經營管理、控制決策和經濟運行提供充足、實時、全方位的信息。會計信息化是信息社會的產物,是未來會計的發展方向。會計信息化不僅僅是將計算機、網絡、通信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會計學科。與傳統的會計工作相融合,在業務核算、財務處理等方面發揮作用,它還包含有更深的內容,如會計基本理論信息化、會計實務信息化、會計教育的信息化、會計管理信息化等。
1.2會計信息化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1.2.1會計信息化要求構建開放的會計信息系統,它全面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高度自動化,實現會計信息資源高度共享,使每個組織都主動地報告會計信息。過去會計信息是管理者的寶貴財富,是商業秘密,事實上會計信息將來要更大程度地開放和公開。
1.2.2電子商務成為我們現在和將來的生活方式,要求我們想倡導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1.3會計信息化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1.3.1現代信息技術動搖了傳統會計理論基礎。虛擬公司使傳統的會計主體的概念大大延伸;數字貨幣的出現對現在的貨幣計量假設有重大的沖擊;網絡公司為了完成一個目標,他們會在短時間內結合起來,但是很快目標完成以后,就可以解散,持續經營受到挑戰。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原則這是會計的一個核心,事實上在動搖。
1.3.2對會計報告產生沖擊。會計報告的形成與時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香港的創業板,在網上披露信息,我們的會計報告在《中國證券報》上披露,時間長,成本高。會計信息化可以將會計信息在網上揭露,會計信息失真得以改善。
1.3.3對會計職能產生沖擊。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管理,核算全部由會計信息系統產生,這個基本職能事實上會談化。會計職能是在管理、決策和監督,所以會計的預策、控制、分析和決策的職能要從一般職能將提升為基本職能。
1.3.4對會計的組織產生沖擊。我們可以設想將來,因為有了會計信息系統,企業沒有必要設立財務部,你跟某一個企業發生了交易,是通過一種信用卡,通過一種Ic卡等等,自動地當場就錄入了電腦,在這種情況下,你不需要輸入,也不需要處理,由會計信息系統自動處理,財務部的“存在”受到沖擊。
1.3.5對會計流程、會計方法的沖擊。通過會計信息系統,賬務處理可以自動完成,可以出現電子憑證,電子賬簿。那么有人認為過去財務軟件不是有憑證、賬簿的概念嗎?那我們不是指電子憑證、電子賬簿。其實那是不標準的,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定義,但是,如果說有了一個標準,我們認為電子憑證就是這樣一個格式,正如我們所見到的紙張式的憑證那樣的話,那么我們信息的溝通就變得非常容易。
1.4會計信息化的特征
1.4.1集成性特征。會計信息化將對傳統會計組織和業務處理流程進行重整,以支持“虛擬企業”、“數據銀行”等新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這一過程的出發點和終結點就是實現信息的集成化。信息集成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在會計領域實現信息集成,即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問的信息集成,協調和解決會計信息真實性和相關陛的矛盾;二是在企業組織內部實現財務和業務的一體化,即集成財務信息和業務息,在兩者之間實現無縫聯結,使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能夠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建立企業組織與外部利害關系人(客戶、供應商、銀行、稅務、財政、審計等)的信息網絡,實現企業組織內外信息系統的集成。信息集成的結果是信息共享。企業組織內外與企業組織有關的所有原始數據只要一次輸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減少了數據輸入的工作量,又實現了數據的一致性,還保證了數據的共享性。建立在會計信息化基礎上的21世紀會計信息系統是與企業組織內外信息系統有機整合的、高度數字化、多元化、實時化、個性化、動態化的信息系統,它具有極強的適應力。
1.4.2普遍性。會計的所有領域(包括會計理論、會計工作、會計管理、會計教育等)要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目前,在上述領域中,后三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運用,而且可以說是起步晚、發展快、成效大,只是還不能真正達到會計信息化的水平。而在會計理論方面卻相對滯后。準確地講。現階段會計信息化賴以存在的還是傳統的會計理論,既沒有修正傳統的會計理論體系,更沒有構建起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從會計信息化的要求來看,首先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理論、會計工作、會計管理、會計教育諸領域的廣泛應用,并形成完整的應用體系。
1.4.3動態性。又名實時『生或同步性。會計信息化在時間上的動態性表現為:首先,會計數據的采集是動態的。無論是企業組織部的數據(例如發票、訂單),還是企業組織內部的數據(例如入庫單、產量記錄)。也無論是局域數據,還是廣域數據,一旦發生,都將存入相應的服務器,并及時送到會計信息系統中等待處理。其次,會計數據的處理是實時的。在會計信息系統中,會計數據一經輸入系統,就會立即觸發相應的處理模塊。對數據進行分類、計算、匯總、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證信息動態地反映企業組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第三,會計數據采集和處理的實時化、動態化。使得會計信息的發布、傳輸和利用能夠實時化、動態化,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夠及時地做出管理決策。
1.4.4漸進性。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模式重構具有主觀能動性。但是,這種能動性的體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具體應分三段走:第一以信息技術去適應傳統會計模式,即建立核算型會計信息系統,實現會計核算的信息化:第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會計模式相互適應。表現為:傳統會計模式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而對會計理論、方法作局部的小修小改;擴大所用技術的范圍(從計算機到網絡)及所用技術的運用范圍(從核算到管理),實現會計管理的信息化。第三以現代信息技術去重構傳統會計模式,以形成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實現包括會計核算信息化、會計管理信息化和會計決策支持信息化在內的會計信息化。
2 會計信息化戰略目標
隨著信息化在全社會的深入發展,作為全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確定了未來5-10年的會計信息化發展目標,即“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化法規體系和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全力打造會計信息化人才隊伍,基本實現大型企事業會計信息化與經營管理信息化融合,進一步提升企事業單位的管束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做到數出一門,資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獲取、分析和利用,進行投資和相關決策;基本實現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對客戶的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進行審計,進一步提升社會審計質量和效率;基本實現政府會計管理和會計監督的信息化,進一步提升會計管理水平和監管效能。通過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使我國的會計信息化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
3 會計信息化發展目標實施路徑研究
3.1培養會計信息化人才與實現會計基礎工作信息化
會計是經濟管理活動,會計基礎工作實質上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實現會計基礎工作信息化,是將會計人員手工完成的大量繁雜的基礎工作改由計算機完成任務,對傳統手工會計工作流程的一次大變革。會計基礎工作信息化是會計信息化的基礎,也是會計信息化的起點。
實現會計信息化工作需要培養大量的會計知識和計算機知識雙通的復合型人才,將培養復合型會計信息化人才工作,作為當務之急,進行系統化和工程化。
3.2會計理論研究信息化與實現會計準則實施和財務報告信息化
通過建立會計理論研究信息平臺,及時發布和宣傳會計研究的最新動態,指導和規范會計理論研究,評估會計理論研究成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服務于會計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會計準則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信息系統支持。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應運而生,促進企業財務報告的標準化和信息化。實現對會計信息的自動識別、處理會計信息,從而實現深度分析和大范圍比較。
3.3會計信息化平臺構建與實現內部控制和評價報告信息化
構建統一的會計信息平臺,使企事業單位以標準化的會計信息為基礎,達到資源共享,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高效利用會計信息。企業內部控制是管理的范疇,構成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標志,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實施,有助于企業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對企業的發展和防范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內部控制信息化是按內部控制規范要求,將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流程,關鍵控制點固化在翻譯片系統中,要求企業按統一規范化格式,編制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提供給報告使用者,以供作出相關決策。
3.4會計信息化發展伴隨會計信息化產業發展
信息化過程伴隨相關產業的發展過程,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對會計信息化軟件及硬件產業的相應發展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