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如何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會計 基礎工作 策略
1 當前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的表現
1.1對會計基礎工作的認識不到位
雖然國家在1996年出臺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單位的會計方面工作做出了詳細的規定,但真正能不折不扣貫徹到底的單位不多,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而財政部門在對所管轄的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財務檢查的時候,對一些不符合規范的會計行為也并沒有指出并責令糾正,因此不能落到實處。
1.2會計原始憑證的填寫失真
表現在:原始憑證的經濟業務內容不全,如購物發票無日期、數量、單位、購貨單位名稱;差旅費無附件張數、出差任務等。記賬憑證主管、記賬、出納、印章加蓋缺失,不按順序編號,現金支出未按規定限額執行,超過標準的未按規定通過銀行結算;記賬憑證摘要不按發生的經濟業務內容填寫;從銀行取款的現金支票不及時記賬,不及時與銀行對賬單對賬。
1.3會計核算存在漏洞
有的單位收到上級撥入的固定資產后不做賬務處理,使單位的一部分資產游離于賬外。有的單位直接用門面的租金收入抵銷餐飲或者其他費用支出,收支不入賬核算。在實際中還發現了現金賬戶出現貸方余額的情況。
1.4會計監督力度不強
內部監督機構不健全,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普遍較低,內部審計制度難落實,致使少數會計人員違反會計職業道德,參與違法違紀活動,或者為違法違紀行為出謀劃策。
1.5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對會計人員的任用比較隨意,既不組織上崗培訓,也不進行后續教育,使得很多單位的會計人員事實上不具備從業資格。會計人員往往只按企業領導的要求辦事,不能有效地按國家財會法規、財經制度獨立進行會計監督。會計無證上崗的中小企業較多,甚至在一些大的企業,也存在不按規定設置總會計師、不按規定設置會計工作崗位等問題。
1.6財務會計系統存在的缺陷
我國大多數企業的會計計算機化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改變了會計核算組織程序、數據存儲方式、記賬方法、賬簿內容和形式等,大大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將會計人員從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但現有的會計計算機化只是將傳統的會計流程搬到計算機中,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傳統的會計流程,會計核算還停留在“以機代手”記賬階段,其結果是會計工作仍然是事后算賬和事后報賬。同時,會計部門獨立于其它業務部門,業務和財務不協同,會計信息系統易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個獨立的“信息孤島”。
2 加強我國會計基礎工作的策略
2.1加強會計管理,是做好會計基礎工作必要條件
2.1.1按照《會計法》規定的標準配備業務素質相適應的會計人員。企業在選用財會人員時要符合以下條件:持有會計證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依法辦事、客觀公正;具有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2.1.2按照健全的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要求對廣大財會人員及參與會計基礎工作的相關人員進行經常的業務培訓,使其更新知識,熟練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會計基礎工作的主要內容達到應知應會的水平,提高會計培訓工作的質量確保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2.1.3重視會計職業道德和法規教育。要進行經常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導他們奉公守法,廉潔自律。要經常進行內部審計,抓苗頭,及時預防,保持會計隊伍的純潔。
2.2貫徹落實好各項財務的規章制度
《財務管理的若干規定》、《內部牽制制度》、《資金管理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等,這些制度里擬訂的內容,都是會計基礎工作的重點核心,如果能真正明確與落實這些制度,可以讓單位會計工作,更加制度化與規范化。所以,應不斷加強我國會計基礎工作,減少工作中的漏洞,首先必須加強各項財務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貫徹落實好各項財務的規章制度,將各種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嚴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做好會計基礎工作,對于一些城鎮企業比較薄弱的環節,可以建立一些監督檢查與獎罰制度,以此來一步步減少會計基礎工作的漏洞,讓會計基礎工作更加規范化。
2.3加強對會計原始憑證的填寫與保存
會計原始憑證的填寫與保存貫穿于會計工作的整個基礎過程,從原始數據、票據取得到報表報出、檔案歸檔,涉及面非常廣泛,如采購經辦人員、銷售人員、班組核算員、成本數據獲取人員、基礎數據錄入員、成本費用會計、資金收付會計、報表會計等等。只有明確分工,銜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有始有終地完成會計基礎工作。在會計資料的保管上,應由單位會計部門按照歸檔要求負責整理立卷或裝訂。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暫由本單位會計部門保管一年,保管期滿之后,原則上應由會計部門編制清冊,移交本單位的檔案部門保管;未設立檔案部門的,應當在會計部門內部指定專人保管。檔案部門接收保管的會計檔案,原則上應當保持原卷冊的封裝,個別需要拆封整理的,應當會同會計部門和原經辦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責任。
2.4加強落實好會計基礎工作的監督
會計基礎工作是一項政策性較強、業務量較大與涉及面較廣的工作,而財務人員的手段是靈活多樣的,各個財務人員的素質也都不一樣,因此,加強財務人員的監督工作是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基本保障。所以,各級單位應成立一個定期監督檢查小組,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定期檢查,這些小組可以由上級部門組成,也可以由財務人員們組成,這樣一來,還可以讓他們相互學習,互相檢查,取長補短,從而不斷提高他們自身的業務水平。
2.5加強會計核算
在會計核算方面,《會計法》規定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資本基金的增減、收入支出費用成本應當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如果收到的資產不入賬處理或者用租金收入直接抵銷費用開支,就會出現賬實不符、偷逃國家稅收,甚至還會引發其他違紀違法行為,后果是比較嚴重的。由于這部分業務發生時不涉及現金、銀行存款的收付,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對此,稅務部門在稅收征收或者執法部門在進行單位的財務檢查、審計過程中更應引起重視。如情況屬實,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處理,從外部形成一種震懾力量。單位的財務人員也要制止、糾正和及時反映這種違反會計核算規定的行為,認真履行《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的權利和責任。
2.6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夯實會計的基礎工作
2.6.1內部控制目標不僅涵蓋企業的會計系統控制,而且還需要合理保證經營的效益性和管理的合法合規性。要達到該目標,需要涉及到企業方方面面的活動,涉及到對企業經營全過程的監管和核算,這充分保證了會計基礎工作的系統和全面性。
2.6.2傳統的會計監督手段主要以查錯防弊為主,即在一定的控制環境和控制程序下,防止、發現、糾正會計系統的差錯與舞弊;而內部控制已將風險評估作為主要的控制手段,是針對內部控制系統的運行穩定性設置的,其主要體現在事前控制,以保證會計的監督針對性更強。
2.6.3企業的絕大多數人員從事的工作和業務均會在會計系統中加以反映和核算。
2.6.4內部控制的信息系統不僅處理企業內部所產生的信息,同時也處理與外界的事項、活動及環境等有關的信息。企業的信息系統絕大多數均通過會計系統進行處理、加工,高效的信息溝通可以讓會計系統反映更加準確,監督更加到位。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司,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培訓教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
2 鄧麗艷、王曉琳,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