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不斷呈現出高標準態勢,我國大眾文化的發展也迫切需要樹立一種能夠達成共識的價值觀,保障現代社會的文明。本文從霍克海默的大眾文化思想來看我國以娛樂節目為代表的現代大眾文化,讓我們從西方的視角,吸收借鑒外國經驗并為我國文化建設開辟捷徑。
關鍵詞 霍克海默 大眾文化 娛樂節目
1 霍克海默眼中的大眾文化與我國大眾文化的生成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主要哲學流派之一一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在其《藝術和大眾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文化工業概念,并將之與大眾文化聯系在一起,在《文化工業。欺騙群眾的啟蒙精神》中,指出大眾文化的實質是非大眾化的“文化工業”,大眾性并非直接由大眾所決定,相反卻是由一個支配者一社會的統治集團所操控,社會背離了個體,大眾文化的大眾性僅僅表現為外在的,賦予大眾的并非代表大眾本身的內在需求。而我國現階段的大眾文化卻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壯大,并不因意識形態受制于誰而有所畏縮。以各個衛視的選秀與相親節目為例,這些娛樂節目吸引了眾多看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大眾文化不斷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娛樂節目也千變萬化,創意倍出。當下紅遍大江南北《非誠勿擾》節目為80、90后的青年男女提供了相互認識、尋求良緣的平臺,同時,也向觀眾傳達了各種青年人目前存在的價值觀念;央視的《星光大道》以及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則為眾多能人巧匠提供了展示才藝的舞臺,這些節目無疑打破了自古以來人們對于媒體無比向往的圍墻,讓普通觀眾零距離參與到節目中來。
2 大眾文化得以存在的較量
我國的這些娛樂節目之所以能夠生命力旺盛的得以不斷延續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
2.1大眾的社會需求
大眾對于娛樂節目的接受源于一種表層的、無意識的心理需求,繁重的生活與工作壓力令他們來試圖尋求一種能夠調節心情,釋放壓力的空間來暫時逃避現實的困擾。與霍克海默認為的大眾文化所具有的欺騙性不同,我國對于大眾文化的需求是內發的?;艨撕DJ為大眾文化是通過為經歷了疲憊勞動的人們提供無限的娛樂消遣來消解人們的反抗意識,控制人們的思想,使人們沉溺于無思想的享樂之中。而21世紀的中國處于一個文化多元化與多樣化的時代,巨大的社會轉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人們早已脫離了那個單調而壓抑時代的束縛,他們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政治信息,他們需要尋找能夠張揚個性、放松心情、擺脫壓力的精神寄托。以娛樂節目為風潮的大眾文化其實是需求的一種表現,沒有需求,何來風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文化風潮正是文化市場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而文化的市場需求的滿足也會為文化生產發展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指向。
2.2商業目的的滲透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化經營不斷創新,唯一不變的是對于利潤的狂熱追求,我國近年來,事業單位改革力度加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放活態勢為媒體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便捷,對于商業利潤的追求顯得自然而然。節目的制作完全以收視率為標準,以期最大化地吸引觀眾。同時,從另一方面來講,以娛樂節目為代表的大眾文化作為一種“器物文化”,也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帶動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日本動畫片在中國的流行,推動了中國動漫產業的快速前進;韓劇中的美女形象,推動了中國整容業的興起。
在論及大眾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時,霍克海默認為文化工業產品并不是藝術,而是作為商品生產出來的,商品性體現在文化工業的生產和消費上。“文化工業的產品到處都被使用,甚至在娛樂消遣的狀況下,也會被靈活地消費。”“沒有一個人能不看有聲電影,沒有一個人能不收聽無線電廣播,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文化工業品的影響。”他說道:“藝術今天明確地承認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質,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藝術發誓否認自己的獨立自立性,僅以自己變為消費品而自豪,這卻是令人驚奇的現象?!边@種對于大眾文化商品性的論斷為我們認識資本主義大眾文化提供了借鑒指導作用,但我國大眾文化的商業價值走向還需要在我國范圍內實現認知,其利弊總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有待于我們科學掌握。
2.3意識形態控制的機制反映
大眾文化毋庸置疑屬于意識形態的層面,政府正是利用文化的這種深層精神支柱作用,控制人們的意識形態,禁止放任自流。文革教訓我們不能僅限單一精神文化的存在,而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自由、開放與多元是文化繁榮的前提,而我們的政治往往強調的是權威、控制和統一,這就要求公權力對文化干預和控制適當,否則必然走向單一、庸俗甚至滅亡。
在霍克海默的大眾文化思想中,大眾文化表面上是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實際上卻是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服務的,通過文化的麻痹作用來灌注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并接受資本主義秩序?!拔幕I不僅說服消費者,相信它的欺騙就是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而且它要求消費者,不管怎樣都應該對它所提的東西心滿意足?!?/p>
資本主義國家和我國對于意識形態的控制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卻存在本質區別,對拒絕不良文化的入侵,防止全盤西化,大眾文化傳播在我國還是存在適當控制與引導的必要性。
3 大眾文化的艱辛路程
霍克海默這種思想固然有其進步意義,但是對于西方思想的學習與借鑒,必須以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為根本,以我國現狀為研究的出發點。
我國以娛樂節目為代表的現代大眾文化興盛的背后,也存在多種負面效應。由于群體的差異性,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幾乎沒有中年人關注,同樣,由于欣賞角度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同一年齡段的人群會對同一娛樂節目持不同的欣賞態度,這就很容易解釋為什么有的人會對郭德綱的段子樂此不疲,而有的人則認為其品位低下,內容庸俗;有的人對小沈陽男扮女的打扮津津樂道,而有的人則對之不屑一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需求,對于文化的選擇是其自主的權利,不受他人干涉,只是我們更期望在國家有效的精神文化引領方面,能夠在保持住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根基之上,媒體能夠適度犧牲金錢利益,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保證正確的思想輿論的傳播,創作并推廣具有精神內涵、有高尚品質的優秀文化產品。共建健康文明、樂觀、積極向上并經得住考驗的現代大眾文化,而絕非單純的娛樂文化,進而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營造和諧的現代大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