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省屬企業的競爭力直接影響到安徽經濟的發展,文章基于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對安徽省屬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分別運用隨機效應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對研發性投資和擴張性投資的效應進行分析,結論是擴張性投資與企業的利潤總額顯著相關,而研發性投資與企業盈利能力關系并不顯著,并基于以上結果對提升安徽省屬企業競爭力提出對策。
關鍵詞:省屬企業;競爭力;研發投資;擴張性投資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經濟占整體國民經濟的比重逐漸下降了,但相對于為數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來說,國有企業仍然主導著整個地區經濟發展。就安徽來說,省屬企業多數屬于重點發展的主導優勢產業,現已形成鋼鐵、建材、煤電以及汽車四大產業集群,這些主導強勢產業通過其自身發展,以及輻射帶動配套相關產業,進而促進整個區域的發展,因此省屬國有企業對加快安徽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省屬國有企業能不能帶動區域發展,主要取決于其競爭力,本課題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研究哪些因素影響省屬國有企業競爭力?如何影響?力圖為提升省屬國有企業競爭力提供對策依據。
一、 研究假設
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因素很多,一般可概括為三個層次:①宏觀環境,如地理位置、歷史沿革以及經濟環境等;②中觀環境,如產業結構、產業政策等;③企業內部環境,如組織文化、企業制度、技術創新以及改造等。就安徽省屬國有企業而言,研究期間地理位置、歷史沿革、企業制度、組織文化均沒有明顯變化,宏觀經濟環境、中觀產業政策以及產業結構等雖然有變化,但難以測量,因此,本研究基于面板數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或隨機效應模型過濾以上影響因素,重點關注企業研發投資以及擴張性投資對省屬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有關企業競爭力評價文獻提出了很多評價指標,本研究我們僅最常用的企業績效。
企業投資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主要理論框架,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索洛提出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以及以羅默和盧卡斯為代表提出的新增長理論構成。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為資本投入和技術都可以帶來經濟增長,但技術是外生的,因此:
假設1,企業擴張性投資與企業的財務利潤正相關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在肯定了技術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的同時認為技術是外生的,所有的企業面臨同樣的技術環境,從企業角度來說,排除了對技術創新進行研究的必要性。新增長理論則放松了技術外生的假設,認為知識、學習以及研發、技術改造等是企業內生的,而且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實現組織邊際收益遞增,因此:
假設2,企業研發性投資與企業盈利能力正相關
二、 研究設計
1. 取樣。我們依據2010年安徽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公布的省屬國有企業名錄 ,一般地排除了金融類企業、軍工類企業,另外排除了交通運輸企業、旅游企業等研發投資活動較少的企業,兼顧安徽省主導產業,我們選擇了八大行業,分別是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煤炭采選業 ,考慮到樣本的代表性,我們選擇了該行業的最大規模的企業(均是上市公司),這些企業的經濟規模占到該行業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能更好地代表省屬國有企業的競爭力。樣本的時間跨度為這些企業上市年份開始至2009年。
2. 數據收集。研究中,企業財務業績數據以及行業績效評價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企業研發費用、技術改造費用以及擴大經營規模投資則直接取自該上市公司的年報;早期個別年份的行業績效數據來自行業發展報告。數據時間范圍為上市公司上市年份至2009年,獲得包括八個公司共95樣本的非平衡面板數據,其中將前本期的投資與下一期績效進行匹配,得出87個樣本,本期投資與滯后兩其的績效進行匹配得出79個樣本。
3. 指標設計和測量。本研究設計了四個指標,所有投入和利潤單位均為萬元。
研發性投資RDI:包括企業研發費用以及企業技術改造費用兩個部分,取自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沒有披露研發費用的則不計,技術改造費用主要取自企業重大經營事項以及在建工程本期增加項的披露。
擴張性投資EI:除研發改造投資,還包括企業擴張投資,如投資新生產線,購并其它企業的投入等,依據年報的重大投資事項、在建工程的本期增加項計算獲得。
企業利潤總額PROFIT:取自wind數據庫公布的企業利潤總額。
資產貢獻率ROA:企業資產貢獻率(ROA)取自wind。
2006年我國會計制度發生重要變化,上市公司利潤核算方式以及研發費用攤銷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本設計設置了控制變量CR1過濾這一效應。
4. 模型。本研究的樣本來自八家上市公司,幾乎代表了安徽省屬國有企業的全部,但是時間跨度大,最大時間達到16年,除解釋變量投資外的其他因素(如不可觀測的特質性因素)是固定不變的,因此,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是比較合適。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的投資與企業的財務利潤數據的Hausman檢驗在和0.01水平上顯著,證實了以上分析,采用固定效應分析;但研發技術改造投入與企業盈利能力數據的滯后一期和兩期的Hausman檢驗在0.05 水平上均不顯著,因此決定采用隨機效應分析。
通常,我們認為投資發生后需要滯后一段時間后才能顯示成效,但滯后時間的長度與研發類型以及企業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本研究將分別對研發改造投資和擴張規模投資進行滯后一年(模型1和模型2)的檢驗,對研發改造型投資,還進行了滯后兩年期(模型3)的檢驗。所有模型如下:
PROFITi(t+1)=?琢i+?茁EIit+CR1+uit+?著i(模型1)
ROAi(t+1)=?琢i+?茁RDIit+CR1+?著i(模型2)
ROAi(t+2)=?琢i+?茁RDIit+CR1+?著i(模型3)
三、 實證結果及分析
回歸結果如表3。?茁在模型2中是顯著的,?茁在模型2和模型3中均不顯著,三個模型的截距項均顯著,CR1在模型1中不顯著,在模型2和模型3中確實顯著。從R2看,模型1接近45%,還是挺高的,在模型2和模型3中則比較低。總體來說,假設1a得到支持,假設2a并未得到支持,接受假設2b。
從實證研究的結果看,擴大規模的投資與企業利潤總額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關系,相關系數達到0.211 82,說明這一投資在第二年即給公司帶來明顯的績效。但研發和技術改造型投資與企業的盈利能力之間的相關系數很小,且不顯著,即時兩年后仍然未見成效。我們可以運用研發競賽理論加以解釋,同行業的企業都會進行研發和技術改造,以期獲得競爭優勢,只有在研發競賽中獲勝的企業的研發和技術改造投入才能帶來盈利能力的改善,否則只可能維持現狀甚至倒退,二者之間出現復雜混亂的關系。熊彼特的創新理論還指出不僅面臨行業內的競爭,新的替代技術的出現是一個更大的威脅,往往會使企業的技術方面投資失效。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的投資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雖然省屬國有企業也在不斷進行研發和技術改造投資,但省外的很多鋼鐵企業、汽車企業等對于研發和技術改造也非常重視,我省企業與它們并未拉開顯著差距,對于盈利能力的提升效果不顯著甚至盈利能力出現下降。其次,研發成果的轉化和使用也是影響盈利能力提升得一個重要的環節,省屬國有企業可能在這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至于反映2007年上市公司會計制度變化的控制變量 ,模型1并不顯著,說明對于因變量沒有解釋力,模型2和模型3中雖然顯著,但主效應不顯著,因此沒有意義,不給予分析。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1)關于研發費用,很多企業并未披露或披露得非常少,改造性投資是依據報表的披露的改造項目當期發生的費用計算,有些公司披露的不夠具體,給費用的甄別帶來困難,影響到測量的效度。(2)本研究中將影響競爭力的宏觀和中觀以及微觀組織的許多因素通過面板數據模型過濾掉,削弱了模型的解釋力。(3)企業進行了研發投資并不一定帶來盈利能力的改善,原因是其他因素在發揮中介或是調節作用,本研究并未打開這個黑箱。
具體來說,安徽省屬企業所涉及到的鋼鐵行業、建材行業等受到國家宏觀經濟走勢影響比較大,樣本涉及的年份內曾一度出現經濟需求特別是基本建設需求不足的情形,鋼鐵行業的鐵礦石價格飛漲也是影響企業績效的重大因素,所有這些宏觀和中觀經濟背景影響到研發投入的績效。
安徽省屬企業大部分是傳統產業,這些產業比較成熟,市場競爭比較充分,新產品開發潛力小,企業進行研發投資產生的績效空間本身就不大,不如新興高科技產業新產品壟斷程度高,利潤空間大。
企業內部的微觀環境而言,我省的省屬企業雖然絕大部分都已經進行了公司制的改革,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經建立,但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運作并不規范,治理機制的效率作用發揮也不夠,企業內部經營機制并未完全轉換,這些企業的基礎性框架制度影響到管理的效。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是對于研發的管理,包括研發項目選擇、項目實施以及實施后評價等環節。任何新的技術新的設備的效率發揮都離不開人,省屬企業在用人機制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如何吸引一流人才,留住已有人才,發揮人才的最大的潛力等都值得進一步改進。
四、 實證結果的思考
安徽省在中部地區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的省份,但也是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內陸省份。與發達省份相比,安徽省屬國有企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現針對上述實證結果提出一些提升安徽省屬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對策和建議:
1. 調整產業結構提升企業競爭位勢。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消費升級等因素促成經濟結構不斷變化升級,從而不斷催生新的產業和發展空間。省屬國有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優化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要立足于全國經濟調整與產業轉移的視野,超前把握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方向,針對省屬國有企業仍然過度集中在傳統實業領域的現狀,必須切實加大發展現代新型產業的力度,搶抓有潛質的發展領域和空間,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居于主動。重點培育發展一批金融、汽車、物流、電力能源、交通電信等企業,同時,對冶金、石化、電子信息等產業應加大投入,重點傾力扶持。
2. 研發創新積蓄企業發展后勁。省屬國有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歸根結底靠企業自身,雖然增強競爭力是多元因素互動的結果,但綜觀當今國際重點企業大集團,無不注重研發投入和創新活動,作為安徽企業的省屬國有企業,目前研發費用仍然投入少、比例低,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致使企業技術創新步伐不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的產品不多。因此,要研究制定促進企業自覺加大投入的運作機制,通過研發費用投入與企業稅費掛鉤等辦法,促進大型企業研發費用投入的穩定增長,以優化企業素質、積蓄發展潛能,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 加強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實力。省屬國有企業要強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意識,重視技術進步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省屬國有企業應設立科研機構,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和實施辦法,建立有效的企業科研工作機制,如項目承包制,嚴格按承包合同兌現獎懲措施。特別要重視企業適用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并有重點地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率,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要注意市場需求變化,調查了解市場潛在需求,采用應用性開發和技術性開發相結合的辦法,大力開發新產品。省屬國有企業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在產品和服務上獲得優勢,從而有利于提高省屬國有企業的競爭實力。
4. 加強人才資源開發與管理。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在人才的競爭力,人才的競爭關鍵是待遇的競爭。我省并不缺人才,關鍵是怎樣留住人才,省屬國有企業為什么也留不住人才,關鍵是待遇問題。在市場經濟下我們不能再完全靠奉獻來留住人才了。奉獻要講,但根本的是放在實現人的價值上。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人才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省屬國有企業應根據自身的需求,以蘇軾所說的“有一言中于道,不適于是而求之”求才若渴,以愛才如命的精神去發現人才,挑選人才,尊重人才用科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無形資產有形化,有形資產證券化,證券資產貨幣化,開辟各種各樣的激勵方法留住人。同時要加大人才培養開發與管理力度。總之,在當今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失去市場往往是從失去優秀的員工開始的。如果一個企業吸收并聚集了優秀人才,就會取得主動權,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5. 建設有吸引力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所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和企業經營宗旨。用企業文化教育員工、激勵員工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而且還能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使員工產生對企業的認同感、責任感、自豪感和歸屬感,自然產生報效企業的集體主義精神,從而可以達到降低員工流失率的功效。省屬國有企業應結合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企業文化,通過良好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員工的聚合度,促進省屬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在其它條件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哪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更有吸引力,哪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最能提供職業安全保障,哪個企業就最具有吸引力。
6. 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現階段市場經濟體制確立過程中,省政府對營造寬松的企業發展環境、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肩負著責任和義務。主要是兩個方面:①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政企關系。這是基于省屬國有企業均為國有資本及國有控股,要理順國有產權關系和管理體制,并加速規范的國企改制步伐,發揮和釋放國有資本效能;②加大市場體系和各類要素市場建設。目前市場經濟秩序仍較混亂,軟環境建設力度滯后于基礎設施建設,信息、人才類要素市場完備程度滯后于生產資料等有形市場。營造發展環境,政府職能轉變和角色定位是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 Romer Paul M: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2. Romer Paul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 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71- 102.
3. 胡大立.企業競爭力決定因素及其形成機理分析.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4. 索洛等.經濟增長因素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5. 約瑟夫·熊彼特,吳良健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基金項目:安徽省社科規劃課題“安徽省國有企業競爭力:現狀、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號:AHSK07-08D59。
作者簡介:劉芳,安徽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汪國銀,安徽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講師,南京大學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