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針對現有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與行業需求吻合度不夠的問題,提出了以行業調研為依據,以軟件產品開發過程為主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務為課程設計基礎,以項目實踐為起點,構建并實施軟件技術課程體系。實踐證明,按新課程體系培養的畢業生職業素養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社會認可度高。
[關鍵詞] 開發過程 工作任務 職業能力
一、開發設計思路
通過深入學習和研究教高[2006]16號文件,借鑒國內外現代職業教育理論思想,遵循軟件制品開發流程、企業經營管理規律和職業能力認知規律相結合,以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按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軟件“藍領”的原則,大膽探索實踐、創新,系統研究總結提出軟件技術人才培養模式設計思路,即:
1.“與軟件園區融為一體,校企合作雙贏發展,根據IT行業企業職業崗位需求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專業設置思路,實施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實用人才培養基地的專業就業機制。
2.按照面向領域的課程體系構造反向推導流程的倒推方法,即:根據市場對IT人才的需求和定向培養目標,確定了軟件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
3.以營造真實開發環境,完成模擬或真實項目開發,獲得職業經驗為目標的工學結合教學方法研究與運用:直觀性教學、案例教學、角色任務驅動教學、頂崗實習工作學習。
二、開發設計程序
軟件技術課程系統開發程序由如圖1所示的四個工作步驟組成:以專業調研為依據,確定培養目標;校企專家共同研討,以軟件產品開發過程為主線,確定工作任務;校企專家共同參與,以軟件項目實踐為載體,確定學習領域課程;校企專家共同制定和評估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做法加以說明:
1.以專業調研為依據,確定培養目標
成立了7個調查組,走訪國內、中國西部地區(特別是成都地區)IT企業20余家,回收調查問卷200多份,查閱行業協會年鑒,網絡搜索,歷時近2個月,對IT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調查、對歷屆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形成調研報告7份,在此基礎上,召開校企合作研討會,參照國家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行業崗位群要求,確定了軟件技術專業主要面向的職業崗位:Java Web 軟件開發、ASP.NET Web開發、Web UI設計、軟件測試、軟件產品營銷、數據庫設計開發、用戶界面設計、項目管理等。通過調研發現,企業對Java軟件開發人員的需求量非常大,Java軟件開發人員在企業中主要集中于Java Web項目開發,因此,軟件技術專業學生主要就業方向瞄準Java Web 軟件開發崗位。
2.校企專家共同研討,以軟件產品開發過程為主線,確定工作任務
行業專家和資深專家共同研討,歸納、整合出具有典型性、學習性和職業代表性的10個典型工作任務:文檔編寫與管理、用戶需求調研、用戶界面設計、軟件工程圖紙閱讀與建模、編碼與調試、數據庫管理與設計、軟件測試、軟件產品維護與服務、功能模塊設計、團隊項目組織與實施。對確定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解,劃分多個子行動領域功能,進一步明確典型工作任務的內容與構成及完成任務所需具備的職業核心能力,為學習領域課程設計奠定基礎。
3.校企專家共同參與,以軟件項目為載體,確定學習領域課程
校企專家共同參與,本著知識適用夠用為原則,從需完成的開發任務和職業核心能力總結歸納形成學習領域課程,共同設計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專業學習領域課程,形成基于軟件產品開發過程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召開校企合作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根據前面階段的工作分析和成果,結合學院實施的“1321”教育體系(即1學年分為3個學期,2個學期為理論與實踐學期,1個學期項目開發)和2+1教學模式,共同討論和初步確定了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教學方案。召開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校企共同審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院召開校企合作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由學校、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共同組成)進行討論,共同最終審定所提交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三、實施效果
通過實施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與IT行業企業合作,以專業建設為龍頭,積極探索、拓展、提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校企共育新途徑,逐步形成了專業“產學互動,實境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保障了學生半年工程實訓、半年頂崗實習效果,實現了校企共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該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社會認可度高。在IT行業就業競爭力日趨激烈情況下,畢業生能夠在近四年平均一次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畢業生就業工作待遇與同類院校相比名列前茅,優質人才不斷涌現。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7.
[2]姜大源.基于職業科學的職業教育學科建設辨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4):35.
[3]張虹.職業院校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初探.職教通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