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醫患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系。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現象逐漸突出,擾亂醫療秩序的“醫鬧”事件和由醫療糾紛引發的惡性群體性事件仍呈上升趨勢。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并得出相關結論。
[關鍵詞] 醫患關系 醫療糾紛 醫患沖突 經濟利益 醫療保健
醫患關系是指“醫”與“患”之間的關系。醫患沖突是醫患雙方在診療護理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對某些醫療行為、方法、態度及后果等存在認識、理解上的分歧,以致侵犯對方合法權益的行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現象明顯突出,醫務人員常常感到困惑和出現埋怨情緒,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醫患糾紛案件迅速增多呢,又如何有效避免醫療糾紛呢?
一、我國醫患關系的演變
醫患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系。在中國歷史上,醫生把治病救人、懸壺濟世看作是自己的天職,把“還他人以健康、救人以生命”看作是自己終生所崇尚的事業。在行醫過程中,大多數醫生并沒有真正把醫療行為當作一種謀取更大利益的手段,很少計較病人的酬謝。病人把醫生看作是自己健康和生命的保護神,求醫治病對醫生有生命相托之感,在心理上對醫生是無比的敬仰和信任。那時的醫患雙方是比較穩定的朋友關系,彼此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十分誠信的關系,各自都以對方的利益為自己最大的追求。雖然醫生通過自己的醫療行為和勞動也從中收取了部分勞務報酬或者醫藥成本,但這種報酬僅是以維持醫生的生活為基點,這種關系基本上不存在利益的沖突,病人從不懷疑醫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醫德。這種良好的醫患關系,世代流傳,醫生把這種良好的關系作為約束自己醫療行為的準則,病人把醫生這種高尚的行為看作是良好醫德和精湛醫術的表現。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現代醫患關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以往的個體的江湖郎中式的行醫方式,變成了集體的有規模的行醫方式。醫療保健服務迅速的發展,醫療事業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龐大的產業,分工越來越細,人員越來越多;現代科技的發展,醫療設備迅速的不斷更新和增加,這些使醫療機構越來越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來支撐,迫使醫療機構更加重視經濟收入;醫療市場競爭的激烈,醫院之間為了爭優勢和發展需要,不斷地改善硬件環境,這也需要強大的經濟作基礎。隨著整個社會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醫務人員也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經濟收入,從而導致醫療衛生事業成為獲取利益的一種職業,醫療行為成了獲取利益的手段。歷史上良好的醫患關系隨著經濟利益的突出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二、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
經濟發展使醫患關系必然遇到一些新問題,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一種醫患之間的利益沖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現象逐漸突出,擾亂醫療秩序的“醫鬧”事件和由醫療糾紛引發的惡性群體性事件仍呈上升趨勢。大多數“醫鬧”都是圍繞賠償問題展開,病人家屬提出高額賠償要求,醫院和患者家屬在賠償額上存在分歧、協商不成,患者家屬抱著“大鬧大賠、小鬧小賠”的心理,聚眾占據診室、阻礙依法行醫,打橫幅、擺花圈、燒紙錢,封堵大門通道,甚至威脅、毆打醫務工作者。
醫患糾紛現象并不是一個偶然、孤立的現象,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特征,是社會和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也不可能希望醫患糾紛通過一般性的教育和有關措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可以肯定,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醫患糾紛現象會持續的存在和發展下去。
三、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及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必然地要影響到醫療行業,設備和制藥企業的迅速發展,借助醫院這個終端市場來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醫療費用猛漲,醫患關系緊張加劇,其主要原因如下:
1.療效和患方的期望值反差較大
我國現階段廣大人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是“特權化”而非“大眾化服務”,對大醫院、學術權威、醫療專家盲目崇拜,大病、小病到大醫院治療,有病、沒病找專家檢查,千方百計的要求高質量的服務,使基層醫院病員匱乏,而大醫院人滿為患、不堪負重。患者和家屬認為“既然自己出了錢,就希望得到應用的服務”。只要疾病得到了治愈或緩解,即使花了較多的錢,多數病人也能夠承受,一般不釀成醫患沖突。但是,當病人的較大經濟耗費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理想”療效時,就會出現心態不平衡。病人方面缺乏醫學專業知識,對疾病本身可能產生的后遺癥、手術后并發癥等不理解,認為醫護人員失職,不配合醫務人員診治,要求醫療單位擔責,因而導致醫療糾紛。
2.醫療成本居高不下,患者不堪負重
近年來,盡管國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醫療成本仍居高不下,除少數富裕階層外,工人、農民、普通的工薪階層日益不堪治病的重負。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利益的多元化,醫療機構及相關部門自然要考慮自身利益,而“利益”的淵源最終還是患者。普通公民對醫療機構追求商業利潤的行為怨聲載道,“白衣天使”的形象日漸淡化,醫患之間的敵對情緒嚴重。
3.醫療體制改革沒有很好地考慮中低收入者承受能力
目前,我國相當多的醫療機構從自身利益出發,為滿足不同利益群體之需要,熱衷于盲目追求醫療環境高標準、超豪華,“富人保健”、“富人醫療”的趨勢日趨嚴重。醫院在所謂成本核算、自負盈虧的壓力下,傳統公益性、福利性醫療服務的光環消失,使人們在心理上難以承受。現階段我國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短缺,在短期內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存在困難,短時間內看病難看病貴的尖銳矛盾仍然難以有效化解。
4.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滯后,醫患沖突更加復雜化
我國的醫療保健服務一直是改革的重要方面,而改革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醫院如何利用市場機制擴充醫院的補給和降低國家對醫療行業的投入。國家醫療衛生管理部門一方面要醫院提高收入,促進自身發展,提高醫療質量,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又要降低政府補貼,逐步脫離傳統的政府供給體制。在這種背景下,醫院不得不把完善醫療設施、美化就醫環境、提高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經費來自醫院的經濟創收,客觀上加重了患者的醫療負擔。我國政府的衛生管理部門既然把醫院作為一個產業,醫院就需要經濟的支持,醫務人員也需要以經濟作為基礎來滿足自身的消費和生活。醫療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在社會大眾廣泛要求醫療機構提高醫療質量、提高醫療服務的水平的同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也應該有權利要求提高經濟效益及自身消費和生活水平。
5.醫患雙方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雙方缺乏本質的信任
受我國經濟發展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醫患雙方在交流溝通方面存在問題,醫方知情告知不到,病人抱怨醫方輔助檢查項目不全,不必要的檢查過多。患方強調保護自己的隱私權、知情同意權,而醫方也需要全面了解病史、正確把握病癥,醫患間戒備心理嚴重。患者為謀取優質服務而送紅包,在治療達不到預期治療效果時心生不滿,沒送紅包的患者則抱怨因沒送紅包黑心醫生沒有給予盡心施治,使醫患關系陷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四、如何有效緩解我國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
醫患問利益沖突已經是目前醫療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現實,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醫患糾紛問題,首先應該調整和平衡醫患之間的利益沖突。醫患糾紛雖然發生在醫患雙方,但是從預防的角度講,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應該是占有主導作用的。過多的不恰當的使用高新的設備、擴大收費的范圍、提高收費的標準,直接損害了病人利益的現象。醫院如果能夠嚴守醫務人員傳統美德,自覺地抗御市場經濟的誘惑,嚴格按照有關的規定,保護患者最大利益,從而預防糾紛事件的發生。醫務人員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一如既往地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使是在今天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應該強調合理地收取費用,合理地獲得勞動報酬和技術報酬,不能把醫療行業與其他商業活動混為一談,只顧經濟效益,不顧病人的利益。
在醫療質量和服務態度、服務觀念上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醫療費用的上漲必須以提高服務質量為前提,科學的發展應該是醫療質量高,醫療時間短,病人恢復快,而決不能因為科學的發展,設備的先進,藥品格的高昂而治病的水平、住院及康復的時間卻沒有什么變化。這必然會增加醫患間利益的沖突和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對先進科學技術的懷疑,最終導致對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的不滿。醫療費用的提升,也必須以大多數人經濟承受能力為基礎,在目前條件下,雖然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就整個社會而言,高收入者仍然是少數,如果不考慮這樣的現實,盲目提高醫療費用,必然會招致醫患問利益沖突的加劇,醫患糾紛的頻發。
總之,現階段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醫療保健制度尚不夠完善的階段性產物,是社會大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在醫患關系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國廣大人民維權意識明顯增強但法律意識還沒上升到應有高度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沈曉,向清,朱華喬.公共管理視野中的醫患關系緊張[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249(3):162-163.
[2]陳谷蘭,阮詩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醫院,2009,9(l0):108-110.
[3]向守明,王官撲,萬國秀.破解醫患緊張關系的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7,(7):498-499.
[4]劉蘭秋,王曉燕,梁立智等.醫患關系緊張的法律成因與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1(6):50-51.
[5]王淑燕,張瑞霞.談當前我國醫患關系惡化的成因及對策[J].新疆醫學,2007,(37):178-179.
[6]李海生,封宗超,李剛.不和諧醫患關系的原因分析與對策探討[J].西南軍醫,2007,2(9):102-104.